坚持唐钢特色自主创新模式 打造创新型现代化钢铁集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专题采访组
采访唐钢集团的主要领导颇费些周折,王义芳总经理一贯以低调著称,极少在媒体上露面。也许是我们的特别策划提纲打动了他,抑或是唐钢集团重新组合,需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王义芳兴致勃勃、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准备好了各方面的资料。他快人快语,直入主题。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唐钢集团目前发展的状况。
王义芳:唐钢集团公司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由原唐钢、宣钢和承钢联合组建的国有钢铁企业集团。新的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596亿元,2005年产钢1607万吨、铁1466万吨、钢材148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18亿元,利税50.23亿元,利润21.42亿元。集团钢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全球第十二位。
在钢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千万吨级大钢”将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主流规模,组建新的唐钢集团,顺应了国内外钢铁产业重组的发展趋势。资源和技术的整合,必然会提高整个集团的竞争能力,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把唐钢集团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唐钢集团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究开发,走出了一条唐钢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记者:“十五”以来唐钢集团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 ?
王义芳:“十五”以来,唐钢集团各直属公司从老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实施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不断进行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基本实现了主体工艺装备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了装备的现代化和大型化。“十五”以来唐钢集团共完成科技成果项目540项;申请发明专利46项,授权42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授权76项。
(一)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集成创新结合,建设超薄热带生产线
定位一流,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工艺装备和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是唐钢建设一流钢铁企业的坚强基石。唐钢打破传统技术装备整体引进模式,创造性地将达涅利的FTSC薄板坯连铸机、布里克蒙的辊底式加热炉和三菱的PC轧机等优势技术优化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钢UTSP超薄热带生产线,以低于CSP技术30%的价格建成,由此打破了CSP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2005年该生产线共生产合格带钢301万吨,超过250万吨的年设计生产能力20%,创造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单线双流产量的世界纪录。唐钢UTSP生产线的成功建设,将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流程的效率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为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建设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
唐钢不仅在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装备方面敢为人先,在消化吸收和自主再创新方面也卓有成效。在超薄热带生产线达产达效攻关的同时,积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先进技术的嫁接、辐射和改造再创新,自主开发、设计、建设成功1700mm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1700生产线的自主设计建设,标志着唐钢已掌握了该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填补了河北省该项技术的空白并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三)坚持持续创新,优化切分轧制和大高炉推移技术
唐钢对螺纹钢筋切分轧制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优化,自主开发出四线切分轧制孔型、对切分导卫装置和高速钢轧辊。使螺纹钢月平均日产水平达到2729吨,超过德国巴登公司日产2200吨的世界记录。
唐钢在2号高炉扩容大修工程设计施工中,创造了高炉大修整体推移吨位最重、高度最高、距离最远、停产期最短的四项国内新记录。
(四)强化原始创新,自主开发钒.钛生产系列新工艺
承钢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钒钛磁铁矿自然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开发成功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五)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结合,创造性地开发出磁铁矿烧结新工艺
河北省最重要的钢铁资源是唐山地区的冀东磁铁矿。针对冀东磁铁矿在烧结过程中极易粉化的问题,唐钢积极与河北理工大学进行合作,对铁矿粉造块烧结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以控制烧结矿微观结构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发出磁铁矿烧结新工艺。
(六)以技术中心为依托,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
2002年,唐钢技术中心被国家四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依托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出冷轧用料钢、高强低合金钢、集装箱板、超高强度抽油杆钢、矿用支撑钢等高附加值品种,其中一些热轧薄板产品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记者:“十一五”时期,唐钢集团在自主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新的打算和安排?
王义芳:“十一五”时期,唐钢集团在自主创新发展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与发展同行,实现重组集团的大统一
“十一五”期间,唐钢集团将本着“整合资源、共享市场、共谋发展”的原则和战略目标,加大技术和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四个统一:统一规划,实现集团企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合理使用冀东铁矿和承德钒钛矿资源;统一市场,根据营销市场布局,实现在稳定原燃材料和产品市场方面的主导地位;统一研发,建立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文化,在实现组织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统一和大融合,在组织结构调整上真正形成竞争力,同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
(二)实施精品板材战略,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唐钢现已形成500万吨热轧薄板、200万吨冷轧薄板生产能力,关键是如何提高板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板材精品,加快实现由增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唐钢将根据各条板材生产线量身定做,突出特色。超薄热带生产线将重点开发2.75mm以下的薄规格产品。1700中薄板坯以及冷轧各线重点开发中低牌号管线钢、石油套管钢、船用钢板、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家电用冷轧薄板、汽车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三)立足钒钛矿资源,做大做强钒钛产业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钒钛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十一五”期间将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研发钒钛矿冶炼及提高全流程钒综合回收率技术,重点拓宽钒钛产品范围,在五氧化二钒、FeV50和钛精矿等初级产品的基础上,以生产氮化钒、FeV80等高附加值钒产品,研发高钛渣、钛黄粉、钛铁等钛产品,开发矿用圆环链钢、船用锚链钢、非调质钢、工具钢、机械用钢等含钒钢铁产品为主导,彻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使钒钛产业成为唐钢集团腾飞的又一个翅膀。
(四)强强联手打造曹妃甸精品钢基地,提升国际竞争力
曹妃甸精品钢基地工程是唐钢“三级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2005年10月22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标志曹妃甸钢铁项目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首钢、唐钢将强强联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努力把曹妃甸钢铁项目建成产业布局调整和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该项目的建设为唐钢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2007年将完成曹妃甸大钢一期工程,年产精品钢800万吨。
(五)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企业技术创新,其核心在于人才,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是技术创新的最根本动力。今后唐钢集团将重点建设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岗位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并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并形成三个机制,一是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形成1000人以上的专家、专业带头人和操作技能专家队伍。二是人才评价机制,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人才激励机制,在继续实行公司内部技术专家聘任制,有突出贡献课题组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的基础上,推行新产品开发课题组负责制以及重大技术课题首席专家负责制,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立足岗位,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记者:唐钢集团是如何在激烈竞争形势下,稳步提高经济效益的?
王义芳:唐钢集团组建后,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重组的契机推进改革、加快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大集团的整合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重点围绕对标挖潜、集团规划、投融资、外经外贸、技术管理及生产经营协调等开展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积极应对当前困难,深入开展对标挖潜。
二是发挥集团优势,整合业务资源,做好市场划分,搞好经营协调。市场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协调功能不断完善。加紧研究建立大宗原燃料采购协调机制。广泛研究技术资源共享方式,建立适用的共享机制。集团进出囗业务整合工作取得进展。
三是集团融资功能充分发挥,成为当前生产经营及“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有力支撑。曹妃甸大钢建设所需的166亿元资本金筹措方式基本落实。集团规划发展所需资金正在逐步得以落实。积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开展融资活动。在资金运作方面,集团优势已经显现,承钢和宣钢重新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
四是企业文化整合工作已经起步。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唐钢集团总的发展规划目标。
王义芳:2006年唐钢集团公司预计产钢1800万吨,营业收入660亿元。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唐钢集团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唐钢集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企业布局、装备水平、产品特点、资源条件和发展前景,转变以增加产能为主向内涵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认真贯彻落实本次科技大会精神,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努力将唐钢集团建设成为国内第一的钒钛制品基地、中国较大的优质板材精品基地和优质结构钢生产基地,打造创新型现代化的钢铁企业集团,全面提升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力争2010年钢综合产能达到3000万吨,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企业集团。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预祝唐钢集团的发展蒸蒸日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2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