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信春华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强音。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而我国管理会计的教育现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亟需改进。
一、“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学习知识为培养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摒弃“教师讲解,学生应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教学,教师应该加强课程内容方面的决策,不再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刺激和激活创新思维的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活动。首先,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保持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以深化和实践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舞台,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双主立体互动” 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
(一)“双主立体互动”教学的含义 《管理会计》课程“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互动理念和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按照知识性、实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相互反馈信息、相互督查改进,从而使学生不仅能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考试,还能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循环双赢的教学模式,见图1。
(二)“双主立体互动”教学的模式 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1234’”:“1”指一个核心,即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2”指二个互动主体,即学生和教师;“3”指三个教学策略,即立体互动中的问题教学策略、启发式讲授策略和案例教学策略;“4”指四个教学设计要求,即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依据以下四个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脑与外界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不仅是行为的变化,也包括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因此,构建“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需要考虑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来驱动和维持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更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而获得。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构建“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和教师探索协商,彼此互动,突出强调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解决问题,以获得管理会计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种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即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即激励所发挥的力量取决于效价(对奖酬价值的认识)和期望值(对努力、绩效、奖酬之间关系的认识,即通过努力达到绩效和该绩效导致个人所需特定结果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M= E×I×V,即:激发力量=绩效期望×奖酬期望×奖酬效价。因此,构建“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绩效的关联、强化绩效与奖励的关联并提高效价。
(四)教学互动理念 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理念。
三、“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管理会计》课程“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相互督查要求,形成一种循环双赢多向的“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导互动关系最为关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学习效率的评价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导、疏导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应突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优势。
(三)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关键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前提和出发点,否则教师准备得再好、具备再好的物质条件,其结果都要打折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已成为摆在许多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调查,并借助各种理论来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以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帮助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因此应尽可能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特征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教学策略 即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进展中的实际情况精心、灵活地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管理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用性强,但当前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会发现问题。因此,应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首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每一章都应该是以问题开始,先通过不起眼的生活问题以小见大,延伸到企业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二)启发式讲授策略讲授教学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才能使讲授成为“启发式讲授”。在启发式讲授中,教师通过讲授教学,重在引导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新旧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使教师讲授的内容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启发式讲授时首先需要注重知识的合理组织。管理会计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内容繁杂,这就要求讲授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突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生长点,以此为基础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和已有知识去生成新知识,使学生感到所学的新知识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自然生长,从而自然形成组织良好的知识结构网格。启发式讲授还要非常注重过程教学,恰当把握过程教学的实质。“过程教学”是摒弃仅仅以获取静态的结果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程序,而是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必要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体验过程对自己的思维启迪,感悟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因此在管理会计核心知识讲授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暴露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想,以及形成问题、寻找方法的思维过程。通过启发式讲授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案例教学无疑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使各种知识的运用相互交融,通过知识的整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案例往往来自生动的实践,有情节、有细节、有现实,能够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此外,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相互之间的观点交流和争鸣,可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是首次涉足该学科领域,以掌握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知识面较窄,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选取不易过难。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及与其他会计相关课程的衔接,采取先易后难,先专题型案例后综合型案例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案例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研讨,让学生根据有关的理论、规则和知识等进行案例分析。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表征案例反映的问题,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运用,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准确表述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广泛存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既对学生起到信息反馈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又是检查课程计划、教学程序以至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中,评价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热情,学习方法和处事能力,以便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在考核形式方面要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基本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实用型、开放式、一体化的考核体系,以增强成绩与个体努力的关联性。具体做法是,考核方式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70%)和学期平时成绩(30%)构成。理论考试成绩采取书面闭卷考试方式取得;平时成绩取决于出勤率、课堂表现、个人所提交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小组内发言讨论表现及案例讨论表现等。具体来说个人提交资料与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占10%、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10%、发言讨论及案例讨论表现占10% 。整个教学体系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课外社会实践。因此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培养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具备一定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建设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0QG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温素彬:《管理会计:理论・模型・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编辑 熊年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