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国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人手,结合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对其实施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及特点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签证和咨询活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独立审计所关注的风险性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独立审计仅仅是从审计角度出发,强调的是与审计主体有关的风险;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关注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现代风险导向独立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关注风险的范围更加宽泛,并且与企业的目标、战略、经营等紧密关联。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新范式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从二十世纪90年代末开始,企业内部审计进人了风险导向阶段。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基础,顺应国际大趋势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但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际应用仍不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是施工生产协作关系复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协调难度大,建筑施工涉及面广,协作关系多。在企业内部,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产品上组织多工种综合作业;在企业外部,要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方单位等协作配合,面临关系较为复杂。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内、外部风险时,面临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包括对外部单位协调难度大,对内部各经营管理部门协调难度大。二是施工生产管理层次及其组织结构不易保持固定的形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容、程序和方法更新快。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层次和组织结构需要根据工程对象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施工的不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还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象涉及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于施工生产管理层次及其组织结构不易保持固定的形式,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也会不断变化,因而内部审计也要不断更新审计内容、程序和方法。三是施工企业产品具有非重复性、单件性的特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可控环节多,审计侧重点变动快。建筑产品由于种类繁多,功能和要求各异,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每一件产品都必须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单独的设计和施工,即使采用标准设计,也会因为地质、气候以及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需要对基础、材料、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做修改,从而带来一系列单件性生产的特点。因而在对这种单件性、非重复性生产施工项目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时,要注意生产经营可控环节的风险内部控制,审计侧重点要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来确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法都要因项目而异。
二、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
(一)内部审计计划阶段 运用风险导向方法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其第一步就应该关注各种风险,并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贯穿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各环节中。施工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很重要的一步是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风险大小作为选择审计对象的基础,并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年度内部审计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可供审计项目与风险因素、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次序、编制工程项目审计计划等四个阶段。在年度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计划编制中,以工程项目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对高风险工程项目和重要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审计资源。
(二)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各个工程项目展开,按项目实施过程将工程项目分为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交付决算等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在获取招标信息时,重点审查中间人、代理人等可靠性,社会公开招标信息来源的真实性、项目的确定性、竞争对手的数量及强弱态势。在项目投标报价时,审查项目业主资信好坏,业主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相关信息的充分性,分析政治、经济、自然、社会风险性,审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报价方法的不当性。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审查合同内容,重点审查强制性条款、合同表达不清楚、条款遗漏等。在办理开工手续时,业主自行办理开工手续的,审查办理周期是否过长;施工企业协助办理开工手续的,审查业主强制分担费用的风险。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与企业管理层及时沟通、现场纠正、提出审计建议等方式,促使企业管理层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规范运作,严格管理。项目施工阶段。在合同管理方面,审查劳务分包商选择恰当性、外部条件考虑的周全性、合同条款遗漏、合同表达的错误等;在质量管理方面,审查施工设计的安全性、缺陷性、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规范、标准选择的适当性、施工准备、新技术论证的充分性。在进度管理方面,审查进度计划的到位、材料进场的及时性、施工人的组织、施工工艺的熟练程度、工序衔接合理性等。在成本管理方面,审查工期超过合同规定的业主索赔、材料浪费、金融风险等。在安全管理方面,审查是否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结构出现质量隐患、设备出现安全问题等。通过审查,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增加风险控制功能的意见,拟订分级预警方案,提出完善内控平台建设的建议,不断提高控制风险能力。竣工交付决算。在资金回收时,审查是否存在变更款项回收困难、工程款拖欠、索赔困难等风险。在保修期限内,审查业主承诺的奖励是否有保证、业主的使用责任、施工中存在的失误等,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内部审计评价阶段 以促进工程项目改善控制缺陷为主要目标,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流程。在评价阶段,对施工企业面临及潜在的风险归类,鉴定其风险性质,并加以判断,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预测风险发生的后果和损失额。通过审查评估,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并量化固有风险。可接受风险主要根据审计项目对整个施工企业的重要程度及高级管理层的要求来确定。内部审计部门还应针对风险整合、风险完善和风险管理方案提出审计建议,寻找可行性方案,并根据已识别风险及其风险分析,评价所采取应对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针对业务部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业务管理部门共同分析问题成因,找出漏洞,促进工程项目改善控制缺陷,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关键业务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杜绝风险隐患。
三、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能抛开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不仅要了解行业风险、相关法律、外部环境等,还要了解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内部情况,对风险因素要进行全丽的考虑。针对我国当前施工企业发展实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推行并不能抛开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因为账项和制度基础审计仍然在企业查错纠弊、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企业应针对实际经营情况。将三种审计模式结合使用。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既不能缺乏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又不能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于账项基础内部审计、制度基础内部审计,而认为内部审计应排斥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单纯崇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做好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工作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施工企业从上至下全体员工都能充分意识到防控风险的理念,尤其是企业管理层各部门要做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工作,才能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真正实现为企业价值增值。从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点和实施中我们不难看出,风险导向审计涉及到施工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投标报价、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在发现问题后能上行下达,充分与领导和各管理部门沟通,督促其自觉防控企业风险。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企业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 施工企业风险形式多样,而且风险程度变化快。内审人员一旦发现险就需要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应针对风险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第244款指明“为使公认风险范围以外的‘例外’情况受到重视。风险得到管理和控制,审计执行主管应负责将发现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方面的问题,报告给那些能保证对审计结果进行应有考虑的人员”。内审人员识别、发现、及时处理和解决企业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快速的风险反应机制,才能有效地回避、接受、降低和分担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注重风险识别后评估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内审人员更加关心的问题是: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控制是否先进有效,控制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关注的重点是评估当前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能力,评估风险影响与企业经营目标期望值之间的差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施工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更加注重风险识别后的评估,为施工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7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