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与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爱华 张敬军
摘要:本文根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管理理论,结合我国运动员的特点,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划分,并依据各个阶段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我国运动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83-0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也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一次在自己家门口展示自我风采、为国争光的机遇。运动员在比赛场上驰骋拼搏为国争光,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决定了运动员辉煌历史的短暂,走下荣誉奖台的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要面临着工作、下岗、失业的难题。如何更好地让运动员从运动舞台走下,顺利的融入社会大舞台?这就需要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进行阶段分析划分,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特别包括其职位的变迁、职务变化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和愿望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行为的取向和态度、价值观。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人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制定和实施新目标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每个人都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职业特征、职业行为及职业发展任务。一些著名的职业管理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并对职业生涯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主要观点有:萨帕的职业生涯五阶段论;格林豪斯根据人生不同年龄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金斯伯格将职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施恩教授依据职业状态和职业行为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划分为9个阶段等等。需要指出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截然的区分,同时各个阶段经历的时间长短也因个人的个别差异及外在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
(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是一种对个人进行开发、实现和监控职业生涯目标及实施策略的过程。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员工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一是指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使员工生涯目标的实现。它能把组织与个体的长远利益及彼此发展结合起来。因此职业生涯管理不应仅仅是个体行为,组织作为个体发展的载体,更应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而由于各个不同的阶段之间,人们的需要、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则存在较大差别,相应的规划与管理策略也因阶段而异。二、我国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划分及管理策略
(一)我国运动员职业生涯划分
关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许多人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职业生涯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是不同的。刘丰德,李强认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包含了其运动生涯。从时间维度看,可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运动生涯阶段和退役后职业生涯阶段(简称后职业生涯阶段)。
结合我国运动员具有的特点,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和项目的差异性,对各阶段的年龄跨度不做具体划分:
一是运动生涯阶段,运动生涯阶段是指从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以提高自身竞技能力并获得比赛胜利,到其停止以运动员身份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运动阶段。“县市业余体校一省级专业队(体工队)一国家队”的三级训练体系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规划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一阶段运动员主要以长期、系统化训练为主。训练和竞赛的要求制约,训练和学习的冲突使得教学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徒有虚名,加之现在运动队中缺乏学习氛围,导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举国体制”的培养使他们将获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作为自己的唯一追求目标,而没有过多的时间为自己以后的发展道路去思考和准备。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竞技性”决定了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短暂性。
二是职业转型阶段,这是运动员与其他职业的最显著的区别,是所有运动员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运动员要面临着社会职业的重新选择和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由于运动生涯阶段造成的文化知识的缺失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忽视,使得运动员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无所适从。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也是许多运动员很难在短期内走出的“迷茫期”。但是,运动员也必须要面对社会现实,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做出职业选择。
三是退役后职业生涯阶段,退役后职业生涯阶段是指运动员从最初的接受专业培训到完全结束推出职业工作。经过职业转型,运动员开始自己新的社会职业。进入这一阶段的运动员和普通的个人没有太大的不同。运动员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必须要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进入劳动市场,开始自己的职业工作。这期间可能会尝试不同的职业,而后慢慢稳定,直到精力、体力逐步衰退,退出职业劳动领域。
(二)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在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三个阶段的需求、心理特征、运动员与组织的心理契约类型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运动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充分挖掘其在各个阶段的潜能,从而保证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的畅通。
1.运动生涯阶段
这一阶段运动员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保证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但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运动员知识技能的储备期。作为运动员的管理主体--运动队、教练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运动员在役期间文化教育,增强他们未来再择业或就学时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这是保证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畅通的杨心环节。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应该从改革体育运动队体制上人手,把运动队真正纳入正规教育的轨道上来。可将各省市运动队列人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序列,采取学分制,实行预、专、本三科一体化,把运动员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营造运动队浓厚的学习氛围。根据刘丰德等对95名省级专业运动员的调查,有44%的运动员想学但是周围没有学习的氛围。为了保证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运动队应该营造一种“终生学习”的氛围。
运动员应主动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之余,运动员应主动培养开发自己的职业能力,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和抵抗下岗失业风险的能力。
要在运动员“运动生涯”后期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运动员明确其退役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对即将退役的运动员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使其就业选择尽可能符合就业市场需求。这对运动员退役后迅速“转型”,进入劳动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职业转型阶段
随着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结束,运动员进入了职业转型的阶段。在这阶段,运动员开始准备进入社会,根据自身条件探索选择职业,运动队等相关组织仍担任着帮助
运动员了解自我并尽可能地提供职业信息的重要责任。
自我评估,正确认识自己。首先借助一定心理测试和自我评估练习,退役运动员开展自我评估,以准确、客观地分析运动员个人的性格、特长、经历等基本素质,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转变观点,积极进取。运动员不应片面强调自己对国家的贡献和运动训练的特殊性,提出超越社会接受能力的过高期望,应转变自己的观点,正确认识到自己存在不足,树立务实的就业观,以进取的态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运动员退役后,由于缺乏对生活的准备,许多人会产生一些诸如忧郁、自卑、遗憾等心理障碍。运动队及教练员等通过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等方法帮助退役运动员解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
通过各种职业培训,提高退役运动员各方面的能力。由于运动员特殊的职业特点,以及内部训练和管理体制固有弊端,造成了运动员部分能力的缺失、致使其退役后难以适应社会,困难重重。要帮助运动员尽快走出职业转型的“迷茫期”,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强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3.退役后职业生涯阶段
经过转型阶段的准备,退役后运动员与普通劳动者一样,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对其都具有同等的作用。这一阶段的管理主体是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转变以往关于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片面观点,要认识到运动员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形成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非凡气质和优良品质。同时,退役运动员也应继续发扬其在训练过程中的不怕艰苦、永不放弃的精神气质,发掘自己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巨大潜质,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结论
在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管理主体不仅要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保证运动员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职业转型阶段是运动员的“迷茫期”,除运动员自身要正确评估自己,积极转变观念,参与社会之外,管理主体也要及时帮助运动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提供各种职业培训,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退役后的职业生涯阶段中,社会用人单位应该摒弃片面观点,给予运动员平等的就业机会,运动员自身也要继续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和自身的特长,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