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言和文字源自生活,反映着生活,语文教学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教材里的文章,没有一篇是仅做语文方面教育的文章的;不管是古时的诗词歌赋,还是今日的美文小品,均注意了语言的典雅、结构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和文理的晓畅。作为语文教师,应了解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审美教育的元素,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崇高的审美理想。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重视美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审美感受力指的是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课文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而要从整体上感知审美对象,靠的就是美读。美读既指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要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于美读。通过美读能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能传达出文章婉转的韵律美。优美的语音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从而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自然就进入了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较为舒徐、轻柔、欣喜的语调语气,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璀璨的百花、温柔的春风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并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包括绘画和音乐美)。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对偶句密集,对仗工稳,读来极具回环美,整齐美,富有音乐感。通过美读,便可使学生感受洞庭湖阴晴变化的自然美,鉴赏作者“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二、诱发情感,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美。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研读中学语文教材,人们就会发现:朦胧绮丽的月下“荷塘”是美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壮士荆轲是美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是美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是美的,同时也会看到,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以及与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的现象,就叫做艺术欣赏。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否则,是无法实现美育的。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他“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在学习《边城》这篇小说时,为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2)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3)“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4)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爷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问:本文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挺美的,你能具体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吗?同学们积极的展开思考,最后认识到感情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就这样,通过把学生引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中,使他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从无到有的美的体验,也就欣赏到的作品的美了。
三、指导写作,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而且要让学生创造美。而创造美必须靠语言实践来完成。就语文学科而言,更多的语言实践就是作文。通过写美,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本身也随着提高了。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淋漓尽致地创造生活美,关键要学生有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旁观者,即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审视生活,领悟生活。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有的觉得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写作起来文思泉涌,美人美事美物流诸笔端,新鲜感人;有的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有的甚至感到生活时时是黑暗,处处是丑恶,要他们作起文来,那艰难、那痛苦就不言而喻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鲜明的爱憎感情。另一方面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经验,积累材料。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由于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同学们在作文中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有在那不为人知的墙角倔强生长并开出洁白花朵的小草;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故乡秋日;有家乡的老父与远道而归的儿子在风雨中满含热泪的相互拥抱;有彰显“视死如归,为国捐躯”民族精神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当然,还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仅要有美的内容,还应追求的语言、结构等形式。
总之,语文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美,欣赏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这样,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了,他们就将成为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我们的生活将更绚烂多姿,人间将更加美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3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