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之“四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及发展,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从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探索多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环境氛围、明确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四个方面,思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学生
  一、首思: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工匠精神”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它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品德、工作精神、理想信念、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敢为人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
  (一)培养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工匠精神”认同。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当中,将“工匠精神”的理论教育作为先导,不断强化“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养成一丝不苟、专注、坚强和忍耐等精神品质,通过不断的超越和磨炼自己的意志,用心诠释人生。
  (二)培养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工匠精神”认同。在学生的实训课程中,注重在细节方面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明确个人责任,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学生6S管理的行为方式。在现代校企合作制的背景下,积极吸取国外职业院校和先进企业“工匠精神”培育的经验,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水平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养成。
  二、其思:多举措全方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学生专业技能,成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承担起时代和历史使命,成为具备高素质、高文化、高涵养的文化工匠人,通过多方式形成“工匠精神”环境氛围。
  首先,通过社区服务、社会服务使学生走出去,感悟工匠精神的特色与魅力,邀请大师、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校友等进校园,交流成功经验、分享企业发展,使学生形成尊重技术技能、尊重工匠的意识。
  其次,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工匠内涵。厚实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各类竞赛、文艺表演等的内容与方式,通过各类活动及实践,提升社团的专业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最后,运用“互联网+”提升工匠影响力,紧扣工匠主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建立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在学院网站、微信平台上推送大国工匠相关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再思:有规划推进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要有计划有引导的进行一定的规划,逐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养成。
  (一)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培育“工匠精神”的目标。个人目标根据自身发展定位以及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切,“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的制定应以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为指针,以职业愿景为领路,以整体优化为目标,以就业方向为标尺。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引导学生制定培育“工匠精神”的实施计划。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学习阶段实际和个人对“工匠精神”领悟深入,规划个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可行性,不断在个人和“工匠精神”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做出调整,保证目标的长远性,立足当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技能,以期更好的提升自己。
  四、深思:明确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职业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爱国意识、提高民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形成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个人行为养成习惯有待提高,对自己的约束力和自控力有待加强,在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进教育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高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在人际交流、社会服务、工作思路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直接体现着高职教育的成效,通过“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二)通过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感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在对自我发展的认识和规划上缺少一定的思考,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提升學生的综合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锻炼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通过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国工匠的培育,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牢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从大国工匠代表者身上学习“工匠精神”的当代表现,增强学生社会主义认同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德忠,王志方.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7,37(11):73-75.
  [2] 罗苑云.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60-62.
  [3] 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13-15.
  基金项目:2018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模式探索—以陕西工院数控工程学院为例”(编号:ZK18-31)研究成果。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立项(编号:2018FXM2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东梅(1991.11- ),女,陕西咸阳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84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