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健康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特性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健康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特性分析为研究切入,以问卷调查进行多维度分析,找准痛点、短板,分析成因、趋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助力高校“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新工科;健康信息类;学习特性;应对措施
为给“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主动适应全新的技术与产业革命,教育部自2017年开始着力探索和推进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正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笔者尝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A校B学院全体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健康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特性开展调查,更加全面、实时的掌握学生学业情况,找准痛点、短板,分析成因、趋势,精准提出应对措施,助力“新工科”建设。
一、研究设计与过程
本次研究以A校B学院全体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样本个体共计676人,分属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工程三个专业,均属于“新工科”领域范畴,覆盖大一至大四年级。问卷设计上主要分为学习要素、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个部分,共设置46个问题。本次调查问卷投放周期为5天,主要依托问卷星平台定点投放,并与辅导员联系沟通,确保问卷实现全覆盖,最终回收问卷767份,有效填写742份,有效率96.74%。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要素。该板块主要包含家庭地域环境、班级及寝室环境、专业认同度、学习动机等内容,其中四点较有价值。一是截止目前,学院本科生中重庆生源超过60%,此外西北、西南生源较多,这一部分学生在入校后因学习模式、环境类同能很快适应,但少部分外地生源学生则融入较慢,也较易出现网络游戏成瘾、人际交往单一等情况。二是大一新生普遍存在专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生物信息学专业(80%以上为调剂生源)体现明显,这与较大比例的新生在入校初表示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有一定关联度。三是环境对个人影响较大,调查显示,班级和寝室学风好,其成员普遍呈现出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势,反之则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四是学习动机方面,学院大二至大四学生中,51%学生学习目标较明确,31%学生目标模糊;大一学生则普遍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主性不强;进入高年级,大部分同学才逐渐明晰学习规划,而此时的推进作用发挥则相对较晚。
(二)学习行为。该板块主要涉及课堂、课后学习情况等内容,其中四点较有价值。一是学习状态,调查表明,44%的学生学习状态较主动,但有时需人监督、能利用时间,30%的学生学习较被动,需要监督和管理,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上课收手机对于课堂具有积极效果。二是课堂参与度,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存在课堂气氛不活跃、回答问题不主动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自主意识不强所致;同时,仅有少部分同学对重点课程才进行日常预习和复习,这对课程学习效果尤其是课堂参与度负面影响较大。三是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及时自觉完成作业,但是遇到不会的问题,只有少部分同学认真思考,并请教老师、学长或进行小组讨论,而大部分则急于寻找答案完成,极少部分同学还存在抄袭、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四是课后学习情况,调查表明,学院依托班学长指导在各班建立学习小组的举措,的确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低年级同学专业学习方面的帮助;学院以寝室为单位开展的“小黑板”帮扶活动,利用同吃同住的优势,对学生从生活、学习、作息等方面引导效果显著加强。
(三)学习效果。该板块调查主要从指标和主体两个维度进行。指标维度,各年级英语、计算机过级率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因与毕业资格挂钩取消,整体水平与往届同期相比较来看明显有下降;各年级补考、重修率与往届同期水平相当,高年级比低年级略低,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且学习适应能力较强;学生普遍认为科研班是他们专注科研的重要平台,“1135”小组式科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各年级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参与率均超过50%,且逐年攀升,高年级学生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等突出成果也不断涌现。主体维度,大四毕业生考研率依然在全校名列前茅,上线率达36.3%,但由于初试分数线下降、复试难度增大、调剂名额稀缺,最终升学率为26.8%,与此同时,就业率同样保持前茅;大三学生中55%选择考研,已进入复习阶段,但是报考偏高、集中问题仍突出,选择就业的同学也辅导员就业特性分析辅导中明晰了目标、开始着手。
三、应对策略与举措
第一,加大学风建设工作,加强监督管理。重视辅导员、班导师队伍建设,制定院领导、教学督导、辅导员、学生干部查课制度。
第二,完善学业辅导工程,提高学习效果。重点完善学业辅导工程,丰富辅导形式,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党员、班学长的合力。将科研班、班学长及驻班党员制度落到实处,先进带后进,将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提升上去,再附以创新科研实践。
第三,加强职业规划宣传,明晰未来目标。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寻找人生目标。针对准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认识,增强就业能力。
第四,注重分类分级引导,促进全面发展。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特点和需要,分别确定、实施、采取不同的教育思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一年级侧重帮助学生明事理、讲诚信、守责任、勤学习;二年级侧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三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投身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为未来奠定基础;四年级侧重毕业规划及指导。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K2017(16)。
作者简介:刘婷(1984.03- ),女,汉族,青海西宁人,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10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