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分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选取小组工作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中的一点,即不同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如何确立角色和职责分工,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丰富和发展小组工作理论,促进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的提高,加深工作者对角色和职责的理解,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开展更多水平高、效果好的小组活动,实现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价值。
关键词:小组工作;工作者;角色;职责分工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对小组工作有较大需求量,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都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习单位中,我和我的同学开展了一个名为“拥抱爱”的社工成长小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同时收获了许多不同于课堂的思考和感悟。
一、小组策划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拥抱爱”是一个成长性兼治疗性的社工成长小组,由我和我的两位同学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帮助下于某社会儿童福利院组织建立。建立该成长小组的目标是帮助福利院的几名儿童改正在生活中打骂其他小朋友的偏差行为,引导组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自身潜能,同时真正认识自我,懂得关爱自我和他人。在实习单位学长的幫助下,我们挑选了7名小朋友成为“拥抱爱”小组的成员,三位工作者和7名组员构成了这一整个小组。在一个月的小组开展过程中,总体说来进展得还算顺利,小组目标相继达成,总体效果很好。当然我们的“拥抱爱”小组的准备过程非常辛苦,不仅要考虑小组成员是否理解小组模式和内容,而且有的孩子受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参加过于剧烈的游戏和运动。在这里小组成员方面的问题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例举几个在小组不同时期、三位工作者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一)小组初期
组员表示工作者设计的游戏缺乏趣味性,“不好玩”是他们的评价,组员希望能参与一些“考验智商”的游戏,或者是能调动所有组员一起参与的游戏,这样比较有意思。在本节小组中,我为了引导组员思考“甩掉坏毛病”、认识自己的缺点这一主题,将这个失误归结为工作者的一个“缺点”,向组员表示工作者也会有缺点,组员也要像工作者这样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工作者反思,游戏“不好玩”只能说是工作者的失误而并非缺点,不能将二者的概念混淆,即使是为了迎合小组目标也不能牵强附会。工作者向组员承诺在今后的小组过程中会设计更合适的游戏环节,希望组员能够喜欢。
(二)小组中期
在充当引导者角色的主带B启发组员思考的过程中,辅带A、C发现主带B从加强沟通的角度出发使组员意识到团结友爱他人的重要性,对此,辅带A、C认为为了实现小组目标,或许切入点可以换成体贴他人、宽容他人,沟通角度层面较深,组员不易理解和体会,主带B认为团结的首要条件是沟通,只有加强沟通才能使组员之间联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实现小组目标。最后我们采取了老师的建议,我们一致认为切入点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在组内矛盾发生时不能只关注一个组员的想法,其他组员的内心活动也要加以关注,我们可以在小组活动的准备期间找到组员,在对话中询问组员当时的内心想法,倾听他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组内冲突,促进接下来的小组活动顺利进行。
(三)小组后期
在后面的一节小组活动中,主带B在引导方面有少许欠缺,启发组员的层次较浅,辅带A在组员中间想到了较为直接的引导方式,认为或许以这样的方式来说更能引起组员的思考,有利于组员开发自己的思维,但是由于主带B仍在进行小组流程,所以辅带A犹豫是否应该在主带引导的过程中插入,一旦这样做是否是对主带冒犯,如果错过这个相应的时机,辅带再加入,可能会使引导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主带在组员之间权威形象的形成。在活动结束后,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讨论,我们工作者之间达成了一致,辅带承担着辅助主带顺利开展小组活动的责任,帮助主带应付小组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辅带可以给主带一个眼神的示意,或者约定好一个手势,表示希望主带留给辅带一点空间将主带的引导补充完整。主带可根据小组进展的实际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引入辅带,一旦主带认为情况不合适,辅带应尊重主带的意见,给予支持和帮助,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可以等到小组结束后工作者之间互相交流。
(四)小组整体
在整个小组活动进程中,由于工作者人数的限制,我们是这样安排工作者的任务的,设置一位主带,一位辅带,一位观察者。也许是在小组开始之前我们没有对各工作者的任务进行划分,以致于当B同学担任观察者时只是帮助主带点一点PPT,对小组进行时组员的语言、动作、情绪、组内冲突产生的原因都没有观察到,由于主带在引导过程中注意力有限,不可能注意到每一个组员的行为和突发状况,虽然我们设置了摄像机但因为拍摄视角等问题无法拍摄到组员的行为细节,我们设定观察者可以不用加入到小组中去,只在需要分组进行游戏环节时加入就可以,这样观察者就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方便观察组员在小组中的表现。辅带肩负着支持主带、照顾周围的组员能否理解主带的话、必要时进行解释的责任,而且福利院的小朋友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在我们的接触时间长了之后,有的组员喜欢抱着辅带的胳膊,不喜欢他人分散辅带对其的注意力,因此辅带的观察功能也是有限的。
二、工作者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小组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种,组员之间的矛盾、组员和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工作者之间的矛盾,文章所探讨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分工便属于工作者之间矛盾的一个方面。工作者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
(一)价值理念不同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以明显的价值倾向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核心的价值观和伦理守则。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工作者有时会面临道德和伦理上的困境,面对这一困境,不同的工作者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面对社工专业操守和个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如果工作者之间价值理念存在分歧,那么很有可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二)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的表现
①心智枯竭,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周边事物关心少、缺乏信任感;工作热情减退、缺乏动机。
②情绪衰竭,暴躁易怒,情绪调控能力差,容易颓丧,失去积极心。
③工作效率低下,极端情况下会对服务对象做出极端行为,同事之间也有可能发生严重冲突行为。
(2)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当小组运行过程中,当工作者对自身抱有较大期待、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时,工作者遇到困难而又缺少资源,工作压力或许会让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以致于工作者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需要其他工作者来承担,工作者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冲突,使得整个小组难以顺利进行,最终导致小组的失败。
因此,工作者需要根据小组特点和性质、工作者和组员的人数,对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此处将小组工作者人数定为三人,即一位主带,一位辅带,第三人。
主带:
作为小组活动的“主持人”,主带是整个小组工作中工作者的中心角色,起到控制局面、营造良好的小组氛围、主导小组进程和小组发展,对主带语言的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主带必须善于引导成员之间的互动,启发组员的独立思考和感悟,促进小组成员的自诀,推动小组动力的形成。但在引导过程中必须克制过渡的干预,否则不利于小组的自由发展。
主带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认为主带需要扮演引导者、观察者、协调者、支持者、信息与意见的寻求者和提供者等多重身份,在与小组成员互动时,主带可以观察该名成员的行为表现,比如语言、动作、神态,这些都是主带在活动中直接能够观察到的。同时,当小组成员之间出现冲突时,主带应及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小组成员和谐相处,团结合作。
除此之外,每当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时,主带都应当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美。
辅带:
辅带,顾名思义,辅助带领,意思就是辅助主带领导小组进程的人,在小组进展过程中,辅带起到提醒主带小组环节和内容、控制时间、在讨论环节帮助组员理解小组内容、对主带的引导进行补充等辅助作用。
在“拥抱爱”小组过程中,为了减轻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的距离感、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熟悉,我们设定辅带坐到小组成员中间,更重要的是由于成员身体条件的特殊性,辅带经常坐到听力存在障碍的小朋友身边,以提供安全感。
与主带相比,辅带作为最接近组员的工作者,是能更直接地观察组员的人,同时也是能在小组进行时单独与组员沟通协调的人。当组内发生冲突而主带不清楚起因时,辅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冲突,促进小组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拥抱爱”小组成员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有的组员无法理解主带的话,这时辅带可以与成员进行单独的沟通,细心地为组员讲解。
第三人:
在“拥抱爱”社工成长小组中,我们设定第三位工作者承担观察者的工作,由于第三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参与小组活动,基本上是在小组外围负责拍照、投影设施的使用,因此观察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小组各成员的行为表现,需要观察者具有大局意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每个小组成员,特别关注不易引起工作者注意的组员,以不易察觉的方式认真记录下成员的举动,包括小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出现某些行为的次数,这些数据能够直观地彰显出小组的结构,组员的角色分配,对后期工作者分析小组进行结果评估产生重要影响。
常言道:“旁观者清。”在小组工作中也是这样,小组进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目标偏差,主带甚至是辅带可能都难以察觉,这时身处小组之外的观察者最能清晰地发现小组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因此观察者肩负着与主带、辅带沟通的职责,要时刻保持与主带、辅带的联系,培养工作者之间的默契,不仅要最大程度地观察组员,还要观察工作者的言行举止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提醒就要先记录下来,在后面的讨论中进行汇总和探讨,在达成小组目标的同时促进工作者的共同成长。
三、结语
在此总结。本篇论文探索了不同时期小组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分析了在三人模式下的小组工作中,不同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并且引用了“拥抱爱”社工成长小组的经验和教训,在其他小组活动中工作者的人数可能会有不同,角色的分配更加灵活,职责也更加富有多样性,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使得工作者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在整个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设计小组、带领小组,如何带领、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动,使小组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使小组成员能够通过小组活动有所收获,都与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对自身角色的把握和所承担的责任的理解密切相关。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小组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对自我进行准确的定位社会工作者才能在小组工作的实践中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参考文献
[1] 蓝云曦.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的角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195).
[2]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1.
[3] 聂永平.浅谈改善智障儿童不良行為习惯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2010:7.
[4] 邹学银,鄢勇兵,赵学慧,等.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儿童福利服务——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社会福利,2010(06):36-37.
[5] 苏英.北京某福利院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点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2):199-202.
[6] 张迎迎.呼市儿童福利院儿童社会工作介入[J].现代交际,2012(02):21.
作者简介:马媛媛,山东蓬莱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4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