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阳春白雪与水墨江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苏州是昆曲与苏剧共同的起源地,因此,这两个剧种之间的关系较为亲密,甚至年长一辈的戏曲前辈们会同时学习昆曲与苏剧,还会同时演出,两个剧种之间的表演技巧与艺术特征也互相影响呼应。本文主要是对昆曲与苏剧在唱腔、文学音乐、表演形式上存在的相同、不同之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昆曲 苏剧 异同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1
  一、昆曲与苏剧在唱腔上的异同
  昆曲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底蕴,因其中含有唱作念打这些其他戏剧中的重要元素而被称为“百戏之祖”。目前,昆曲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原被称为“昆山腔”或“昆腔”,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地区,清代时被正式命名为“昆曲”,新中国成立之后,昆曲又被成为“昆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花园中的瑰宝,是探究中国戏曲发展历史必不可缺的素材资料。昆曲(江苏)、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弋阳腔(江西)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分属于南方戏曲系统中。
  昆曲一开始在苏州一带流传甚广,在万历年间逐渐流传到长江南部地区和钱塘江北部地区,之后随着文人墨客的传播到达今广东、湖北、河南、四川等多个地区,最终流传进入北京。昆曲的大面积流行得益于清朝康熙皇帝的喜爱,使其成为清代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
  苏剧是苏州地区的特色剧种,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称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剧受昆曲影响较多,其中含夹杂一些花鼓滩簧、南词等艺术特色。苏滩分为前滩与后滩,是苏剧的原身。前滩原称为“钱滩”,受人误传后才有此名,后滩剧目主要是诙谐戏份,内容多为风土人情、地方习俗等内容,表演形式较为活泼,主要是一旦一丑的对手戏。
  清代乾隆年间,苏滩开始在江浙一带流行,成为平民百姓喜好的休闲内容之一,后流行于江西、福建等地区。在这些地区流传过程中,苏滩也被融入到当地的特色剧种中,目前,浙江的婺剧、和剧及江西的赣剧中都留有苏滩特色的对白以及一些南词中常见的剧目。清乾隆之后,昆曲开始逐渐衰落,很多昆曲表演者开始表演苏滩以此维持生计,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苏滩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苏剧也受滩簧影响,其唱腔、唱词不拘一格,没有规范的唱腔要求,除了字正腔圆、节奏准确的要求之外,比昆曲演唱过程中要更加自由,苏剧的表演带有表演者极为突出的个人特色,有着浓厚的苏州地区文化气息,语调轻柔、辞去婉转、唱腔圆润、曲调深幽。苏剧的曲调唱腔来自于昆曲中的曲牌,南词及滩簧的曲调,主要受昆腔长发影响较多,具有非常浓厚的江南特色。
  二、昆曲与苏剧在文学、音乐上的异同
  昆曲与苏剧在文学音乐上息息相关,只是昆曲在演唱的曲调上存在南曲与北曲的区别,而苏剧不存在这种区别。南曲的唱词念白主要是以苏州地区的方言为主,北曲的唱词念白主要是以京白等更为通俗的口音为主。
  我是苏剧剧团的一名表演者与工作者,在表演苏剧的过程中,我发现与昆曲相比,苏剧更难表现,因为昆曲有固定的唱腔和表现形式,而苏剧的表现形式较为自由,需要表演者根据自身条件、饰演的角色进行调整,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唱腔。
  苏剧的形成与发展使其对表演者的清唱能力非常看重,因此在实际表演时,苏剧也很重视唱腔与念白。苏剧是一种综合型较强的剧种,它不但学习了昆曲的部分特点,还杂糅了其他剧种的表演技巧,在长期的发展中开始变得规范化、艺术化。目前,苏剧中表现出的身段、步法、神态、动作等表演技巧与舞台表现艺术依旧是从昆曲演变而来,但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苏剧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更独立的剧种。
  三、昆曲与苏剧在表演形式上的异同
  昆曲与苏剧在表演形式上最大的差异还是在于唱腔与念白,苏剧的唱腔与念白更偏向于苏州地区方言中的中州韵,而昆曲的唱腔与念白更偏向于普通话中的中州韵。在表演曲子的过程中,苏剧有着自身独特的唱腔表現形式,乐器多半是以胡琴、板鼓等伴奏为主,而昆曲的曲子则是标准的“曲牌体”,即联曲体结构,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昆曲中使用的曲牌数量较多,大约在一千种以上,伴奏的乐器多使用曲笛、板鼓为主。
  中国古代历史中,昆曲主要是唱给贵族阶层听的,它的唱词、曲子、念白等包含着我国古代风流雅士对艺术的美的追求与创造。昆曲在当时代表着文人墨客的文化品位与文化修养,其唱词优美,曲调悠扬,具有极为显著的艺术性,需要观赏者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对其欣赏与品鉴,故而昆曲在古时距百姓的生活较远。
  苏剧最早是在苏滩上由商人自娱自乐演唱,同时在百姓群体中流传。苏剧的场次更加直白易懂,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这样说,苏剧是昆曲下里巴人的版本,而昆曲是苏剧阳春白雪的版本。
  昆曲对表演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表演者唱念做打四方面必须精通才能在舞台上有一个亮眼的表现。我在之前学习昆曲的时候,授课的老师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昆曲亦是如此。昆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神态,每一个角色,都是从生活提炼出来经过美的加工得到的。”因此,昆曲是对生活的美化及艺术化的反应。而苏剧演员为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应当积极学习昆曲。中国戏曲历史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进程演变出多种剧本、唱腔、身段、表演等,在这多种剧种中,昆曲是变化最少的那一个,它还保留较多传统戏曲中常见的特点,剧本种类较多,是苏剧学习进步的良好样本。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昆曲与苏剧之间存在差别,却又息息相关,是两种非常亲近的民间艺术文化。但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与西方艺术的影响,昆曲与苏剧开始面临失传的危险,观众的减少与表演者、传承者的减少都是影响昆曲、苏剧剧团生存环境的原因,昆曲、苏剧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与保护才能抢救成功。作为苏剧剧团的一名成员,我是苏剧的忠实爱好者,也是昆曲的忠实爱好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昆曲与苏剧,使它们在新时代的环境中不断流传。
  参考文献
  [1]石乙婷.“媚处娇何限,情深妒意真”——浅谈昆曲《长生殿·絮阁》的主腔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01):88-90.
  [2]朱琳.从“认知启蒙”走向“文化自觉”——基于苏剧的调研及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8,27(02):69-76.
  [3]金红.苏州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以昆曲、苏剧等项目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5):52-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9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