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关乎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是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应对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从课堂、网络、实践、话语方式等多个方面来强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大众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意识形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前的多元意识形态中的主动性和领导性,必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更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正确把握其话语方式,真正用理论掌握群众。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的诉求
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需要和构建要求,这也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是意识形态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客观要求
随着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思想和文化逐渐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主导权争夺战略,并成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其价值观念,推行其“文化霸权”的工具。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随之而来的民族国家意识的淡化、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混乱等一系列问题,都对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才能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关乎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最适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应当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大众化、时代化。但由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复杂、曲折而又反复的特性,难以把握住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方式的普适性。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话语要不断的大众化、时代化,实事求是地合理建设和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
二、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需要打好“组合拳”,从网络、课堂、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拓展和创新,实现多方位、立体式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最适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不仅应该坚持也应该发展,一方面要总结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找出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的机遇和空间,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促进大众化的因素及机遇,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不断切合时代特点。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陈旧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发挥“互联网+”时代的语言作用和功能,积极推动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运用公众都了解的、都能领会的形式来解释其中蕴含的内容,为进一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基础力量。
(二)主动占领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的网络阵地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生活必须,密切地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因当下种种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虚构性、开放性的特点,为其余各种观点创造了传播的条件,甚至大多数人会在他人的煽动下,不经自身严谨的思考,就盲目跟风,形成一种舆论偏差,冲击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因此,我们需要增强网络阵地建设,从实际出发,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形成无产阶级舆论引导格局。努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的、并与传统媒体功能相互补的网络阵地新格局,把握媒体发展新趋势,加强监管,净化传播环境;整合实际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资源,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容的网站建设,建立一批能够吸引大众的“红色网站”,建设资源、学习、实践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平台;组织优秀榜样开通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大众参与正能量的网络互动,潜移默化地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三)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的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不同的优势:在“第一课堂”中,借助“翻转课堂”、微型课堂、探讨、辩论、专题演讲的实践形式,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其主体性,加深对探讨问题的理解,增强对是非的辨明能力;在“第二课堂”中,则要把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让学生切实了解当下的国情、民情,把马克思主義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和行为标准;并加强设施建设,例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单位合作,带领学生多进行实践考察、实地探索,将课内与课外、个体与群体、生活与科学有机的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与大众生活实际的结合
时代不断在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强调理论宣传的革命性的旧思维中,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大众化就是要贴近生活,结合实际生活需求来进行话语表达,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并熟悉的例子等较为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来解释抽象化理论。在社会交往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例如,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阅读,整合相关历史故事、榜样事迹、方针政策等教育资源,转换为网络视频、生动图片等文化产品;广泛征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并从中选取符合大众审美的一部分进行宣传;合理加工“大众话语”、“网络话语”、“日常话语”中蕴含的素材,以正面的、有活力的生活话语充实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体系,变换表达方式,多采用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通过微信、微博、QQ、博客等新媒体,将严肃的教育理论转变为各类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文化产品,使各种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与实践搭建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崇高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达到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
三、结语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不断更新陈旧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传播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互联网+”时代的语言作用和功能,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创新其话语范式,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李承真.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 唐小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 肖春花.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问题、路径[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03):124-128.
[4] 冯宏良.信仰、认同与话语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4(06):48-55.
作者简介:周鑫鑫(1994.10- ),女,汉族,云南腾冲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