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作物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小麦锈病的主要特点是为害性强、影响范围广,一旦感染,将对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进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小麦锈病属于真菌类型的病害,当前出现最为频繁的小麦锈病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其中叶锈病的发生范围、发生率以及为害性在三种病害中最高。农户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小麦锈病进行严密监控,同时也要做好种植以及药剂防治工作,为小麦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麦锈病;发生原因;防治策略
我国自20世纪发生过两次重大小麦锈病流行以后,几十年以制在致力于小麦锈病的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锈病的流行给小麦的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我们研究防治锈病的主要方式还是不断研究防锈病的新品种,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一、小麦锈病的主要特征
小麦锈病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三种,这三种病害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这三种病害均会导致小麦的叶秆、叶鞘、叶片等处在早期出现大片黄斑,随后黄斑会随着生长而连接成片,形成铁锈色的粉疮,也就是夏孢子聚集的表现,当病害进入后期会在这些位置出现黑色的斑疮,这是冬孢子聚集的表现。当小麦植株出现锈病以后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会降低光合作用,还会使小麦植株的水分大量流失,降低籽粒的饱满度和灌浆,使小麦叶片早衰,进而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不同点。秆锈病的特点是病斑大,叶锈病的特点是病斑散乱,条锈病的特点是病斑成行分布。叶锈病和条锈病对小麦叶片的为害最大,叶锈病的夏孢子的聚集方式為中等规模,呈现出黄褐色、圆形、少许的叶片表皮破裂,在叶片上不规则分布;条锈病的夏孢子的聚集方式为小型规模,呈现鲜黄色、椭圆形、少许的叶片表皮破裂,在叶片上的排列方式为虚线状。秆锈病对叶鞘以及茎秆的为害最大,夏孢子的聚集方式为大型规模,呈深褐色、椭圆形,通常会融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大的病斑,在茎秆上的分布较为散乱,病斑周围的表现以翻卷破裂为主。
二、推广过程中的问题
小麦推广的主要问题是选育品种的单一化,在正常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如果没有人为的介入,小麦等植物将是以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病原体和谐共处。但是,人类种植小麦,自然是看重小麦某些方面的收益,这就会导致小麦品种在人类有目的地选择之下越来越少,小麦品种愈发单一化,为流行性锈病创造了机会。20世纪40年代,美国引进了抗秆锈病、散黑穗病、坚黑穗、和燕麦冠锈病的新品种,这款品种以及他的衍生品种几乎占有了所有的美国农业市场,但是,由于这个品种对叶枯病有着极差的抵抗性,没过多久,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流行叶枯病,那一段时间,美国农业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样是这个原因,二十多年后,美国农业再次遭受了同样的打击,不过那次的主角不是叶枯病,而是流行于玉米上的玉米小斑病,损失高达150多亿公斤。从那两件事之后,美国吸取了教训,组织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对作物遗传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且发现了小麦、洋葱、水稻、甜菜、高粱等农作物在遗传上都有着相似的特性。我国在20世纪六十年代也发生了一起特大小麦锈病流行事件,最后的原因还是因为推广了单一品种的小麦。尽管在国内外,有很多同样的案例和事件,并且一直在呼吁农户在种植小麦是要避免这种单一化,但是有关部门却一直无法正视这个问题,并且近年来类似的事件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科研工作者也一直没能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三、优化措施分析
(一)科学种植
科学种植也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对病害信息进行严密监测的过程中,开展科学种植也十分必要。小麦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抵抗能力都不相同,例如西科276和绵阳30就比较容易感染小麦锈病,而黔麦16号、黔麦15号以及西科2号等对小麦锈病有比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选种、科学播种,这样才能为抗病性提供保障。对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小麦锈病的种植区,要避免早播,如果出现了自生麦苗要及时去除并进行消毒灭菌,从而有效避免越夏病菌的影响。要做到及时中耕,耕种之前做好翻地工作,以免存在未被去除的自生麦苗。另外要保证土壤中营养的均衡,避免多氮肥少钾肥、磷肥的现象出现,也可通过喷洒尿素来预防锈病。
(二)药剂拌种
在小麦播种之前,就实行拌种,可以提升预防效果。预防或者治疗真菌类病害,通常选择拌种的药剂为适乐时、三唑酮、戊唑醇、异菌脲、全蚀净等。对于药剂拌种的用量,必须严格地进行控制,以避免对小麦造成危害。在小麦纹枯病的常发地,可以选择使用2.5%的适乐时水悬剂,按每公斤种子用药1~2mL。在小麦全蚀病的常发地,可以选择使用12.5%的全蚀净悬浮剂,按照0.2%~0.3%的种药比例拌种。在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常发地,可以选择使用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03%有效成分拌种,或使用12.5%的烯唑醇,按照种子量的0.12%去拌种。
(三)加强小麦品种的适应
育种工作相关单位研发的新品种应该推广多大的范围,也是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话题,国外某个专家指出,小麦所有的新品种在适用上都应该广泛地适用性,以便与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借鉴,笔者认为,在我们国家也应该一样,新的品种应该大面积的推广,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县或者一个市。但是,又有人研究指出出,广泛地推广新品种也存在着大面积爆发锈病的危害,只有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了,因地制宜选出适合各地的品种,可以有效的减少锈病的发病率,相反,新品种得不到推广,就会加大锈病爆发的机率,使得小麦锈病的防治更加难以应对。另一方面,农户应该主动结合汶水县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应当地的新品种。科学家再三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其实,在条件有限的汶水县,如果采用人公育种的方法测试小麦的抗病性,那么培育出的小麦一定是极其脆弱的,即在抗锈病上的表现市分区域的,在某些区域有着比较好的抗锈病性,在别的区域却有着极差的抗锈病性。这也并不是在推广一种广泛适应性强的新品种,而是在主张一种因地制宜地理念,用这种理念选育适合自己地区地品种,汶水县大都是倡导这种理念的。
四、结束语
做好小麦锈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做好选种工作,结合科学种植、科学使用药剂、强化宣传和普及,对小麦锈病有非常好的防治作用,我国的小麦产量也将因此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社芳.25%丙环唑乳油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示范[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7:2.
[2]王新文.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102-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3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