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词话(十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军

  一、歌与诗
  诗言志,歌咏言。诗可读、可思、可品,却未必可唱,而歌词则为能唱的诗歌。因此,写歌词不仅要有诗味,更要有歌味,要有其内在的旋律、节奏,最好唱着写,写着唱。
  
  二、数量与质量
  没有数量难有质量,不曾设想,写了三五首就可名扬天下,那岂不太容易了。其实歌词之难,难在“摸爬滚打”的过程。经不起这个过程,练不出真本事,正所谓“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只有在写中提高,在提高中写作的如此反复中,才能写出精品,不经“风霜雪雨”的磨练,一切等于零。
  
  三、空白与空灵
  一幅优美的国画往往留有一定篇幅的空白,给观者以想象的天地,歌词也如此,要空灵一些,忌满、忌臃肿。歌词应力求单纯、简洁、透亮、独到,给作曲者、演唱者留下创作空间。
  
  四、长与短
  好诗不在长短,好饭不在早晚。短歌词未必短唱,追求简短,追求意境,犹如追求微雕艺术,短中见长、见功夫、见诗意,才是智者所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这个道理。
  
  五、老题材与新题材
  歌词创作题材大致有两种。一曰万年青式的老题材,永远要写下去。如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生活、歌颂爱情等。但必须要有新角度、新构思、新语言、新形象、新内涵,人云宜云的模仿之作是没有出息的。二曰另辟蹊径的新题材。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或写之甚少的题材。前人走过了99条路,你要敢于踏出第100条新路。这靠胆识、智慧,还有才气。这两种题材的共性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道。
  
  六、概念与形象
  歌词不能概念化,厌干巴说教;只可形象化,喜活泼生动。因而,歌词的形象捕捉应新颖而普遍,鲜活而灵动,真实而恰当。实践证明,生活才是孕育形象的摇篮,产生形象的基地。
  
  七、感动与激动
  一首歌词感动人的不过那么一二句,二三句。可就是这几句,却要你冥思苦觅。也许要几月、几年,也许要半生,一生的提炼。这“长期积累,偶然一得”,正是歌词艺术永久魅力的彰显。只有你激动不已之时,才能写出感动之作;若自己不激动,写出来的词作必然无痛呻吟,不能让人感动。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勇进,不断激起感情的潮水,才能用激情的浪花谱写出大海波澜起伏的歌谣。
  
  八、灵魂与歌魂
  字如其声,文如其人。歌魂体现出作者之灵魂。所以,先要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才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成为一个优秀的词人。
  
  九、情节与细节
  情节是文艺作品中推动事件发展的基本要素,细节则是所有艺术作品中最为感人的篇章。而歌词艺术恰恰最讲究细节的真实、准确、鲜明,细节表现在情之细、感之细、言之细、爱之细……细是一股清泉,一片霞光,一团火焰,来不得一丝虚情假意,来不得一点粗制滥造,需要的是真情实感。
  
  十、共性与个性
  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在个性中体现共性。唯有在个性上下功夫,这个功夫才下在了点上。歌词的个性应出新出奇,出绝出彩,不泛泛而止,也非千篇一律。应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与普遍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6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