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悲喜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海霞
《红楼梦》与《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曹雪芹与夏洛蒂・勃朗特分别为我们塑造了两位生动的女性形象――林黛玉与简爱,尤其是她们对爱情的纯真与执着深深地打动着读者。虽然因为时代环境、生活背景、个人性格等原因,她们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在封建家庭中饱尝痛苦和绝望,最终“木石前盟”却被“金玉良缘”所代替;另一个虽饱受磨难,但凭借着自信和坚强最终赢得了理想的爱情。但她们勇于反抗,大胆追求人生的精神都是一样的。
第一,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文化背景。《红楼梦》创作于17世纪,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专制极其严厉的“康乾盛世”,封建思想、宗法制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广大女性生活在父权、夫权的阴影里,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作者笔下的黛玉从小受的是就是封建传统的教育,一直生活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这些思想熏陶,也自然而然地恪守这一点。因此,尽管她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不满封建婚姻制度,但她的反抗并不彻底, 必然有中国封建思想的烙印, 所以她的爱情从喜到悲直至魂归离恨天。另一方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由于个人经历有很深的悲观情绪,所以在他的构思中,人生无奈,命运无法改变,最理想,最渴望的的东西最后往往是得不到的。所以可以说,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她的爱情注定会成为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简・爱》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此时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人们开始重视下层社会,主张社会改良,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提高,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已渗入到社会民众包括广大妇女的思想深处。而英国又是女权运动的策源地,对女性的经济独立、爱情自由的呼声一向高涨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虽然出生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但当时革命的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向工业国过渡,所以她在书中塑造的是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敢于向男性至上主义女性形象,代表了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胜利。这不但为夏洛蒂塑造简・爱这一形象奠定了现实基础,也为简・爱爱情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可能。
第二,鲜明的性格特征。林黛玉与简・爱这两个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她们的生活环境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她们都是自小失去双亲的疼爱,寄人篱下。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虽然衣食无忧,但浓重的礼教气息,加上母亲“外祖母家自与别处不同”的遗训使黛玉幼小的心灵感到沉重的压抑。简・爱则更悲惨, 她来自社会下层,一出生就失去父母, 既无地位又无财富,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的童年是在别人的咒骂,欺凌和直接的恶意中度过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对她们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具有了鲜明而光辉的人格魅力,也为她们最终的命运谱下了序曲。
黛玉虽然出身富贵之家,却又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虽然每日里锦衣玉食,却满足不了她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虽然有大观园众姐妹簪花斗草,吟诗作赋的热闹生活,却不能从根本上给她以感情上的慰籍;特别是虽有宝玉作为她志同道合的情人,却对未来的生活毫无把握和信心,时时感到惆怅,迷茫,这就铸成了她多情多感,多嗔多怒,多愁多泪的个性。还在她刚要踏入贾府大门之前,她首先考虑的就是今后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正反映出她心思细腻,自尊自爱。正如别的姐妹说得那样,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自与别人不一样,可她偏偏又生活在荣国府这样一个“泥淖”,“沟渠”之中;她想保有独立的人格,却又依附于现实环境。她所热烈追求的,偏偏又是她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不能容许的,这就铸成了她悲剧性的命运。“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判词,是对她不与流俗苟同的自尊独立性格的肯定,也是她追求自我的无奈选择。
与黛玉的自尊与叛逆相比,简・爱不但具有追求自我个性的意识,更是将内在的反抗意识转化成了勇敢无畏的外部行动。简・爱的反抗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她在挨打被关进红房子受惊后与里德太太产生了正面的冲突。此处有一段内心独白“我的心好比一块荒地上的树丛着了火,气势很盛,火光四射,几乎可以吞没一切……”这句独白为我们直观地描绘出简・爱富于反抗精神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自尊自爱、渴望平等的灵魂。在洛伍德学校,简?爱也曾经对受欺侮的海伦?彭斯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 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好好的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要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她积极乐观,不满足于现状,总有新的向往与追求,无论何时何地,她总能表现出勇敢和坚韧,不论处境怎样恶劣,她始终保有这种自尊自强的叛逆精神。在经历过无数的磨难之后,她变得自尊自强,不卑不亢,这成为她后来与命运抗争和自我保护的利器,也是她能赢得真爱的根本原因。
第三,同中有异的的爱情观。黛玉与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封建叛逆者,他们的爱情是理想的,未来的,不受制于社会现实的,因此也是脆弱的,不被社会允许的。森严的现实中,到处是桎酷栅栏,于是黛玉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发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控诉以及“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的哀叹。黛玉的一生就是爱的一生。然而,在爱情面前,她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迫切追求爱情,渴望宝玉在她面前倾吐衷肠;另一方面,当宝玉在她面前赤裸裸的作出这种表示时,她又会表现出一种气愤和悲伤。正如她知道自己的爱情追求不会见容于封建家长又寄希望于封建家长的主持一样。这便注定了故事的结局,黛玉虽然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只能焚稿断情,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誓言。
在简・爱的身上,显示出自强独立和追求平等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她大胆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那怕内心为此忍受着思念、孤独带来的折磨与疼痛。她的行动和她的爱情宣言一样有力:“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和你一样有灵魂,有感情。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一样!”
爱情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林黛玉和简・爱都是追求个性解放、要求独立、自主、平等的新女性。虽然结局不同,但从精神上而言,她们都是胜利者,她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单位:李海霞,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64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