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包金平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在1993年由于《宠儿》这部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成为当今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黑人作家。迄今为止,莫里森共创作了八部小说,《宠儿》是其第五部小说,同时也被认为是莫里森最成熟、最震撼人心的代表作品。她的长篇小说《宠儿》于1987年出版。此书一面世立即轰动了整个美国文坛,并获得1988年的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图书奖。这部神奇的作品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奠定了莫里森在美国文坛的地位。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不读《宠儿》就无法理解美国文学。《宠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根植于本土文化并借鉴和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把黑人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宠儿》的主要故事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小说的女主人公黑奴塞丝从肯塔基州的名字叫“甜蜜之家”的奴隶主种植庄园出逃,奴隶主寻踪而至,为了使女儿不再重复自己的命运,塞丝毅然锯断了刚刚会爬的女儿的喉咙。作者在这部作品当中完全打破了生与死的界限,将神奇与现实,事实与梦幻,过去与现在巧妙的交织在一起,并吸收非洲土著观念和神话传说,形成一个人鬼不分的童话世界,从而深化了作品对主题的反映。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分析莫里森的《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
  
  一、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小说为主。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在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使现实披上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因此,源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神奇而荒诞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总之,归纳起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要有三点:1.混淆魔幻与现实的界限,创造出一个神奇的世界,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反映现实。2.独特的叙事结构。3.神话原型的广泛利用,使现实暗含语言意义。通过分析,《宠儿》这部作品是架构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这三个基本创作原则基础之上的,并同时与文本紧密结合,完美表现出作品主题意义和其深刻思想内涵。
  
  二、《宠儿》的创作手法和特点:
  
  1.象征和隐喻手法的广泛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它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事物及意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揭露现实。莫里森就在《宠儿》这部作品当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痛苦生活经历。
  “树”在这部小说当中出现过数次,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丹芙那黄杨灌木围成的“翠室”对于她来讲是个安宁的独处之地。“甜蜜之家”的那些美丽的树掩盖了塞丝记忆中种植园的那些奴隶主的罪恶。莫里森在小说中对“甜蜜之家”的描写就像天堂一样美丽:…甜蜜之家’里漂亮的树比周围任何农庄都要多。黑奴们最喜欢在那棵叫‘兄弟’的树下吃饭休息。‘兄弟’便是《圣经》里‘智慧之树’的象征――它古老、宽阔,时刻在召唤。”在《宠儿》中,塞丝是一位独立自尊而又饱经沧桑的女性形象。莫里森在小说当中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多次提到塞丝背上的伤疤,并把它形象地比喻成“树”。白人女孩爱弥曾经在塞丝逃亡的路上帮助过塞丝,她是这样描述塞丝背上的“树”的:塞丝的背上有“一棵苦樱桃树。看哪,这是树干,通红通红的,朝外翻开,尽是汁儿。这儿分枝。你有好多好多的树枝。好像还有树叶,还有这些,要不是花才怪呢。小小的樱桃花,真白。你背上有一整棵树。正开花呢。”实际上塞丝的背上并没有树,而是她在奴隶主种植庄园奴隶主鞭打她的后背而留下的伤疤。莫里森用了一种凄美的语言表现了塞丝在奴隶主种植庄园所受到的非人待遇。莫里森用树的描写来象征奴隶制给塞丝所造成的身体创伤,同时也象征着塞丝那不堪回首的屈辱岁月给她留下的心灵创痛和难以抹去的阴影。
  另外,小说当中反复提到的“124号”并不是一个偶然数字,而是作者巧借这个数字隐喻了黑奴争取自由的艰难历程。小说当中提到的124号旧屋是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小镇塞丝家所居住的屋子。莫里森在小说当中每部分的开头都对这所房子进行了描述。“124号恶意充斥”,“124号喧闹不堪”,“124号静谧无声”。这三部分的开篇首旬隐喻了黑奴们从受皮鞭之苦及为自由而积极抗争到最后获得自由后的心理满足。其过程充满艰辛。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到1987年恰好是黑人奴隶获得法律上自由的124年,而《宠儿》的故事叙述的主要场所也在124号。宠儿在124号出现又在124号消失。从这一点来看,124号并不是作者虚设的数字,而是莫里森的深刻用意。莫里森用了隐喻的方法在告诫黑人同胞,虽然他们已经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现在的现实是,黑人的语言和文化正在被白人所同化。白人的价值观早已渗透入黑人的灵魂,所以124号旧屋就成了那等待修复的黑人精神家园的象征。
  另外,塞丝的婆婆贝比。萨格斯获得自由后就居住在这124号旧屋里。塞丝从奴隶主庄园带着孩子冒着生命危险也逃到这里。因此,124号这间旧屋就成了黑人的自由和理想的精神家园的象征。然而,塞丝在这里获得短暂的28天自由之后,随着“学校老师”和他的两个侄子的到来,塞丝的自由被彻底瓦解了,便有了杀婴事件的发生。所以,124号就成为一间闹鬼的屋子,成为塞丝难以走出去韵心理阴霾。124号是美国所有闹鬼的屋子中的一间,成了浓缩的美国社会的象征。莫里森仅仅用124号这个旧屋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人的悲剧,让我们触摸到美国黑人历史,一部值得反思的美国黑人历史。莫里森正是运用了这种象征和隐喻的手段对美国历史和美国黑人同胞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积极探索了美国黑人的发展道路。这些手法的运用对于深化作品主题和升华读者思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在作品中名字也充满了隐喻。塞丝生活的种植园被奴隶主叫做“甜蜜之家”,虽然名字很甜蜜,但在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对待黑人奴隶的酷刑,黑人奴隶也被当做动物一样对待。读者可以从这荒谬的描写中略窥美国黑人的悲惨命运。作品当中的宠儿是生活在奴隶制下千千万万的黑人代表。她隐喻了三百多年来奴隶制时期惨死的所有冤魂。
  2.过去与现在交织互动的叙事方法
  《宠儿》这部作品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结构,也是莫里森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特色的一个显著特点。她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再受客观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完全打破了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界限。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运用了两套时间来陈述整个故事。即以1855年为主的过去层面和以i873年美国重建时期为主的现在层面。在整部小

说的叙述中,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界限并不清晰,它们经常交织互动。小说是以现在的时间为基础,现在层面的故事按线性时间顺序逐步展开,但是过去的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主要人物的支离破碎的回忆星星点点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在小说的一开始,莫里森就指出了现在的时间:“多年以来,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着这恶意,可是到了1873年,塞丝和女儿丹芙成了她仅存的受害者。”而过去的时间是以主要人物的回忆开始的,就像塞丝和她女儿丹芙所讲的那样:“它(记忆)永远不会消失,哪怕整个农庄――它的一草一术――都死光,那幅画依然存在;更要命的是,如果你去了那里――你从来没去过――如果你去了那里,站在它存在过的地方,它还会重来一遍:它会为你在那里出现等着你。”虽然塞丝和丹芙以及保罗・D现在已经获得了自由,但是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离她们远去,反而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她们现在的生活。塞丝和保罗・D都不愿意提及和回忆往事。塞丝每一天都以“击退过去这一严肃的工作开始的”,而保罗・D把过去所有的心酸记忆都放到他胸前的锡烟盒当中。在整部小说结构当中,在现在中回忆和整理过去的事情,而过去的事情又在影响现在生活的进展。总之,现在与过去交织互动,紧密相联。
  在《宠儿》这部作品当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以现在的时间为开始的。但是随着叙述的深入,现在的时间又不断受到过去时间的侵扰。有太多的过去与现在时间的相互交织。莫里森通过事件安排上的倒错交叠,用有限的时间展示了无限的空间,表面上这种时间的倒错交叠阻碍了读者顺利阅读,实际上这种超越时空的叙述方式无限地扩大了心理时间的表现力。
  3.运用神话原型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来表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莫里森出生和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民族文化传统浓厚的黑人家庭。在她幼年的时候,她的父亲和祖母向莫里森讲述了许多黑人民间故事和鬼怪传说。可以说,莫里森就是在黑人民间故事和民俗传统当中长大的,再加上莫里森在美国霍华德大学接受了系统的西方传统教育。因此,在莫里森的创作中,非洲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西方的圣经故事都对她有很深的影响。
  首先,《宠儿》是一个关于鬼的故事。在整个故事当中,生者和死者是在同一个空间存在的。而且小说当中的主人公都对这些超自然现象深信不疑。《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宠儿在奴隶制时期,其母亲塞丝为了使她不再沦为奴隶将其杀死。然而18年后,一个神秘女孩并且自称宠儿出现在124号,后来又发生了许多和宠儿相关的故事。宠儿死而复活的故事情节完全符合非洲神话和民间传说。非洲传统宗教崇拜的是鬼魂。传统非洲神话中死亡是出生、死亡和再生这一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人死亡之后,肉体不再存在,但灵魂仍然存在于世上并且影响着活着的人。如果她的家人常常记起或者常常呼唤她,她就会再次来到人世。因此,宠儿在被杀后,化身为一个少女还魂归来完全符合非洲神话的故事情节。
  在传统的非洲神话中,树象征着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它能给人以精神力量和生命源泉。通过生命之树,人性得到神启,灵魂获得拯救。在《宠儿》中,丹芙是塞丝最小的孩子,她聪明、敏感,她内心充满她母亲杀婴的恐惧,再加上她姐姐鬼魂的困扰以及外面对她们一家的隔阂,使得年幼的丹芙就把自己的思想封闭在黄杨灌木围成的翠室当中。对于她来说,那里无疑就是她精神获得安慰的栖息地。但是丹荚还是从周围的树木当中汲取到力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她鼓起勇气走出124号世界,向黑人社区求助,解救她的母亲。
  另外,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还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首先,文章的标题《宠儿》来源于圣经:“那本来不是我的子民,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Those who were not mypeople I will call them my people,and her beloved,whichwas not beloved。)莫里森选择《宠儿》作为小说的标题是有深刻含义的。通过细读整部小说发现,小说当中的主人公宠儿是一个深具寓意的人物形象。无论我们把她解读成是塞丝的女儿,还是塞丝的母亲以及还是蓄奴制度下的受害者,宠儿都代表了毅然困扰现代黑人生活的往昔岁月。因此,宠儿是黑人集体意识和经历的象征,她是整部黑人苦难历史最深刻的隐喻。
  
  三、小 结
  
  总之,在《宠儿》这部小说当中,莫里森探讨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在奴隶制时期所经受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创痛。在作品当中,莫里森巧借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深化。通过对《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分析,可以发现莫里森所展现的美国黑人生存现状以及黑人传统文化,借此莫里森指出美国黑人要想获得真正自由,就必须立足本土,正视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因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称,“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莫里森也被许多评论家誉为善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现代神话”的小说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73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