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一片风景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莹
张子健,1970年生,河北无极人。自号田庄漫士,别署田庄。199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执教于石家庄学院美术系,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创作与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
2001年,《心在林泉》入选 “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创作奖;2002年,《山光树影弄清晖》入选“燕赵群星奖”,并获二等奖;2003年,《林泉之心(二号)》入选“法国巴黎首届当代艺术精品展”,并获银奖。
一片山水、一溪云烟,就是一位画家的心灵图画。透过眼前片片灵山秀水,自能感受到画家自然淘洗与学识修养的交融辉映。
张子健,正是这样一位带有文人气质的山水画家。他少年涂鸦、钟情绘事,并孜孜以求、悠然心会,经过学院式的教育和个体化的习练之后,更加坚定了对于中国画画旨的追求,坚定了自我对于山水画体系的探索。他全方位地思考、实践山水画法,认真秉承着历代山水画的精华滋养,尤其对宋元山水画迹心追手摹,并以书法、文学作为绘画语言和内容的双翼,力求锻造出传统意义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文人画。
在张子健的生活视野中,总是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在他的艺术世界中,又总是触目春光、满纸秋山。诗心一片风景好,目涉何处不成园?他不想做寂寞的凄清幽人,而是时刻揣着生活的激情,扣着文化的脉搏,抒写富有灵动色彩的生命流转之趣,令心泉借水墨语言汩汩而出,一如明人张岱诗文选本的题名:一卷冰雪文。
一方面,张子健出入于中国画的艺术传统,积极解读绘画语言的规律和精神,时痛苦挣扎,时快乐蜕变,渐渐脱略形迹,而进入到一种自由的创作境界。不论旧日的焦墨形制,还是近年的水墨构成,都显示出他对于传统既尊崇又求新的意识。虽然对于焦墨艺术有所探索并得到好评,但他不愿拘泥于一种画面形式,情愿以更加多元的艺术思维方式挑战自我,以求能够博采众长以为大成。
另一方面,他体会历代画论、理论文字,讲究从中寻觅绘画的真意,但又能不落言筌,借助实践辨析山水意象色彩,极力融合书法笔意、诗词意境,在山水写意过程中不断追求浑厚华滋的笔墨意趣和浓郁动人的文化气息。无论是高峻挺拔的太行山系,还是秀丽婉约的皖南风景,因追求一种不粘不滞的意味,而在画家笔下如此生动透脱,浸润着一个赤子之心聆听自然、感受人生的切切情愫。
带着同样的笔墨情趣,系列花鸟小品则如同张子健山水园地的轻灵点缀,飘逸无心、自然舒适,仿佛是画家在他的园林小径随兴徘徊后信手采撷而得,一丛竹子、几枝茉莉;海棠娇美、菡萏清香。素材不论高雅、通俗,但只见花木清逸精神、画家生命气韵涌动不息……
曾经有一个弟子问赵州:“四山相逼时如何?”赵州说:“无路是赵州。”其实,这并非无路可走,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带着自己的精神走路。有思想的画家就是将禅的自尊自爱悟为自觉的个性追求,自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画室如禅室,笔墨如偈语,画家沉潜日久、游心于画,就像那一簇山、一棵树,坚定地凝望着光明的彼岸。
在当前艺术市场化、庸俗状、脂粉味的乌烟瘴气里,有个性追求的画家方能坚守艺术的独立精神,保持独立的文士人格,有独钓寒江雪的果敢,有云林听清泉的闲静,并且对士大夫画的真谛玩索不已。听张子健多次谈到这些认识,扎根传统,他不是要把过去的经验重演,而是在历史思维所创造的进步中寻求启迪,以求自我新变。陆机《文赋》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这大致是画家人格和画格的双重写照。由于视绘画为永恒的事业,使得画家养成了内省思维和隐秀方式,也使得他能沉潜画心、长期蛰伏,而不断出现一些创造性的笔墨语言。
他在许多画幅中有自己的题画诗,句句篇篇都折射出画家会晤自然的一派澄明,如“喜将一夜及时雨,洗却桃花满面尘。白鹤漫舞青山笑,流水无言愈惜春。”又如“雾迷林虑风携雨,榆钱落尽杏花飞。纵笔漫写风云变,凭栏追忆米元晖。”俯拾即是的诗句大致疏朗清豪,还不乏情感和锐气,也恰恰是这份疏朗逐渐造就画家的舒展自然气质,这需要长久的历练和多元的滋养才可能逐渐铸就,也正与画家浑成而无斧凿痕的艺术追求相契合。
张子健在倾心画艺的同时,更有精微观照生命精神的体验。这不仅寄托于水墨语言和境界,还体现在一些论画类的诗句中,如“笔踪墨迹源头远,禅意文心活水长”、“劝君莫将雅俗论,从来古韵出天然”等,活泼泼似从画家心田汩汩淌出,闪现着他体味水墨语言同时的文思智趣。此外,画家自多年前即以《田庄漫录》的画语录形式记载创作之间的甘苦心得:
“个人笔墨程式的建构,不见得非在山区,能触动心灵的意象近在眼前、身边。怎样把握生命的律动、心绪的变绎,这便是艺术家的使命。”
如此醉心于水墨天地、如此执著于生命远游的张子健,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他是一位画家,不如说是一位溪山行者,或是一位整日以心灵与烟岚云霞相缱绻的新文士。
(责编:刘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89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