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评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 焱
摘 要: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尽相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回顾,并分别从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架两个层面对企业绩效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逐步探讨符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特色的绩效评价一般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企业绩效评价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 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构架
纵观国内专家学者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成果,目前多侧重于物流的过程、功能方面,对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多。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绩效评价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议程,其受重视程度早已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ABI(American Business Intelligence)通讯数据库的统计资料表明,在1994~1996年的三年间,就有3615篇关于绩效评价的文章发表。1996年,仅在美国每两个星期就有一本关于绩效评价的著作问世。这就充分表明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物流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想使其健康的发展,必须对物流企业的计划、顾客服务、运输、存货等物流活动进行绩效评价与分析。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才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目前,国内外对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架。
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中:Never working group等在进行物流绩效评价时主要考虑4个指标:送货时间、送货可靠性、送货灵活性、库存水平。该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考虑了物流服务质量,而未从物流经济成本方面进行考虑。由于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单纯从物流服务质量方面来考虑物流的绩效水平,将导致物流绩效评价结果的片面性;Thomas A.Foster and Helenl.Richardson等认为,物流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定基(benchmarking)。
王娟、黄培清(2000)建立了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的指标:①与商流结合的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②与资金流相结合的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及营业周期;③反映物流投入效果的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④物流、商流与资金流综合的财务评价指标,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即:净值报酬率。
王焰(2007)针对物流服务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价。他认为物流服务绩效应包括7个指标,即准时装运率、准时交货率、拣选准确率、订货完成率、品类完成率、存货准确率、差错损失率等,同时还对常用的绩效评价标准进行调查,从而设置了物流服务绩效评价的标准。
王成(2004)认为物流绩效评估应考虑下列指标:订货周期、配送频率、配送可靠性(及时配送率)、送货完好性、订货状况信息、单据质量、配送差错率、货物残损率、信息准确率、库存周转率、存货可获性、订单完整性等。王成所设计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了物流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有些指标也属于客户服务的范围,但未考虑顾客满意度等指标,此外,也未涉及物流成本及物流效益方面的指标,因此,其指标体系是不全面的。
郎会成、蔡连侨(2001)认为物流绩效指标体系主要由物流工作成果指标、物流工作消耗指标、物流工作效率指标三项子指标体系构成。其指标体系也缺乏对物流经济效益及客户服务质量方面的考虑。
孙宏岭、戚世均(2001)等人从物流活动方面对物流绩效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顾客服务、运输、存货、物流成本控制等。按物流活动进行评价,虽然能考核物流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对绩效,但对于整个物流企业而言,缺乏系统性。
总之,研究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文献不少,提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点,再加上评价对象的不同,指标体系的选取更是灵活多样。但是,本人认为,理想的评价指标应满足以下的几项基本原则:能够反映企业自身的特点;能够反映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相一致等等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保证评价体系合理性的关键之一。但是,相对于物流绩效指标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专家对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构架的研究较少。
孙宏岭、戚世均(2001)等人提出一种以功效系数法为主、综合分析法为辅的评价方法。
张铎(1999)等人指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采取模糊理论)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并建立评价模型,但这仅仅是理论方面的研究。
周涛等人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判。
何明祥、李冠(2003)等人提出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但是DEA方法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其实用性较弱,还有待进一步简化。
魏新军(2003)提出用模糊聚类方法来分析物流绩效。模糊聚类方法具有整体性、对比性及实用性,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但其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且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采用专家评定法,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马红艳(2005)等人利用效用理论方法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其立足点是本企业物流的各种指标与同行业物流企业(即标杆企业)物流指标间的优劣比较,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计算过程非常繁琐,且如果标杆企业选择不当,将影响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
王瑛(2007)等人采用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法(DEA/AHP),克服了单纯利用DEA与AHP的弱点,判断结果更具客观性。但在指标的选取上,忽略了经济效益指标和物流服务质量指标,因此,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
综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针对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很多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学者对物流绩效评价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论在评价指标选取还是在评价方法选择上,都有其合理和有效的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比如缺乏选择指标的基本原则,缺少评价标准等等。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同时,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如何结合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娟,黄培清.物流绩效评价的财务评价系统.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
[2]王焰.企业竞争优势的实现――从物流到供应链.国储运,2007.
(孔焱: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硕士,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