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师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立改 吕 莉

  摘 要:中国的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高师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精英教育时代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出台对高师专业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专业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师专业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新课标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课题成果。课题名称:科学发展观与河北省高校音乐教育。课题编号:SZ090306
  
  多年来,普通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一直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创建之初基本适合当时的教学实际,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跨入21世纪,高校扩招,学生成倍急剧增长,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很大变化,高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的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出台掀起了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新篇章,作为培养中学音乐师资的生源地,高师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扩招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偏低,音乐就其根本是一种文化,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撑音乐教育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专业技术水平在演绎作品时只注重炫技,忽略了音乐的本质,使音乐不能称之为音乐了。近年来更有比例相当的学生将学音乐作为进入高校捷径。过度的扩招和音乐专业招生制度降低文化素质的不合理倾向助长了这种现状在近几年加剧。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高师音乐教育师资多脱胎于应试教育,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上多数还停留在旧的教育模式中,中学音乐新课标实施以后,作为培养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教育并未及时的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跟进深入的改革创新。缺乏全局性的、整体的、根本的对旧的教学模式的突破。
  (三)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与学生客观实际、中学音乐教学实际相脱离,有待于重新修订和整合。高师音乐教育基本沿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20年已过,高师音乐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2001年教育部实施中学音乐课程新标准,确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应适应学生客观实际与中学音乐教学的客观实际,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紧密衔接。
  (四)重视教学环节,忽视实践环节
  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艺术实践即等同于教育实习,大部分院校教育实习仅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两个月的时间,而这两个月,能真正走上讲台音乐教学的机会每人平均仅十个课时左右,至于以艺术实践为目的的活动基本不在教学内容安排之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应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高师音乐教育应增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类课比例,使学生能真正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二、对高师专业音乐教育定位
  (一)适当控制招生数量把音乐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变到质量提高上来,调整招生的考试内容与方式,把真正热爱音乐、具备音乐天赋的学生招进来
  近几年,河北省在全省的音乐测试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省外聘请专家参加全省音乐专业测试保证了对考生的科学、公平、公正。专业主项与理论、素质分值的调整有利于选拔出专业素质突出的考生。笔者认为还应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适当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以逐步提高考生的整体文化素质。近些年由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下调导致艺术类考生缺乏基本文化素养,并且文化课录取分数降低导致一些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文化课比较差并不具备音乐素质的学生为考学的目的而学习音乐,造成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双低。
  2.适当提高专业考试的难度和宽度。河北省音乐专业测试十几年来专业主项考试以声乐为例演唱一首作品即可,笔者认为参加音乐专业高考测试应准备四首考试曲目(中外作品两首),电脑随机抽取考试曲目,有效避免半年只唱一首歌、只弹一首曲子的情况出现,并且应该增加其他特长加试,将加试成绩记入总成绩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艺术素质。
  3.对声乐考生增加声带医学检查。声带医学检查可有效筛除声带病变的考生,并对考生声部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领悟新课标,改变旧观念
  简单说,新课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交流、传承”四方面。核心是学生的审美体验,途径是音乐实践活动。它标志着以传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解体,反映了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重组或转型以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基本理念要求高师音乐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把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重心转变到以美感发生为主要内容自觉的审美过程中来。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2.中学基础音乐教育的特征:基础性、民主型、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科学规律,导致中学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明了这一点,才能使中学音乐教育准确定位。
  3.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会导致普通音乐教育非艺术化倾向。
  (三)更新课程设置,整合现有课程,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适应高师学生现状与中学音乐教学实际
  客观地说,我国传统的高师音乐的专业课和理论课,“没有很好地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无论在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均无法适应和胜任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教学艺术的展现了。即使是表现较好的学生,从其教案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甚至教学语言的编排等往往都照本宣科,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知识面很窄,文学修养及文化底蕴不足,对音乐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基本知识层面上,还远没有上升到“音乐文化”的层面上理解音乐,更没有与其他学科交叉联系的能力,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他学科或艺术形式对自己观点进行佐证,更不能对当前音乐现状进行反叛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世斌.高等音乐教育中理论课模式分析与改革,[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
  [3]浩歌.推动高等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7.
  
  (王立改:河北保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吕莉:河北保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钢琴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