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 平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大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波动较大,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情感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少人往往过于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其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现象是丰富而复杂的。这种情感现象源自于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也与教材中蕴涵的大量情感因素密切相连。认识和控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资源,师生通过教学与教材进行情感互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动机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首要情感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同、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态和学习效果。外语学习缺乏母语学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动机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间交流往来越来越广,“外语热”持续升温,人们对外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也明显提高。原来是“任务型”的外语学习在一部分学生那里已经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成为倾注了更多感情、有所偏爱的课程。不过,多数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重视不是出自内心自觉,而是受到诸多外在压力的结果。他们把外语学习视为是应付任务的“苦学”。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楷模
  教师在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引导作用乃至主导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并不是无条件的。学生对外语教师的情感认同度如何,是这种作用发挥得大小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践中,我感到,这种情感的认同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打心眼里不欣赏、不信任、不接受,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热情,往往会失去学习信心,厌学的后果自然导致老师失望。这个因情感的缺失而出现的恶性循环,很值得我们深思。“亲其师,信其道”。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要注意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陶冶情操,从而提高习学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孕育积极情感的土壤。如果师生之间不合作,教师看学生不顺眼,学生对教师不服气,就根本无法促成情感动力的启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教师要为人师表,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其次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教育权威”或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要以“朋友同学”式服务于学生成长、创造的需要。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2、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所活跃参与的活动是诱发积极情感的源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英语课的趣味性,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逐步体验知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动的开展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1)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教师讲解得来的,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来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参与到活动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2)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杜威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进学生去思考的“真实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经验为出发点,要是真实的。如在讲授人教版的《21世纪实用英语》unit 5: Going Shopping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购物活动:学生带着食品和文具凑成了一个个超市,有人当顾客,有人当营业员,顾客用自己的钱去买东西,比一比看谁买的多,又看谁卖的多。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顾客们”认真的挑选自己的东西,“营业员”也在推销商品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在买卖过程中,不是机械地背书,而是在真实地运用语言。
  (3)活动目标要切实可行。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能有效地控制活动的全过程,防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活动的效益和质量。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准和适应能力,活动的目标要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素质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活动的重点相适应。目标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都与活动的开展无益。过高、过难的活动目标,学生无法顺利实现,结果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过低、过易的目标,缺乏挑战性,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则会使活动因难以发挥作用而失去其自身意义。四是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灵活多变,就能使到课堂气氛既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提高教学实效性。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等先进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大学英语课堂上较为普遍采用的课本+粉笔+黑板的模式。
  (4)、多加鼓励与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是积极情感的催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生产生新的热情,强化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英语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为此,要坚持以下做法:一是在教学中尝试无错原则,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英语教学中,学生由于怕出错,不敢开口的心理障碍极为常见。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应允许学生沉默不语,防止因勉强要求他们回答问题,而使他们增加心理负担。二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使学生觉得英语不难学。教师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有更多表现自己成功的机会,并体验这些成功所带来的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进一步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方面成绩较好的学生较容易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肯定,学生较较容易投入,但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容易投入,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都设计一些坡度和难度较低的问题,让这些学生来做,让这些学生会觉得很有成功感,会更投入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李琪.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应对策略[J].洛阳师范学院 学报,2001,(1).
  [2]项茂英. 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蔡文芳,王金平.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12).
  作者:
  薛平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