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中风景独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辉

  我曾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家中风景独好”。“枫叶正红”节目的宋厚珍老师说她最喜欢这个题目。我今天就这个题目讲一讲。
  1995年秋,我到加拿大访问讲学,参观多伦多博物馆有一段关于家的解说:“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结构的骨干,成家立业的人,都负起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以光大门楣的作用。”
  我们想一想,人在一生中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是家庭。家庭是什么?为什么说家中风景独好?
  社会学家对家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人类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和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有的说:“家庭是人生旅途中遮风避雨的驿站,是继续前进的助力器。”有的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这里不再多说了。我想找些更通俗的说法:
  第一,家是生命的摇篮。孙悟空传说是石头缝里跳出来的,那是神话。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童年的经历最刻骨铭心。美国家庭科学博士约翰・迪凡到中国参加“长三角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论坛”,他在会上提问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有人答:“小时候,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在院子里纳凉,在母亲芭蕉扇的摇动下进入梦乡。”有人答:“小时候,妈妈和我们三兄妹住在农村,爸爸在城里工作,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是我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刻。爸爸回来了,一家五口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餐。”与父母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在与会的三四十岁的成年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第二,家是人们安居的地方。“词海”里解释家,居也。没有家,人怎么能生存?怎么能安身立命?破屋陋室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能到百年嘛。
  第三,家是人们的伊甸园。基督教圣经指伊甸园是人类祖先的乐园。现在一般泛指爱情的乐园。年轻人说家是温馨的二人天地;中年人说家是事业工作的“助推器”;老年人说家是安享晚年的港湾。一句话,都把家看作最美好的地方。
  第四,家是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殿堂。家人是自己最亲密接触的人员,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家人之间的感情最纯真、最诚挚,如果与家人都存在着隔阂、嫌隙,再说爱别人纯属谎言,更不要提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了。
  第五,家是私人生活的围城。古人有一首题桃花源的诗写到:“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家庭会带给你一个远离世间喧嚣的隐居之地,让你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思绪,保护自己心中的一片空间。
  第六,家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国的传统道德一直是由家庭作为主体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家规在民间是很厉害的。再有一个就是家教,我们说谁谁家的孩子出了问题,往往先说这个孩子怎么这样没家教?家庭是人一生中的第一课堂。
  第七,家是人们的避风港。人在外面有了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家是唯一的避风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只有在家这个地方,你才能得到亲人的安慰、关心、鼓励,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第八,家是人生的归宿。人都有个家。或者是已有家,或者是将有家,至少是有过家。对中国人来说,他生于斯死于斯,欢乐与共,祸福相依。在外面旅途疲劳,风餐露宿的人,回到温馨的家,泥炉红火,热茶热饭,儿女相依,是何等高兴。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物,没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归宿,他也是不幸的。
  
  大家想想看,人生大部分时光、大部分幸福时刻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是不是家中风景独好?也许有的老年朋友会说,我们的家庭也不都是十分美满的,有的风景很好,有的差一些。我再说一说美满家庭的四条基本标准。
  第一条叫和睦。美满的家庭就是和睦的家庭。家庭应该是以和为贵,和睦相处,琴瑟和谐。然而,任何家庭都有锅碗瓢盆交响曲、鸡毛蒜皮小插曲跑调失腔的时候,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矛盾是绝对的,和睦是相对的。这是家庭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化解矛盾,大吵不犯,小吵少犯,善于以理晓“和”,以情动“和”,以规护“和”,以静致“和”。矛盾与和睦就会循环往复,循环统一。
  第二条叫自由。家庭自由包括自由权利、行动自由、交往自由等等。人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各种亲戚朋友的关系,应该给对方适度的空间。往往有的人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捆绑,但希望捆绑对方,除了上班,就得回家,否则就怀疑你在外面有问题。这种剥夺对方人身自由权利的情况在家庭中时有发生,不但不会稳定家庭,反而会给对方带来反感,甚至产生情感疏离。家庭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公正则是等利交换和等害交换。
  第三条叫稳定。这主要是指婚姻的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家庭离婚率不到5%,而现在达到了20%。全国每年有40多万个家庭解体。所以,家庭的稳定十分重要。有研究家庭婚姻的专家提出维系家庭关系的多少条原则,实际归纳起来就几点:夫妻间要大度些,宽容些;遇事要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对方想想;夫妻间需要奉献、牺牲,需要多些理解、关爱。
  第四条叫高尚。这主要是说家庭的精神生活,要在家庭中培养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家长要以身作则,正确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将其培养成材。有人讲,要用“心”去经营家庭,这话说到了实处。
  
  说到家庭风景不好的或不太好的,我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老年夫妻不和,这在社会学上可以叫家庭责任弱化。人到老年与年轻时不同了,体力、精力都在急剧退化,彼此之间原来的美好形象几乎都丧失了,对家庭的责任心也越来越淡漠了。自己的眼里老伴成了“老拌”,老觉得对方拌手拌脚,天天拌嘴吵架。责任弱化千万要不得。在这方面,做丈夫的还要保持宽容大度,容忍老妻唠叨唠叨,还是要担起家中的主要责任嘛。当然,做妻子的也要适度,尽量少向丈夫唠叨,少干涉他的生活,共同负起家庭和谐的责任。
  另一方面是子女不孝,这在社会学上可以叫家庭价值退化。首先,传统社会那种年长者的权威价值下降。当后代的文化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都超过长辈时,家长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权威,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降低。其次,传统血亲价值理念受到挑战。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当功利价值高于血亲价值时,家庭代际支持价值便减弱;当家庭利益与个人功利相背时,亲属关系便成为负担。再次,传统家庭代际情感价值发生变化,从重大家到重小家,从重亲子关系到重夫妻关系,使传统家庭赡养回报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现代社会应当转向双向自立。父母能自立的不靠子女,当然子女要孝敬父母。同时,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要太高。两代人成长在不同年代,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在这一方面也要抱宽容的态度,你喜欢通俗歌曲,我喜欢传统戏剧,大家可以求同存异。
  再一方面是老年人的孤独感,这在社会学上可以叫家庭资源的分化。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发生变化,家庭资源分化。我国以往那种联合式大家庭和几代同堂大家庭解体,分化为若干小家庭。家庭资源的分化,不仅使老年人失去传统大家庭的中心地位,而且出现了日益增多的空巢家庭。有人统计,到2005年空巢家庭占一半。不少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已经陷入孤寂的迷谷。如何从迷谷中走出来?有一位著名精神医学专家何慕陶教授提出三条办法:一是重温恋爱生活,少是夫妻老是伴,老年夫妻重温当年花前月下的温馨,相互嘘寒问暖,一块儿聊天,共同分担彼此的欢乐与忧愁,会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丧偶老人也宜择配佳偶。这里我补充一下,有的老年人可能没有经过花前月下的恋爱生活,那也可以回忆往日的幸福生活,过去总有过幸福的日子吧!至于丧偶老人不愿意择偶的,也可以多交知心朋友。二是走出家庭,重归社会,争取机会继续与社会保持联系。三是培养业余爱好和兴趣,如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垂钓等等。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都来描绘自己的家庭美景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7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