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努尔兰?那哈西拜 帕力达西?阿吾开它依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且迁延难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病[1]。在临床治疗中除常规的内科治疗外,也可利用我国特有的中医治疗理念进行治疗,如艾灸、中药等。但中西医治疗的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护理配合。本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1~48岁,平均年龄(39.24±5.28)岁;病程8~21个月,平均病程(14.52±3.17)个月;中医辨证类型:气滞血瘀15例,湿热蕴结13例,肾虚血瘀12例,寒湿淤滞10例,气虚血瘀1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39.44±5.48)岁;病程7~22个月,平均病程(14.56±3.19)个月;中医辨证类型:气滞血瘀15例,湿热蕴结13例,肾虚血瘀13例,寒湿淤滞10例,气虚血瘀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能够配合本研究;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者;严重先天性疾病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体征监测、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整体熏蒸、局部熏洗或局部热敷。采用蛇床子20 g,苦参、甘草、白藓皮、艾叶、野菊花、地肤子、苍术、威灵仙以上药材各15 g,浸泡湿润后速煎成汤剂,利用熏蒸法给患者进行熏蒸治疗,温度不宜超过80℃;如使用熏洗法,注意温度保持在20~30℃,经期不宜进行,治疗前后及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周围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自体感受,如出现过敏或头晕、心悸等症状应停止熏洗,并汇报医生并进行及时处理。1次/d,具体情况根据医嘱进行调整。局部热敷同样使用以上药材进行封包,大致喷湿后用水蒸气进行熏蒸15 min左右,待表面温度降至合理(皮肤能够接触)的温度后将封包固定于腹部,进行热敷1 h,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注意局部皮肤情况,避免烫伤和过敏。(2)艾灸。采用艾灸条对患者关元、次s、肾俞、中极等穴位进行治疗,每个穴位一般治疗不超过30 min,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自体感受,避免烫伤,注意固定艾灸条,避免位移,治疗时应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保暖。(3)情志调理。耐心并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治疗,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适当使用音乐疗法或冥想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时间,包括局部疼痛、疲劳乏力、白带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育龄女性常见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较严重影响,因此,慢性盆腔炎在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显得意义重大。中医综合护理采用艾灸、熏蒸治等中医治疗方法再结合情志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从艾灸、熏蒸治疗等中医治疗方法入手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莲英.中医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9):3411-34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2260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