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爱芳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进行观察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法,针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治疗中的综合有效率、综合满意度以及平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联合中医治疗方法开展治疗。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此种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满意度较高,具备很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临床妇科疾病,其通常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中,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此病症的机理相对较为复杂,且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情况较为常见,治疗上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类药物。其中,利用率较高的抗生素药物通常需要覆盖革兰阴性菌、衣原体、革兰阳性菌、厌氧菌以及淋病奈瑟菌等,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得到相对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本次研究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展开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进行观察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年龄范围为25~40岁,平均年龄为(31.5±2.2)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年龄范围为27~41岁,平均年龄为(34.4±3.1)岁。通过专业的临床检查及诊断,能够明确120例患者皆为慢性盆腔炎,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有明显的腹痛症状,且通过按压子宫或者附件区有明确的压痛感;患者分泌物存在异常,或者有取放环、宫腔操作史。
排除标准:患者具有表达或言语障碍,及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给予左氧氟沙星(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63845)+替硝唑(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73023)进行治疗。将300mg的左氧氟沙星+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在替硝唑的使用上则为400mg,每天2次,需要持续治疗2周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中医治疗方式,合理明确处方,主要有桃仁、丹皮、生地各9g,木香、茯苓各12g,赤芍、桂枝各15g,丹参18g,薏仁20g,金银花、蒲公英各30g。以上处方中药用水煎服,用量500ml/次,用药次数为2次/d,坚持服用7d。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应添加延胡索9g,同时依据患者身体状态适当增加剂量,可将以上中药剂熬成汤,之后灌肠治疗,持续治疗2周的时间,观察治疗效果[1]。
1.4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设定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衡量标准。其中,显效为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不存在下腹疼痛等症状;有效为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且不存在不良反应,同时机体免疫力得到增强,明显提升了生活品质;无效为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还出现恶化的情况,对生活水平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其中,非常满意的评分范围为80~100分;满意的评分标准为60~79分;不满意则指评分在60分以下。此外,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带异常、月经紊乱以及盆腔瘀血,计算不良反应率,为准确的治疗效果判断奠定良好基础。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设定三个评判区间,即81~100分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61~80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60分以下为生活质量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综合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观察组的综合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白带异常、月经紊乱、盆腔淤血等。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针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个月的治疗工作,比较观察组及φ兆榛颊叩钠骄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观察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6.35±3.62)分,对照组为(71.58±5.63)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
3讨论
3.1 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法,利用抗生素进行注射。虽然西医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病毒形成抑制作用,但无法做到根治疾病,难以彻底消除炎症。
中医治疗方式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利用率较高,相对于西医治疗方式,方法较多,包含内服、外敷等。内服中药时,需要准确选择药材及明确药量。通过多种药材的有效搭配,才能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需要重视煎药用水的使用,优先选用温水;待中药剂煎煮完成后,于早饭前及晚饭后内服即可。如果采用外敷的中药治疗方式,同样需要控制用药种类及数量,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选择,治疗周期一般为1周[3]。
nlc202211141923
3.2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总结
慢性盆腔炎早期通常为急性盆腔炎,体现出不易治愈的特点,导致患者接受治疗后依然反复发作,从而引发慢性盆腔炎。因为慢性盆腔炎有着复杂的病症机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恶化现象,从而引发多种妇科疾病,如白带增多、月经紊乱以及腰腹疼痛等。同时,引发慢性盆腔炎的因素较为复杂,最重要的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低下,为外源性致病菌提供侵入的机会,并引发内分泌紊乱,增加感染慢性盆腔炎的概率。此外,通过分析部分盆腔炎病例,主要因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不存在病原体。
很多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手术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容易引发对患者的巨大创伤,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感染慢性盆腔炎的L险,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刮宫术、人工流产及输卵管通液术等。以上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对患者的盆腔造成损伤,体现出侵入性特点,如果医务人员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手术操作,则会加重患者生殖道黏膜损伤及坏死,导致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引发盆腔炎症。此外,盆腔炎出现概率较高的时期为性活跃期,下生殖道感染较为常见,主要涉及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性宫颈炎及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等,以上疾病容易利用生殖道与盆腔的连接进行感染。
结合对现阶段临床治疗方式的分析,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段。本次研究中,利用左氧氟沙星及替硝唑开展治疗工作,以上药物均属于抗生素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作用机理是与细菌DNA回旋酶亚基A结合,目的是对酶的切割及连结功能形成抑制作用,阻止细菌DNA的复制,实现在短时间内灭菌的目标。通过总结分析本次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联合中药的治疗方式,能够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针对患者病变引起的周围组织增生黏连,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不断提高患者的血气含量,进而实现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祛湿化热的目标[4]。
采用单一的中医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且稳定性较强,但是见效较慢;而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治疗成效,但是容易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如采用两种治疗方式结合的治疗模式,能够发挥取长补短的作用。中药治疗中,茯苓、丹参均为君药,能够发挥祛湿热、散瘀结的作用,同时可补充肝肾精气,有助于缓解患者胸闷、胸痛及乳房胀痛等症状;而赤芍、薏仁以及桂枝等为臣药,能够起到缓解肝郁气滞的作用,以防寒邪入体;金银花、蒲公英等药物为佐药,生地、桃仁为使药,在以上药物的配合下,有利于减少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同时达到祛湿化热、健脾败毒的目的。此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投入的成本较低,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联合中医治疗的模式,能够在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显著成效,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缓解慢性盆腔炎带来的痛苦,体现出更强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玲.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4):78-80.
[2] 尹淑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2):7-9.
[3] 刘继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105-107.
[4] 李雪青.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医疗装备,2016,29(4):76-77.
nlc2022111419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42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