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柴小红
【摘要】 盆底具有支撑和承托子宫、阴道、膀胱等脏器组织的作用,且参与机体排尿、排便,同时可影响性快感及阴道紧缩度。在分娩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后盆底功能可发生损伤,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继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因此在产后为患者提供盆底康复护理具有重要作用。现就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妇;盆底;康复护理;生物反馈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3--03
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二胎政策的开放,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生率持续升高,据统计有50%的女性在分娩后出现PFD,50%~60%的患者同时存在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PFD是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薄弱导致盆腔脏器移位所致的盆腔脏器位置或功能异常。PFD以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等为临床表现,为患者提供盆底康复护理干预服务,可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状态的影响[2]。产后盆底康复通过利用物理康复技术促进、重建女性受损盆底功能,同时展开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的同时达到预防PFD的目的[3]。现就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PFD的康复措施
1.1 传统盆底肌训练
既往治疗PFD以传统康复治疗为主,是指患者以一定的收缩频率、强度、疗程进行盆底肌群收缩,方法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主要通过有节律地收缩增强盆底肌强度,继而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功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
1.2 瑜伽
近年瑜伽被广泛应用于机体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该方法通过身体操作、呼吸调整提高身心状态,通过选择合适的瑜伽姿势促进盆底肌肉弹性恢复,在增强子宫收缩频率的同时避免出现子宫脱垂情况;在产妇分娩后及早进行瑜伽训练可加速盆腔血液循环,继而改善患者机体功能[5]。
1.3 阴道哑铃训练
阴道哑铃由高级医用无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在训练中将其缓慢置入阴道内,利用康复器自身的重量,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在促进阴道肌肉收缩的同时,改善女性盆腔功能;其次在阴道哑铃训练过程中,通过感知阴道哑铃壳内的钢珠滚动情况促进盆底肌肉收缩,确保阴道哑铃不脱落,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6-8]。
1.4 盆底生物反馈疗法
借助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身体肌电信号进行测量,通过转换盆底肌图像、声、光等信号,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在治疗中通过将患者不易察觉的生理肌电信号放大、加工、反馈,通过肌肉生物反馈、膀胱生物反馈、A3反射等方法,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加之该方案无创、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及接受程度,因此近年被广泛应用于PFD康复治疗中[9]。
1.5 盆底电刺激疗法
盆底电刺激疗法借助盆底电刺激治疗仪,可对支配盆底的神经、肌肉进行刺激,继而增强其收缩能力;其中电阴部神经刺激主要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通过刺激可使盆底肌反射收缩,激活逼尿肌抑制性反射弧[10]。
1.6 盆底磁刺激疗法
磁刺激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干预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动态电磁脉冲刺激神经纤维,促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确保支配盆腔的神经收缩,通过反复治疗及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力量,规避PDF。盆底磁刺激疗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等特点,但该方案还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并未在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11]。
1.7 其他治疗方案
除上述方案外,近年按摩、针刺、中药等方案也被应用于临床,在针刺治疗中选择相关穴位针刺可改善血液循环,通过营养神经达到维持机体营养平衡的目的;中药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配伍相关的药物,并将其与康复训练方案联合可提高整体效果。按摩中通过对疼痛点进行重点按摩,可促进盆底肌收缩,按摩的手指向肌肉收缩的反向按压,并叮嘱患者收缩会阴,达到对抗阻力的目的。
2 PFD的康复护理措施
产后盆底康复是一个长期、延续的康复过程,在康复过程中需注重远期疗效,延续性的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妇适应性及整体疗效,继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大部分产妇因对盆底康复无准确认知,加之无法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导致整体疗效欠佳,因此需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展开护理干预服务[12]。近年随着医学、护理、康复治疗的发展,逐渐形成“产后整体康复”的观念,在科学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系统、主动的护理,促进产妇身体器官、功能恢复[13]。
2.1 健康教育
因大部分产妇在分娩后对盆底康复、PFD无准确认知,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对其心理状态、认知程度、受教育水平进行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宣教方案。宣教方法的选择可从口头宣教、面对面宣教、座谈会、视频、PPT等多个渠道入手,根据患者接受程度采用不同方案[14]。
首先为患者讲解产后盆底功能损伤原因、康复不当可出现的并发症、临床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及护理的重要性;其次健康教育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首先借助PPT或动漫等方式为其讲解疾病发生过程中生理结构变化,而后逐渐通过视频、宣教手册等讲解疾病控制及干预方案,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此外指导患者关注疾病公众号,由护理人员定时在公众号内更新视频、文章等,为其持续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供渠道[15]。在健康教育方面可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改善护患关系的同时,引导其正确认识该疾病,从而积极配合进行治疗,旨在通过规范化、全面化健康教育服务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及治疗依从性,继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16]。
nlc202301161540
2.2 心理护理
在分娩完成后产妇受母婴分离、育儿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出现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负面情绪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加强与患者沟通及交流,并做好心理状态的评估工作,避免影响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效果[17]。
在分娩完成后,护理人员可参考抑郁、焦虑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家庭情况、生活背景、接受程度等制订合理的心理干预方案;其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为其讲解PFD康复训练及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亦可邀请康复有效者现身说法,提高其康复信心;此外指导产妇掌握自我疏导情绪的方法,使其在生活中通过心理暗示、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等缓解因疾病、育儿出现的心理不适,例如在出现尿失禁后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在育儿过程中通过播放喜欢音乐缓解生活琐事诱发的负面情绪,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18]。
2.3 加强家庭与社会支持
女性在分娩完成后因阴道松弛、盆底肌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导致丈夫及自身性体验感降低,加之随着孩子的出生,产妇不得不将生活重心转移至孩子,若丈夫、双方父母没有从旁协助、开导会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因此在产妇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加强与家属沟通及交流,使丈夫明确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使其在生活中尽可能协助产妇完成育儿及康复训练工作;指导双方父母给予产妇陪伴及关心,尽可能帮助其携带孩子,降低其心理压力,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身健康,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19]。
2.4 基础护理
生活及治疗环境会直接影响产妇康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保持盆底筛查室及康复室内干净、整洁、舒适、温馨,并在室内放置盆底解剖模型及相关知识宣教手册,在产妇入院后为其介绍医院环境、人员等,使其尽快熟悉陌生环境,避免出现身心不适感影响整体预后效果[20]。在展开检查前为产妇讲解检查重要性、必要性,并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在治疗阶段需详细询问患者需求及生理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停止治疗并干预,在改善病情的同时促进其生理功能恢复。
为加速盆底功能恢复,可将几种方案联合进行综合治疗,同时为其制订合理的饮食康复方案,使其在康复期间保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在满足机体营养及代谢需求的同时,改善病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2.5 延续护理
盆底功能康复属于长期过程,因此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可采集其基础资料、信息及联系方式,并指导其加入“产后康复群”,为其提供产后交流渠道;其次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旨在掌握产妇近期康复情况;随着近年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播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护理人员可在每月或每周特定时间开启直播,在线为产后康复训练者答疑解惑,并为有需求者提供康复指导,提高我国居民对盆底康复知识认知度;此外加强对女性盆底功能筛查、宣教的管理,医院可与其他直播平台联合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我国居民对盆底功能康复的认知、了解,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提高我国居民整体生活及康复质量。
3 小结
为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可在实施物理康复治疗的同时展开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状态合理调整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针对性、合理性。此外,在后期康复护理中可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将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提供指导。
4 参考文献
[1] 燕伟超,孙志贤.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联合康复治疗仪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195-197.
[2] 崔为,程亚平.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9):1499-1500.
[3] 袁蔚聪.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行盆底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膀胱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7):199-201.
[4] 周焕勤.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9):1148-1149.
[5] 张枫,孟海霞.顺产和选择性剖宫产和盆底肌肉训练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20(1):42-44.
[6] 王梅青,王庆霞.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措施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22-24.
[7] 王雪玲.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204-206.
[8] 王洁.接受生物反馈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22-1023,1026.
[9] 李义娟.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1,45(8):883-884.
[10] 常玉敏.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173-174.
[11] 王璐璐,朱怡,韩婵娜.盆底方配方颗粒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83-186.
[12] 汪文燕.产后康复护理对减少产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及增强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139-140.
[13] 富春燕,叶育红,崔小妹,等.医护一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妇科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2):229-231.
[14] 车淑珍,孙乃明,刘进.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2):16-19.
[15] 罗燕,刘丽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9):178-179.
[16] 孙显丽,陈浩,杨卓,等.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1):39-42,57.
[17] 黄琼,潘斯,魏红,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117-118.
[18] 莫愈君,赖观好,林凤媚,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06-108.
[19] 吴金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自主巩固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13):176-177.
[20] 魏琳娜,徐玉婵,李瑶,等.600例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检测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24):4066-4069,4074.
[2022-11-25收稿]
nlc2023011615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444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