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淡雅话人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君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成为文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古琴有其悠久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的纵深感,能够身临其境欣赏古琴演奏,是陶冶情操的一大幸事,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古琴大师更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初见徐永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他的淡然,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跟我们谈论他的古琴,他的处事,他的人生感悟。
徐老师是一个随和的人,对古琴有着极高的造诣。我们原以为他是从小就学琴才有今天的成就,其实不然。他对古琴的喜爱是在八十年代初,去南京的一次进修才开始的。徐老师说:“当时我去给一位老先生的儿子看病,在他家里听到他弹古琴,就喜欢上了。我不要看病的钱,作为交换条件,只求老先生教我弹古琴,我才正式开始学习古琴。我学古琴的时候是没有几个人学的,更谈不上教学生了。”所以,徐老师对古琴极高的造诣源于他的耐于寂寞,持之以恒,不随波逐流。
徐老师弹起古琴,就仿佛忘掉世俗,置身于清静田园,低声吟唱,尽显儒雅之风。徐老师最喜欢《良宵吟》、《关山月》、《平沙落雁》几首曲子。之所以喜爱,是因为这几首曲子最能体现他对人生的坦然。无论身在何地,都以平和的心态去做事,不悲不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他说弹古琴讲究的是一种意境,不是说你懂得乐谱或有音乐基础才能学古琴,不懂乐谱的人,只要会哼出曲调就能学好古琴。只要把一首曲子弹好了,其他的曲子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关键是要持之以恒,不能懈怠。
徐老师是一个豁达的人。他的本行是中医,但是工作之外的生活更加充满生趣,多姿多彩。他除了奔忙全国各地组织古琴的雅集事情,还忙里抽闲,画一些书画。他喜欢花鸟,尤以墨竹擅长,无论是手卷、长卷、横卷,都由内而外透着一种文雅、细腻,以意达境,形意并重。其实,不管是古琴还是书画,都是个人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真正文雅和豁达是在心里,正是通过他的指尖拨动和笔墨挥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雅士”。
在徐老师身上,我看到的人生“修行”不是追名逐利,而是淡然名利,一切皆随缘。以徐老师对古琴多年的潜心研究,单是制作古琴一项,就可以让他钵满盆丰。可他却淡然一笑:
“钱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人生快乐就好”,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若非彻悟之人。又怎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我承认我做不到徐老师的豁达心态,因为我的“修行”太浅,只是看到了人生的漂浮,所以我还是要继续“修行”的。
弹琴是一件雅事,作画是一种情趣,偏偏一位雅致之人,却也迷恋武术,徐老师真让我很是意外。他说:“我从小就喜欢武术,因为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在我惊讶的表情中,徐老师看到了我的疑惑和不解,笑着对我说:“其实,无论是弹古琴、作画,抑或是武术,都是在玩,但玩也要玩的认真。打个比方:很多人学习古琴,开始时积极性很高,没过多久就放弃了。我学古琴,虽不是天天练习,但我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20多年。我没有把练琴看成是一种任务,而是当成一种乐趣,很认真的在玩,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说玩也要玩的认真。”其实,细细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平凡与伟大就在一念之间。不是我们不会“玩”,是我们不懂得怎么“玩”。
感叹于徐老师的雅兴,让生活变得不那么紧张,也告诫我们生活不是疲于生计,是在愉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乐享人生。
徐老师很善良,他的善良不仅在于他待人和蔼,不与人为敌,更在于他的善念。他是不忍杀生的。一次,在广州有人请他吃饭,吃饭前,他执意要看一看用来下菜的动物,当他看见餐厅后院被笼子关着的小动物时,他心软了,他说:“他不忍看见小动物可怜的表情。”“以后不吃动物了,就像我25年前戒烟一样,一下子就戒掉了,要说到做到。”在他眼神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善良,还有坚毅的决心。
用“乐观、开朗”来形容徐老师,好像还不够形象生动,一直洋溢在嘴边的微笑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时刻感染着周围的朋友,当然也包括我。大家在这种氛围内谈古论今,剥离内心掩饰的外衣,惬意且本色自然。所以,徐老师是快乐的种子,将快乐播撒在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心中。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不必追随任何人,也不必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任何人,一切章法自然。人生就是一种修行,徐老师的人生“修行”让我折服,波澜不惊却意味深长。所以,我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7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