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编读往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感谢读者的厚爱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倾听你们的意见,为《风景名胜》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如果您对我们杂志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欢迎来电、来信探讨,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回复您的信件。
  
  1 有问必答
  
  本人原籍杭州,家住艮山门。抗日战争时期去了杭州天目山当时的战时中学浙西一中读书,直到抗战胜利。1949年华东解放后,一直在江苏省常熟市财政局、国税局工作,直到退休。本人今年已84岁,在过往的30多年里,因喜爱旅游,几乎走遍了全国的许多名胜古迹,还曾被誉为“当代徐霞客”,接受过常熟日报的采访。
  尽管年事已高,但旅游的热情不减。今年三月,我去了越南河内;五月又去了南太行一处新开发的国家地质公园――河南辉县万仙山景区,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在此向贵刊投稿,以作为旅行的纪念,也捎去对故乡的怀思。
  (江苏常熟 赵铭扬)
  亲爱的读者赵铭扬:
  您的稿件我们已全数收到,一篇《太行深处见奇葩》写得酣畅淋漓,情真意切;一组《太行八唱》的绝句感情丰沛,功力不凡。在此转摘两首,与读者共享:
  《天池》 《谢晋影视村》
  周围绝壁似金汤,碧水汇流激潭塘。 山居石屋两三楹,曾是中华影视村。
  最是池前双门闸,飞濂跌荡锁天堂。 多少峰岩泉石景,川流不息上银屏。
  
  2008年5月1日,一座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全长36公里的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海湾大桥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作为宁波人,我迫不及待想要先睹为快。5月9日上午8时,一辆舒适的空调大巴载着我们41位老人家缓缓驶离市区,沿育才路,过华辰大桥,上沈海高速,穿过慈溪市掌起镇新开通的隧道,便来到了跨海大桥。正式进入引桥区,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端上桥,向北过海湾而行,车行是控速的,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在大桥前期试运行阶段,不准大型货车上桥。
  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报道,我在2000年7月的台北《浙江月刊》(总375期)中,就有题为《杭湾通道呼之欲出》的介绍性报道,当时正处于大桥的建设初期。没想到时至今日,我已坐在观光大巴上,尽览大桥两侧的海天风光,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浙江宁波 郑传良)
  亲爱的读者郑传良:
  收到您的来信,读到您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详细描述,我们也如亲临大桥,感受那份中国人的荣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也将为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助力加速。
  我们杂志社的编辑也一直有一个构想,就是希望能做一期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关的旅游景观报道,向全国读者尤其是还没能登临大桥,领略大桥风采的人们展示这座跨海大桥的风姿。
  
  于2003年启动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经过5年的修复建设,古城再现明清历史岁月,奥运前古城在浑厚的钟声里敞开大门,喜迎宾客。
  山海关古城先后修复完成了钟鼓楼、望洋楼、迎恩楼和服远楼等,同时还修好了6000米古城墙和四条大街街景,初步形成了大明城军事体验区、东四坊休闲游憩区、市井文化体验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和四合院商住区等五大功能区。
  如今的山海关古城,与天下第一关、长城博物馆等景区形成交相辉映之势,向游客展示古城的纯朴民风和悠久历史。
  (河北秦皇岛 周秦明)
  亲爱的读者周秦明:
  非常感谢您的来信。《风景名胜》正是因为有您这样不断给我们提供新鲜资讯的读者,才能使我们在办刊上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再次表示感谢,希望您能继续支持我们的杂志,给我们提供新的信息。
  
  2 编辑部故事
  
  8月11日,杂志社接到来自新加坡读者的电话,卢德山先生在电话里表示,他是新加坡摄影学会的会员,有一次在马来西亚的国家图书馆里,接触到《风景名胜》这本杂志,很是喜欢,于是回新加坡后特地打电话过来,希望能向我们征订明年全年的杂志。
  卢德山先生的电话令我们感到亲切,跨洋过海的异国他乡遇知音尤为难得。在我们的读者群当中,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和大学生朋友是从省、市级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里接触到我们的杂志,这说明《风景名胜》杂志作为一本大众刊物,也有其严谨和专业的一面,所以杂志社的全体编辑以此为标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办刊,以期让《风景名胜》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1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