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要去规定“好”,而是去介绍“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慧萍

  张 浩 1981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舒传熹教授工作室,198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校长。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举办个人画展11次,参加国际国内大中型展览30余次,作品多幅被包括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画廊和私人收藏。
  主持和参与的院级科研课题:《现当代水墨本体论研究》(院级课题)、《中国城市化建设必须思考的建筑美学――以浙江为例的考察》(厅级课题)。
  主编美术教材:《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美术教程》、《中国美术学院附中造型训练教学系列――名校与教学体系丛书》、《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留校作品经典》等。
  出版个人作品集:《筑》、《心灵图》、《张浩画集》、《水墨中国》及《形式生命与精神视觉――现代水墨创作日记》。
  
  时间:2011年1月
  地点:国信嘉园
  
  任慧萍(以下简称任):张老师,从您学画、报考美术学院并留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今,经历了中国美术高考30多年来不同程度的改革,请谈谈您对美术高考的看法。
  张浩(以下简称张):说到看法,实际上是带有情绪化的批评;严肃的讲,对于现状要想彻底改变有诸多困难。美术高考应该说是一直想改变,但规模化以后,改变肯定是很难。没有哪所学校希望有大的变动,一旦改变怕生源就有问题,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不要生源。
  任:如今,每年有上百万的美术考生,面对这样庞大的生源,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模式有了哪些变化?
  张:培养人才的模式和以前确实不一样,就像把学生放在了实验室里一样,把“种子”撒在“土壤”里面能长就长,长不出来就算了,不需要个个都成才。现在的美术是普及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成为艺术家是一个人以后的事情,如果能让学生成为艺术家,教育还是成功了,不然,学生全成了产品,这才是可悲的事情。什么是市场化,就是生存由市场来决定,一个产品,没人要就没用,有人要就红火。包括定价也一样,因为包装、品牌这些附加值,价格就会高,相反的就会很便宜,高校培养的就是品牌,它需要什么样的品质,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虽然市场已经形成,但是变成了一个混乱的状态,有需要就会有人买账,如同扩招,如果扩招招不到人,就会出现问题,扩招还能招到人,来的人还很多,美院一年招1600人,结果来考试的有3万多人。这就是市场的原理。但还有担忧,担忧也是正常现象,什么时候不担忧呢?计划经济就不担忧?这么多人能够成画家吗?这个问题就不要提了,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画家,画家永远是少数,更多的是想有这样技术来谋生。就像会弹琴,不是个个能成音乐家一样。
  从宋代之后,中国画和书法是一直在衰退,并且衰退得很厉害。现在又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后现代社会,有的人喜欢中式的,有的人喜欢欧式的,有的喜欢地方特色,这些都可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现代文化、文明与生活,这个问题就特别的复杂。这是一个文化的原因。中国处在一个困难和复杂的状态,特别需要抉择。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强大就能包容,衰落后就会拒绝,自卑和虚弱经不起一点点风吹草动,怕被颠覆了。和人一样,怕小孩知道太多会中毒,就把小孩“封闭”起来,一旦接触外界毁得就更厉害。孩子没有判断力,就没有生存力,像花房中的花一样,正如吴冠中先生提出的需要“野生”画家。当然,“野生”是个比喻,即是否有自我生长的可能性,个人的潜力是否被启发,承认个性的价值并尊重个人的差异性;相对的,如果是规定的,必须要怎样,最后都是一个模式。把一个想法和任务都压在一个阶段是行不通的,只是把一个想法添加到这个过程当中才有可能产生一点作用,而不是替代。这方面的问题是要针对附中的现状来回答。具体来说附中是阶段教育,这个阶段中有它应该做的和可能做的更多的事情。附中的教育自始至终是根据时代需要为高等院校准备优秀生源,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人数一定是不多的,后来因为社会需要升学率做了一些调整。附中在没有扩招前,虽是中专生也可以适应社会工作。现在有很多美协、出版社的领导就是附中生,而且当时附中生的水平比本科生不一定低,在某种程度上有这种可比性。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感觉上反而会越弱,附中生的年龄段在感觉上、技术上要相对好些。但为了适应“应试教育”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用两年半的时间进行专业系统教学,剩下一个学期是应试教学。取消附中保送制度后,美院的招生需求也改变了附中是重要生源的现状,文化课分数的要求就变得很重要,由于浙江省高中教材每三年就变更一次,附中的文化教学要和普通高中同步,将四年学制改为了三年。以前附中学生的作业可以达到大学一年级的水平,附中当时四年级已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的专业学习,现在教学就不要求这些了,附中两年半的基础系统教学只要达到专业基础需要的水平就可以了,但和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附中的教育作为一个过程首先是学生要能继续深造,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美术基础的标准就是以能够客观描绘对象,以写实作为基础来培养。
  任:如果要改变目前的一些美术教育困境,是不是应该在基础教育这块进行调整?
  张:什么是基础教育?通常所说的把一个东西画象就是基础教育,但这只能是一个内容。在某一个时期需要现实主义美术的时候,写实就是最重要的,也有政治需要的因素,比如以往革命的年代,肯定是具象的作品,画抽像作品,老百姓看不懂,也起不到鼓动的作用,这是特定时代的需要。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它也不可能出现抽象,知道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更逼真的去表现对象,从而为宗教服务。
  古代的中国画家,从来不要求这么写实,但讲究与自然所建立的关系。即使是大写意山水或者花鸟,也能辨认出对象,这就是基础。笔墨是我们现在一个笼统的说法,它不准确。笔和墨是工具,笔墨完全变成了一个概念化的符号,是一个基本的绘画方法。《芥子园画谱》关于树石的画法,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基础,有规律性的掌握,但也不完全是基础,诗词的修养、书法的训练也是基础。现在的基础教育不能仅仅限制在写实基础教学方面,每个专业都在找相关的基础。所谓的基础就是在创作之外所可能做的某种有益于自己创作的练习。
  任:在中小学美术基础教学这方面应该是侧重哪一点?
  张:审美的基础更重要。国外的基础教育和国内的特别不一样。如果一个学生喜爱美术的话,是什么在吸引他,肯定是和美的因素有关系。把看到和想到的世界表达出来,没有固定的方法来约束自己。如果他看印象主义的作品多一些,他可能就会运用色彩多一些;如果接触书法多了,线条会用的多一些,这种表达的方式都和他心中的世界有关系,这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而不是规定。在学生对美有需要,还没有能力决定他去选择什么风格、什么流派,处于自由的、生动的、个性的、能充分地发挥想象的时候,老师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他,让学生在接触色彩、构图、书法的自然需求中看到“老师”。
  “这是什么”,通常是现在我们的教师“教导”时的用语。例如,小孩把太阳画成绿色的,老师就会纠正他,并告诉他太阳的颜色应该是红色,太阳是红的,这首先就规定了,是用了一个固定的“概念”,但小孩并不会去辩驳或质疑。然而,正午的太阳很多时候是白色的,或许时间的不同还会是橙色的呢?或者画一棵树,如果小孩子画成红色的,老师肯定会纠正,可能就忽略了小孩是不是想通过红色的树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美术是通过眼睛和世界发生某种关系的一种表达,如果这个时候规定了很多,就有可能会限制了孩子们的天性。基础教育要求老师有真正的艺术修养,清楚应该用某种方式通过一些画家或者是流派来启发学生。但因为中小学老师受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某些能力是值得怀疑的,以至于最重要的岗位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这个岗位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很重要。
  任: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在审美教育上有哪些好的建议?
  张:不是说通过努力不能改变现状。教师可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去教育学生,博物馆不同于美术馆,它有最好作品的呈现,把在历史上成功的画家及作品很好地介绍给学生。好的作品因为有很多的文化素养在里面,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解释,不能太依赖课本和教材。谈技术方面过多是约束想象力的,教师要超越技术,少谈技术,要谈真正关于艺术的问题,从画家取得的艺术成就上去启发学生。比如讲黄宾虹,不要去讲他的笔墨,学生听不懂,要讲他是如何去认识自然,怎样在山水画中找到自然的。
  不要去规定“好”,而是去介绍“好”,学生会问为什么好,老师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告诉学生什么是好,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好,发现美,这个发现的过程是很有价值的。同时,不要轻易去评价哪个学生的作品好,哪个学生的不好,这样不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让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变化。另外,我们的美术教育在某些方面不是对眼睛有伤害,而是对大脑和思想有伤害。本来眼睛是功能器官,受大脑的指挥,从源头去注意才能恢复眼睛的功能。美和眼睛有关,通过视觉来感受美,为什么常说能不能回到儿童的眼睛,因为儿童的眼睛最纯洁,看世界都是鲜活的,审美恢复眼睛功能。审美也因地理环境、习俗有差异。简单的例子,俄罗斯素描是打灯光的,我们也学着打灯光,后来发现俄罗斯是白天少,用来画色彩,晚上画素描。同样的原理用在基础教育上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错误。
  再者,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人的差异性。从审美上讲,每个孩子有自己偏爱的色彩、构成等不同的因素。老师必须要具备知识的广泛性,不以自己的喜好作为出发点,应该接受多种不同的风格,不限制学生表达的世界,而把学生看世界的眼光打开,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才能超越孤立的问题解答。现在的教育只是扩展,本质上没有改变,基本结构也没有改变。主流绘画可以不是写实的,但把美术作为教育功能的话,就改变不了这个结构,“美育代宗教”不是教育,是改变人的灵魂。
  最后我想说,艺术要真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9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