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的生意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BTV科教频道的《记忆》推出系列特别节目《共和国印记》,其中的《听老北京守艺人讲故事》通过对两位老北京手艺人的采访,展现了几代人在百余年间为传承手艺付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守自己的手艺。他们当中有的人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家族技艺,有人是白手起家,几十年如一日,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用传承了几代的匠心守护着大家共同的味觉记忆。
爆肚张传人——李淑琴
生意经:必须要对得起顾客,让顾客吃得好,花得少。
父亲张建兴每天早晨烟火把关,母亲李淑琴每天五点半到店做小吃,儿子张子安在厨房里学艺。
为老字号重新开张,老两口没少吵架
李淑琴老人今年82岁。她自己的娘家是小吃世家,上世纪60年代,她嫁给了爆肚张的传人张建兴。婚后不久,他们赶上了公私合营,并且参加了进去。后来,张家有个街坊姓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大家都叫他曲老师。有一天曲老师来到张家,动员他们说,爆肚张是老字号,可以重操旧业。李淑琴胆子大,曲老师几句话就让她很动心。但是老伴儿张建兴胆子小,思虑比较周全,担心货源不好弄,万一赔了不好交代。老两口为了这事没少争吵打架。最终,他们决定还是要把爆肚张的招牌继续做下去。李淑琴老人于是去了当时的工商局起照,没想到很顺利就办了下来。他们于是用自己的房子开起了店,并给新店起名叫东兴顺爆肚张。
开店之初,老两口在心里就立下了一条宗旨——必须要对得起顾客,要让顾客吃得好,花钱少。为了能够保持百年不变的口味,老两口始终坚守着几十年的制作传统。比如,每天早晨张建兴老人都会亲自去把关进货质量,稍微有一点不新鲜,他都不会答应。这么多年,爆肚张用的都是鲜肚子。每到春节他们都休息,因为屠宰场春节不下刀,过了正月十五下刀了,老店才能开张。用李淑琴老人的话说,“鲜肚子吃到嘴里的口感跟冻的不一样。每天进货东西数量,我们心里都有数,大概到几点能卖完。我们家做买卖就是要把好每一道关。”
拒绝商业合作,保持原汁原味
李淑琴每天早晨五点半左右就会来到店里,除了帮忙进货外,她还会亲自动手做小吃。她说:“我在家里就爱琢磨吃,没事自己就爱做点,制作的驴打滚、艾窝窝都会给邻居们送点。大家觉得特别好吃,都劝我还不如多做点去卖。就这么着,我就做上了。第一天我没敢多做,驴打滚做20个、芸豆糕做20个、山药糕20个,半天就卖没了。到现在每天都能卖几百个。”
守着这家百年老店,李淑琴对生意有着自己的经营之道。曾经有人劝她向外扩张,也有很多人来找她谈合资、合作,但李淑琴始终没有同意。“在我心里,这个老字号如果让别人拿了去,就不再是老字号了,就等于把我的本店招牌都砸了。另外这不是蒙顾客嘛,只是把品牌租出去了,还算什么老字号啊。”也正是李淑琴的坚持,赢得了食客们的一致认可。从一盘盘爆肚中,老食客们感受到的。
第四代传人在厨房里成长起来
李淑琴的儿子张子安是爆肚张的第四代传人。对于手艺的传承,母亲给儿子提出了要求。“首先必须任何事情都听我的。很多老传统必须坚持,比如每盘爆肚都要上秤称重,我家老头每天早晨必须验货,差一点都不要。我们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的。要让每位食客吃着放心。”张子安说,虽然爆肚张已经是老字号,但每道菜的制作手法都还是沿袭老传统来做。
爆肚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水爆肚是具有独特风味的老北京地方性小吃,下酒极佳。看似简单的食材往往需要更加精心的技艺加以烹饪。近乎苛刻的技法要求,是祖先对美食的敬重。为了延续传承百年的古法技艺,张子安也需要在案板上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入木三分。为了练习刀法,他的手指也没少挨切,最严重一回手指的骨头都露出来了。后来他切曝肚都会戴上顶针,因为实在被切怕了。
回忆起自己跟父亲学习制作爆肚的时光,张子安半开玩笑地说,自己真是后悔了。“当时我们就在一个两三平方米的小厨房里,连切带爆,他教我学。夏天特别热,我连内裤都湿透了。
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传承,离不开千锤百炼的辛苦。这样的辛苦在遇到食客们的认可后,就化作继续坚持的动力。张子安的女儿是第五代传人,他希望女儿能够把祖业继续传承下去。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爆肚张,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李淑琴夫妇,就在这个小小的店铺里,他们传承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美味,坚守的是家族百年以来的技艺。
烤肉刘传人——刘德祥一
生意经:做买卖和做人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父亲刘德祥隔三岔五就到店里巡视,两个儿子每天都在店里为顾客服务。
“烤肉刘”第三代传人叫刘德祥,今年76岁。他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人吃烤肉都是用特别特别大的一个大铛,大家围在一起站着吃。在烤肉店当学徒的时候,他什么活都干过,墩地、打烧饼、和面、烙火烧。那时父亲就告诉他:“对顾客如果缺斤短两,以后做买卖肯定做不长。做买卖和做人一样,必须实实在在。”
分量必须足,差一片肉都不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话依旧是刘德祥的座右铭,也是他做买卖的生意经。直到现在,“烤肉刘”都坚持用最好的腿肉,厨师会把筋头巴脑都剔除干净,只用纯后腿肉。另外分量一定给足,说多少就多少,一片肉都不能差。
刘德祥是烤肉刘的第三代传人,他钻研了半辈子烤肉,如今手艺已经传给了两个儿子。但他几乎每天都来店里转转。经常光顾的老食客基本都清楚炙子烤肉里的门道,遇到新客人,老板刘德祥都会亲自传授烤肉的秘诀。每到饭点儿,胡同深处也会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新老食客们。
传给两个儿子,却依旧在店里执勤
能够得到挑剔的老北京人的认可并不容易,烤肉刘四代传承人的用心经营,才守住了一批批老食客。食客们的认可得益于刘德祥对烤肉技艺的坚持。在把烤肉店传给儿子后,他仍然对烤肉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过去传承下来的就是起码味好、肉好,从秤头上都得足,差一片都不行。
分量足、味道好只是食客们对烤肉刘最真实的评价。传承一百多年,四代人的坚守,就是这家老店存在的根本。烤肉劉第四代传人刘加兴说:“父亲比爷爷对我的管教严多了。前几天他还打我呢。只要工作出错照样挨踹。我父亲两三天就要来店里巡视一遍,他提前也不跟我打招呼,自己就来偷袭。肉的质量和数量差一点都不行。他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否则可能也延续不了这么多年。”
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刘加兴、刘佳厚两兄弟来说,能得到父亲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永远记得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少挣就是多挣,做买卖和做人一样,必须实实在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19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