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影响着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有效地吸引受众的视线,因此,探讨新闻标题制作,无疑对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和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提示内容 服务内容 准确真实 生动鲜明
一篇文章、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受众,吸引受众,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做过一次读者调查: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而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透过这个调查,足见新闻标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信息化时代,不少新闻记者和编辑一味地追求新闻的快节奏,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由于过分注重画面、同期声优势和声音效果,往往忽略了对标题的要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题文不符。标题是新闻的浓缩和概括,它不能脱离新闻事实本身出现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的标题,更不能出现失实,甚至沦为“标题党”。例如,《九岁的打工者》标题中的九岁童工,实际情况是:九岁的孩子在母亲工作单位吃住,母亲怕老板不高兴,就让孩子做完作业后帮助干点活,活并不重,也不会累着孩子,这是明显的题文不符的标题。还有《专家称地沟油不可能流回餐桌》,实际情况是:专家不是说地沟油不可能流回餐桌,而是说每年流回餐桌的地沟油有300万吨之多不可能。《王健林成中国首富》,标题明显以偏概全,中国除大陆外,还有港澳台。
二、冗长累赘。标题不是新闻,也不是导语,太累赘会降低新闻标题的质量和新闻的关注度。如《××市开展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和第12个“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市领导心系广大残疾人 把党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坎上》《公安局长驾车撞死4岁男童 死者爷爷自杀》。由于电视屏幕空间有限,过长过杂的标题会影响收视效果,广播电视新闻标题,一般无须辅助标题。
三、模式化、导语化、口号化。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常见这样的标题,如“……会议在……召开”“成效显著”“取得突破性进展”“阶段性成果”“生产运行平稳”“大力实施……”“深入开展……”等毫无新意的万能标题,千篇一律,没有实际内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以创新为己任,即使是对反复宣传的老题材,也应千方百计挖掘出新的特点。
一个好标题,常常能给一篇新闻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一个不好的标题,往往会成为新闻的一处败笔,让人觉得遗憾。那么,什么是好标题?一个好标题,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言简意赅,要叫得响、记得住。
一、真实准确。标题要非常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事实核心、事实本质,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如《丰城“种粮大户”雷应国参加党的十九大》《丰城:公务接待食堂化 打造“舌尖上”的廉政》。
二、凝练简洁。标题是点睛之笔,用墨不需多,要言简意赅,要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尤其电视新闻标题不宜过长。如《丰城普司诺转型记》《香港圆了高铁梦》《天山花茶香飘海外》。
三、观点鲜明。标题要突出观点,表达倾向,有棱有角,有刀有刃,不吞吞吐吐,不模棱两可,不拖泥带水,不让人费解。如《一根甘蔗“两头”甜》《“三打”打掉“竹霸” 竹农收入翻番》《切莫“渴死在泉水旁”》。
四、生动传神。在准确揭示新闻主题的前提下,可以运用形象思维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成语典故等来制作标题,让标题“活起来”,使之生动传神,富有文采。同时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口语,让受众更易认同和接受。如《一本村史 几多乡愁》《琼瑶维权 “戏”还没完》《立法法修改,别说你的心思它不懂》《“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
五、慎用网络语言。制作新闻标题应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审慎使用网络语言,不得使用不合逻辑、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不得使用“网曝”“网传”等不确定性词汇,确保新闻标题客观、准确地表达新闻事实,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严防扭曲事實、虚假夸大、无中生有、迎合低级趣味的各类“标题党”行为。
题好文一半。好的新闻标题能够为新闻锦上添花,起到服务内容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记者编辑既有“硬底”,又有“巧思”,既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很强的概括能力,同时也要有严谨的态度,多从受众的视角去提炼和推敲。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赢得受众的垂青。
(作者单位:丰城广播电视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49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