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构图是评价山水画的重要因素,同时其也决定了画作的质量。构图是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在画作中的過程。但如今人们在学习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关注笔墨技法的应用,却不重视画作的构图,所以作品缺乏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构图 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93-02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自然之美并不是单纯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和刻画,更重要的是从意境和内涵上体现山水画的美感,带给人们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而山水画构图则是突显这一意境的必备要素,通过合理的构图能够将不同景物所代表的情感直观地表述出来,提升整幅作品的艺术性,让人们在观赏中全面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一、中国山水画中构图的重要性分析
  中国画当中的构图也被人们称为布局,其是创作者将思想与景物结合,并采用合适的手法完成画面布局的过程。一幅好的山水画一方面要注意笔墨传达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色彩的应用,尤其要重视画面的构图。只有将三者充分融合,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构图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山水画构图技巧分析
  (1)立意。立意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也是创造作者在创作之前,对画作的整体创作思路。其中,“意”主要指思想。构图是画作的主要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十分重视意境的传达,且意境美早已超出形式美。意境对于山水画创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立意的主观性色彩较强,其与创作者个人的经历和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审美观念有关。相同的山水景物,不同的主观思想和感受,就会萌生出不同的立意,画作的形式也会因此有所不同。再加上创作者画作的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通过画作的构图,就能够大致了解作者的立意。
  (2)取势。取势主要指的是选取不同的景物状态,是创作者构建景物整体姿态的过程,其会给观赏者以最为直接的视觉感受。“势”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主要指的是景物的姿态。自然界的事物中,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姿态,而不同的姿态又会给人以不同的内心感受,进而为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多种形式的景物构图最终形成为画作的走势。其可很好地展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和态度。构图实际上与古时战场的排兵布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同的布阵能够展现不同的画作主题与思想,如果没有科学的布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战士的士气,而精密的排兵布阵则会给人以一种比较严肃紧张的心理感受。
  在构图取势当中,开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开”主要指的是景物的布局,其从整体上奠定了画作的意境,决定了画作整体的趋势。“合”则是一种精神的聚合。事物之中的构图需要呈现出画作的意境以及深层的内涵,在画作开合的取舍之中也充分展现了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此外,开合之间的关系转成也有其固有的规律。一幅高质量的山水画既可以是宏伟磅礴的山水意境,也可以从某些景物当中感受作者的立意。开与合之间充分展现了山水创作与作者的个人思想。
  (3)取舍。绘画创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其创造的内容往往又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所以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一方面要以自然景物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展现创作者的个人审美倾向。与西方写实画风有所不同,中国的山水画更重视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画作中的山水脱离了对客观事物的临摹,更重视表达山水之间的神韵,突出画者的立意。“取”主要应以作品的立意为基础,而“舍”主要是舍弃对突出主题无价值的元素。取与舍是艺术加工在创作的主要环节,同时其也是景物取势的有效方法。“取”一般采用人工的处理方式,但是其最终目的是追求自然的和谐意境及状态,取舍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画作的意境。
  (4)呼应。呼应更加讲究形式上的美感,在绘画创作中,画面中的景物应该具备呼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展现在画面中景物的基本构成方面,且山水之间和花草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展现在画作的构图当中。构图时,景物的前后位置应相互协调。这种构图思想也能够增强画面的完整性,不会使画面单调乏味。另外,画作创作中景物之间应相互呼应,画作的观赏者与创作者也需相互呼应,这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山水画构图的独特之处。
  (5)虚实。水墨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墨色的变化展现出了不同的山水状态。黑色的浓淡展现出不同色彩之间的变化。淡墨色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现中国山水画当中的意境。而且水墨的合理运用以及黑白之间的转化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特色。水墨山水画色彩的变化在画布中形成为鲜明的对比,从而使人们充分地领略了山水画构图的美感。我国山水画在虚实处理方面主要应用黑白色彩的变化,画中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有别于其他画作形式的关键。
  (6)题跋。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诗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可显著提升构图的美感及画作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构图中的重要特色之一。题跋不仅展现了画作的主题,还能使诗的语言与画作之中的山水景物形成良好的配合。故此在构图当中,应在保证画作意境得以全面展现的基础上来题跋,另外还要注意,在创作中合理设计文字的布局,以此提升山水画创作的质感。
  三、中国山水画之透视
  透视是中国山水画构图中较为重要的表现技巧。而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远近、虚实等景物的描述来突显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透视表现手法的应用也可以将景物的独特性展现出来,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的感受。我国山水画的发展最早开始于魏晋时期,不过在当时的创作中,并未有透视这一表现技法,作品中的景物大多也都是实际描述为主,不存在层次上的变化,这使得作品看起来较为生硬、刻板。到了宋朝时期,山水画创作才逐渐趋于成熟,在构图上也较为注重层次变化的营造,通过远近、虚实的有效处理,来突显景物的特征及其情感变化。尤其是在较长的山水画创作中,通过透视这种表现手法的应用,可以将山势的层峦叠加、远近错落之感具体表述出来,再通过大小、虚实等的变化,提升整幅作品的层次,实现空间上的有效延展,营造悠远的意境氛围。
  (1)三远法透视。中国山水画的真正发展是在宋代时期,并形成为较为完善的绘画理论。三远法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提出的,其为我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曾有文人在诗中对三远法这样评价:“自近而望其远日平远”“自下而望其颠日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日深远”。分别从平、高、深这几个不同层面对三远法透视构图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将其所带来的巍峨、幽深、神秘质感直观地展现了出来。
  (2)三叠两段布局法。三叠两段布局法中,所谓的三叠主要指的是地、树、山这三个景物,通过合理的层次交叠突显画作特征;两段则是为了体现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的意境效果。通过这种布局方式实现了不同景色的层次划分,在突显景物特征及其寓意的同时,将不同景物有效连接起来,提升了整幅作品的艺术美感。
  四、结语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构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关系着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境界与艺术美感。故而在山水画布局时需注意构图技巧的合理应用,进而充分展现出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侯弟坤,王兴堂.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陆俨少.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蒲子君.探究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7(8).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3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