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医疗剧对医患关系的呈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改善医患关系一直是新医改的课题,而医疗剧对于受众认知医疗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从医疗剧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剧中医患关系的性质、产生医患冲突的原因、医患冲突的解决方式进行全面剖析,发现国内医疗剧对于医患关系的呈现有所偏颇。
  关键词:医疗剧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2010年,随着电视剧《医者仁心》的播出,医疗剧正式进入观众的视野。此后,国内陆续播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医疗剧。作为大众媒体,医疗剧必须承担起“社会教育”的功能。文章对于剧中医患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发展医疗行业类型剧,也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一定的范本。
  医疗剧的内涵
  医疗剧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电视剧》一书,至今,学界尚未对其作出明确定义。学者吴素玲认为,医疗剧是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一个或几个医生为主线贯穿全剧的情节系列剧,每一集相对独立,但集与集之间须有连续性。①
  由于医疗剧的边界定义含糊,常常与医疗题材电视剧混淆。电视剧通常以某一主题为主线,其他主题为辅线。在医疗剧中,有关于“医疗日常”的主题应该远比爱情、伦理、悬疑等主题更突出,但医疗题材电视剧则相反。文章选取了《医者仁心》《青年医生》《外科风云》等医疗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国内医疗剧对医患关系的呈现
  医疗剧中,医生与病患在问诊、治疗等特定情境中,通过双方的台词、动作、表情等途径表现出认知与情感,以此向受众呈现医患关系。医患自身、医疗制度、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决定了医患关系的复杂性。文章首先从整体思维出发,分析剧中医患关系的性质,并对紧张型医患关系进行深度研究,以此全面解构医疗剧对于医患关系的呈现。
  关系的整体呈现:在平衡中发出冲突的声音。医疗剧是在日常医学活动中展示医生与患者的角色形象,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医患关系。每部医疗剧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因此镜头下的医患关系也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医疗剧更多地选择展示普通型或和谐型医患关系,整体上趋于平衡。
  《无限生机》《急诊科医生》《青年医生》为展现急诊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出现了大量的流动性病患角色,他们与医生仅存在问诊、救治等初步联系。《无限生机》一剧更是用大量的镜头来展示病患的人生百态,或令人捧腹大笑,或令人潸然泪下,或令人肃然起敬,而剧中的医生则多是以观众的视角看着病人“表演”。而在以“信望爱”为主题的《心术》中,编剧更塑造了十三姨、王淑萍、钢筋男、赖月金等角色来展现医者的仁心仁术。
  此外,医疗剧仍容许有平衡以外的声音发出。紧张型医患关系多以快节奏、碎切的镜头呈现,是编剧用来推进情节的必备手段之一。医患双方由于各种原因对彼此建造起厚厚的防备之墙,医患互动充斥暴力的画面,以救死扶伤为信仰的医生也在一次次的冲突中自我怀疑。
  关系紧张原因:高期待值与低信任度的矛盾。医患信任链断裂,医患期待差异,医学知识差异,医学伦理问题,医患沟通是医疗剧中用来塑造医患冲突最常见的方式。其中,患者对医生的高期待值与低信任度,更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在市场经济的冲突下,患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自居,认为缴付医疗费用后,理所应当获得物超所值的“服务”;而医生也希望患者能够理解自己繁忙的工作压力,当医患双方无法达到彼此的期待值后,关系就会产生裂痕,导致冲突。《青年医生》第十一集中,急诊室接到了一名昏迷病人,医生纷纷忙于救治。此时,一名被蚊子叮咬的轻症女病人在受到冷落后直呼不满,一路从分诊台闹到抢救室,不肯罢休。
  医患信任是指患者相信医生的决策,将自己的生命与健康安心交给医生。同时,医生也相信患者是尊重自己并且配合治疗的。当医患之间的信任链断裂时,二者便无法建立良好的联系。《到爱的距离》一剧中,患者金行长的家属因为不满主刀医生李睿过于年轻,强烈要求更换其他年资较长的医生,殊不知李睿才是外科里的一把刀。
  高期待感意味着高要求,而低信任度反而讓要求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医生的任何决策都会受到质疑。一旦医患双方产生任何不满意的地方,都会导致彼此无法尊重、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情,医患关系在高期待感和低信任度的冲撞中呈现出闭合的恶性循环。
  冲突解决方式:以退让对抗非理智言行。医患问题与其他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其严重后果可能直接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当矛盾产生时,社会因素、自身性格、价值取向等都会影响到双方行为的选择。理智的患者会通过沟通、第三方介入等冷静的方式表达诉求,而冲动的患者则会采取投诉、口角冲突、暴力伤医、医闹等激烈手段。面对医患纠纷,医方更多地以精湛的医术、充满说服力的沟通、院内调解等方式首先安抚患者情绪。此后,管理先进的医院则会主动请第三方介入,积极面对舆论,而被动的医方则会采取躲避、赔款、辞退医生等方式来解决冲突。
  医疗剧中,面对自身的诉求无法满足时,患者及家属通常处于一种非理智的状态,以激烈暴力的言行宣泄情绪。他们大喊大闹、推搡、辱骂医生,甚至采取违法的软、硬医闹手段,在医院大厅拉横幅、捧医嘱等。然而,剧中的医院管理层出于利益,医生出于社会形象、安全等因素考虑,大部分选择以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面对患者的要求表示宽容、理解,一味服从或忍气吞声。
  《心术》第十六集中,患者王峰的家属到医院见东西就砸,护士张晓蕾打电话报警,却被王磊推倒撞伤了头,场面十分混乱。而此时,急诊科主任却躲进医生办公室里不敢出来,直到警察赶到后才制止了这场暴力事件。然而,医院不仅没有替受伤的张晓蕾出面,反而让其男朋友郑艾平大夫劝她向家属道歉。张晓蕾面对如此寒心的医疗环境,一气之下选择了辞职。
  剧中,当医患双方在面对同一个矛盾时,患方更容易采取一系列以宣泄情绪为目的的非理智行为,而医方则更倾向于用自己的医者仁心或消极被动等温润退让的方式来面对患者的无理要求。
  医疗剧在呈现医患关系中的问题
  医疗剧所创造出来的拟态医疗现实是否符合实际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医疗环境的认知与行为判断。纵览国内医疗剧,在医患关系的呈现中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之处。   医患关系理想化。当今,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愈发复杂,医疗剧在塑造医患关系时却过于戏剧化,脱离了实际。六年如一日看望医生的患者十三姨,面对父亲死亡毫不犹豫选择原谅医生的家属苏越,对于母亲死亡首先责怪自己的家属金行长,这些患者形象脱离了人性的复杂,将医患关系置于理想化的高度。此外,国内医疗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沟通的方式来解决医患矛盾。毋庸置疑,沟通是解决医患冲突的方法之一,但医疗剧却放大了沟通的作用。比如,《医者仁心》里,钟立行声情并茂地阐述自己对患者家属境遇的同情,表达作为医护人员的仁心,就让患者为之动容,悔悟自己的过错。
  医患关系简单化。角色在互动中体现关系,医生与患者通过一系列的对话、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形象、增进情感。但国内医疗剧中医患交流次数、时长、话题深度并不足以展示医患情感,即便是冲突性情节的发展,医患对话也十分简单,反而将重点放在医生与医生之间的闲谈感慨中。同时,医疗剧将患者塑造成遇到问题只会大哭大闹的撒泼形象,将医患矛盾单纯地归咎在患者身上。此外,医疗剧更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企图用含糊的方式来解决医患矛盾,对于某些无法解决的医患问题,用开玩笑、不提及的方式带过。
  医患关系表浅化。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市场化经济、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我国医患矛盾已经逐渐由“看病难、看病贵”向深层次的医疗资源不平衡、医患沟通难转变。然而,国内医疗剧仍然把医患冲突单纯地锁定在患者期待值和信任度问题上,对于矛盾的深层次问题鲜少提及。即便有个别电视剧略有涉及,多以简单的对话、感慨一笔带过,缺乏深度思考和剖析,实为“隔靴搔痒”。医患冲突表面上是由医生或患者某一方引起,但其背后终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之一,作为电视剧冲突主题之一,医疗行业剧应该将更多的镜头对准医患关系,立足于实际医疗环境,站在医患双方的立场,全面、真实、客观地展示医患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医疗实况,在二者互动中深度剖析医患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注释:
  ①吴素玲,张阿利:《电视剧艺术类型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李正關,冷明祥:《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医院管理》,2009(3)。
  2.袁迎春:《医患冲突:目标、手段与类型》,《社会科学战线》,2016(3)。
  3.黎一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的再现研究》,《视听》,2019(11)。
  4.叶 欣:《基于人际传播的医患关系建构过程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5.杨 旭:《新时期国内医疗剧创作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6.徐 瑾:《电视剧医患冲突性话语语用分析》,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5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