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常态为镇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使其呈现出系列积极变化,但同时也使镇域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制约。以丰都县为例,在分析新常态下镇域经济运行新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找准定位、明确功能划分,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立足优势、创新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打破原有发展路径依赖,三方面协调推进,以促进镇域经济更好应对经济新常态,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镇域经济发展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59-02
镇域经济发展对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均意义重大。新常态为镇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但同时,各种发展制约纷至沓来,各种要求调整不断加码,亟待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与应对。
一、新常态下镇域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1.增长速度更趋平稳,质量要求再提升
新常态下,在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镇域经济的增长也由原来的较快速度趋于平稳,稳中有进的特点更加明显。同时,要充分发挥镇域连接县域、村社的纽带作用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进一步提升。
2.结构优化趋势加快,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
新常态下,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就镇域经济而言,镇域经济“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充分凸显,无论是技术更新、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都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趋势进一步加快。此外,在新常态下,各种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形成,各种新兴市场主体更加活跃,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以小微企业为主的镇域经济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3.动能转换更为迫切,增长动力更加多元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能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镇域经济大多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低端制造业过多、绿色服务产业发展不足,肩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职责的镇域经济动能转换尤为迫切。但同时,随着各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提升和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消费、新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更多投资机会、更多新兴产业的出现,为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增长动力。
二、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1.发展水平分化加剧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无论是县域经济还是镇域经济都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分化趋势,丰都镇域经济的直接表现就是发展极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镇域经济各项指标表现出明显差距。
例如:2018年,除2个街道外,28个乡镇中GDP最高的为湛普镇20.07亿元,最低的太平坝乡仅为1.45亿元,相差13.8倍;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乡镇达11.31亿元,而最低的乡镇仅为0.17亿元,相差66.53倍。
2.产业结构同质化明显
在应对新常态下,丰都县域内各乡镇的一二三产业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盲目跟风和照搬照抄,发展缺乏特色,各城镇的产业结构相似度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一窝蜂搞乡村旅游,缺少主导特色产业,特色小镇无特色,导致许多项目难以生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3.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绝大多数乡镇的产业以一产为主,二产三产比重占比较小,产业化程度低。
二是生态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城镇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固废污染、土壤污染呈现出加剧趋势。
三是创新发展压力加剧。过多依赖低端产业、廉价劳动力和高资源环境消耗而获得发展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探索新发展模式。
4.发展缺乏持久动力
一是发展要素不足。人才、土地、資金、资源、水电路气等要素不足的问题突出,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征迁难、资金投入大、资源紧缺、水电改造任务重。
二是各镇域发展内生动力缺乏,在自主发展权、行政执法权、人事管理权等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较多。
三是大多镇域规模较小,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功能不健全,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导致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难以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
三、新常态下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找准定位,明确功能划分
应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明确本镇在县域中的主体功能:县城周边乡镇应该围绕“一心”(县城规划区)的城市经济,大力承接吸纳城乡要素,融入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明确城区型乡镇的功能定位。
处于“南旅”增长极的乡镇应该围绕打造“区域性旅游地区”的目标,明确旅游型乡镇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构建特色旅游集镇。
处于“北农”增长极的乡镇则应该以现代农业为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粮经复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产镇一体建设。
处于沿长江经济带的乡镇就应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处于沿龙河经济带的就应主要发展旅游业;处于沿渠溪河经济带的就应主要打造农旅融合承接点。
2.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
一要树立社会、政府、市场“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社会处于顶端,城镇区域内的全体民众是社会的主体,应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地发挥镇域居民的参与、监督和宣传功能。市场的作用是配置资源,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追求效率最大化”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镇域经济发展助力。政府则应在整体调控和统筹服务上充分发挥作用,为镇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要选择集特色、集群、生态于一体的发展路径。要实现产业集群化,实现“抱团发展”以促进区域品牌、区域特色的形成。要实现经济生态化,走经济与生态共生共赢的良性循环模式,用生态理念建设和治理城镇,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生产循环化和产品有机化。要实现产品特色化,培育特色企业,把丰都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重点推进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推介,让消费者“闻香而来、携品而走”。
三要构建镇域间互助合作的协同发展机制。一方面,应加强位于不同区位、不同发展类型镇域间的合作。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发展水平的乡镇应该在各区域内部加强与当地企业、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实行差异化综合发展战略,坚决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实行以强带弱与优势互补等战略,逐步缩小各乡镇经济差异,从而推进丰都镇域经济良好发展。
3.立足优势,创新发展模式
应构建与镇域资源环境禀赋相适应、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错位发展。
三合街道、名山街道、兴义镇、湛普镇等乡镇工业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应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要求下的产业转移大背景,以产业链集聚推动镇域产业体系升级,走创新镇域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
高家镇、双路镇、包鸾镇、虎威镇等乡镇在推动镇域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开发主体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拖缓了镇域发展速度,因此,应着力于开发主体的创新,采取“小政府+大市场”的开发模式推动镇域市场化开发,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定位等前期统筹、项目筛选等准入管理;企业主要负责引领镇域地产开发、产业投资,应为镇域经济市场化开发的主导者;而社会则应充分发挥镇域居民的参与、监督功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江池镇、武平镇、暨龙镇、南天湖镇、仙女湖镇、太平坝乡、都督乡等乡镇属于丰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开发地区,但其具有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应大力推进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既能利用和保护当地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又能实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引擎。
新常态下,镇域经济要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发展质量提升,应打破原有发展路径依赖,从定位规划、思维观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协调推进,以促进镇域经济更好应对经济新常态,实现跨越式发展。
參考文献:
[1]王燕飞,林建,雷隽娴.镇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2]林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7).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梁菊,中共丰都县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与基层治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4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