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B站UP主的非洲叙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婷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在非洲工作生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摄制了与非洲相关的视频并上传到B站,这些视频作品参与塑造了非洲形象。本文分析了B站UP主非洲叙事的奇观化、浪漫化、在场性、个体化、去魅化特点,指出了“草根”身份媒介实践的局限,提出应创新挖掘非洲叙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开叙事格局,以推动中非故事传播得更深更远。
关键词:一带一路 B站UP主 非洲叙事
UP主是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简称为上传者。B站UP主就是指在哔哩哔哩网(简称B站)上传音视频文件的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间的交往合作更加密切,人们看到非洲、了解非洲的愿望也越强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前往非洲工作和生活。随着对非洲的日益融入,部分人群开始摄制在非洲工作生活的视频并上传到B站,成为参与非洲叙事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B站UP主摄制、传播的非洲故事,不仅增进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各领域的互动认知,也参与塑造了多元化、个性化的非洲形象。他们的非洲叙事,既承袭了主流非洲叙事的奇观化、浪漫化,又将在场性、个体化、去魅化注入其中,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B站UP主非洲叙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创新挖掘非洲叙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开叙事格局,以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故事传播得更深更远。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很多非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焕然一新。但在西方媒体掌握话语权的当下,真实、客观、全面展示现代非洲的声音却不多。因此,B站UP主以中国民间视角讲述非洲故事、塑造非洲形象,获得了广泛关注。
1.“一带一路”背景下真实非洲的影像再现。在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之下,非洲形象被“囚禁”在“贫困”“落后”“野蛮”的话语体系之中,被奇观化甚至妖魔化。当融入非洲之后的他者开始记录、传播自己的非洲生活并成为B站UP主后,他们传递出了一个真实、现代的非洲,从而满足了中非人民彼此互动了解的需求。中非之间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双方无法沟通,B站UP主从“贸易”“基础设施发展”“文化”等不同视角所展开的非洲叙事,不仅是“一带一路”所关注的重点议题,也为非洲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比如,“小龙闯世界”(在卢旺达当农场主)就十分重视中非之间的文化联结,经常拍摄、发布非洲青年在农场演唱《相信自己》《海阔天空》《回忆总想哭》等中国歌曲的视频,同时推销卢旺达的农产品,对中非文化、贸易合作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2.民间视角参与塑造非洲形象。长期以来,国内有关非洲形象的传播主要来自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但主流媒体塑造的非洲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宣传意味、曲高和寡,缺乏对单一个体的体察和呈现。随着B站UP主这一民间视角的接入,对多元化呈现非洲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本身就工作、生活在非洲,对非洲有着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认知、思考和经验,更容易带给观众亲近感,从而凸显人文关怀。“武哥在非洲”(几内亚中资企业员工)的视频以生活记录为主,如参加非洲朋友的生日宴会、在非洲盖新房、观看当地的宰羊祭祀习俗等,为受众呈现出一个文化丰富多彩以及与中国一样渴望发展、合作交流的非洲形象,具有很强的贴近性。
B站UP主的非洲叙事对主流非洲叙事既有复制,亦有超越。在复制方面,承袭了主流非洲叙事中的奇观化和浪漫化特点,将非洲“他者化”。在超越方面,基于“草根”身份的媒介实践,为非洲叙事增添了更多在场性、个体化、去魅化,提升自主传播实践的价值和关注度。
1.奇^化。B站UP主的非洲叙事,首先体现出一种奇观化特点。所谓“奇观化”,即一种由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在非洲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在对非洲国家、人民的部分特征、差异(如非洲的“贫困”问题)进行夸张与放大,而使其成为一种“媒体奇观”。在“峰哥在非洲”(几内亚中资企业老板)的视频中,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如《给非洲当地工人发工资,看看他们一个(月)挣多少钱……》中,介绍了非洲当地工人在中资企业的工作情况;同时也会突出一些非洲的“奇观”,如非洲驾驶员有3个老婆、15个孩子,又如非洲的极高通货膨胀――挖机工的工资300万几内亚法郎(折合人民币2100元)、装载机工的工资200万几内亚法郎(折合人民币1500元)。奇观化思路下,“3个老婆”“15个孩子”“月薪几百万”等简单、易于捕捉的数字凸显了非洲人工作生活的真实状况,再结合对当地整体收入情况的介绍,亦能反映中资企业对非洲人的优厚待遇。
2.浪漫化。在B站UP主的非洲叙事中,受众能看到异国情调的非洲,UP主将镜头对准非洲自然景观、民间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尤其是独特的人文和地理风貌,来体现非洲的美好。如“一尾鹿-”(驻科摩罗留学生),作为一位女性UP主,经常拍摄在非洲旅游的见闻,摄制和发布了多条旅游类Vlog,让观众看到原来非洲也是一个蕴藏美好、静谧的栖居之地。如《在科摩罗的第三个春节流水账 打包年夜饭自己开车去海边看日落》,记录了她制作年夜饭、自驾去海边看日落的一天,视频开篇就是海边霞光万丈的日落场景,以及UP主“看好不好看,是不是很美!是不是”的同期声;片中拍摄非洲的云,配合“远处的云彩可漂亮了”“你们有没有觉得这里的云很低,就感觉你这样一伸手就能够到一样”的同期声,凸显了一种原生态、浪漫化的生活状态。这种对非洲的“乌托邦”化,与部分观众对非洲的认同和向往契合,也展现了对非洲的兴趣及其尊重。
3.在场性。差异化的非洲形象呈现源自于塑造主体与非洲当地的接触程度。如BBC等西方主流媒体,在以非洲为故事发生地的纪录片中,会将非洲描述为低端的经济受惠者,将非洲人描述为“懒惰”“散漫”等,这种偏见源于对非洲话语的忽视、缺乏对非洲当地的实际联系。反观“小龙闯世界”“武哥在非洲”“峰哥在非洲”“一尾鹿-”等B站UP主,他们都是在“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背景下,长期生活在非洲的人,有的甚至在非洲结婚生子。这种与当地的紧密联系,让他们拍摄的作品没有居高临下之感,更具真实性。如“武哥在非洲”经常拍摄他给当地工人发工资的情形,并介绍每一个工人的家庭、工作情况,镜头中很多非洲人尽管生活艰辛,却也用心上进。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了解到中资企业在几内亚经历的历史性变化,反映了中非交往的新格局、新面貌。
nlc202209271351
4.个体化。非洲大陆广袤无边,各个国家之间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差异巨大,过去国内主流媒体基于宣传需要,将非洲形象统一化,塑造成一种“非洲兄弟形象”。B站UP主往往通过独特的个人视角,为这一形象做出丰富和有益补充。如“小钟Johnny”(在非洲工作、旅居的环球背包旅行者)上传的作品分为非洲见闻、非洲美食、非洲华人故事三大类,这些视频并不注重宏大叙事,也不追求高质感的画面,更多是从个人的视角来探索非洲、近距离体察非洲,让观众感受非洲的真正魅力。目前该UP主已拥有50.4万粉丝,收获300.4万点赞。
5.真实性。在传统媒体的叙事中,有关非洲形象、中非关系的宣传报道基本从正面展开,经常使用“发展与共赢”“古老与新兴”“命运共同体”等词汇描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之间的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关系。B站UP主的非洲叙事角度则更为独特,他们的作品往往很具体,拥有很强的真实性。这点我们从视频标题/同期声/字幕中词汇的使用就可以看出来。“非洲飞哥”(在非洲工作10年的江苏人),主要拍摄猴哥、大胃王、老二、小翠、大哈(给交流对象所取的绰号)等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其视频标题往往浅白直接,如《非洲工人一年都吃不到一次牛肉,买2公斤去给工人解解馋……》《排水管架好赶紧走,大市场人员复杂,很不安全,所以今天不拍了……》等,向观众展示了几内亚存在的安全问题、贫困问题,以及中国人在此工作生活的挑战与困难,也传递出非洲的发展潜力。
当下,B站UP主的非洲叙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反思“草根”身份媒介实践的局限,推动中非故事传播得更深更远。
1.B站UP主非洲叙事存在的问题。当下B站UP主的非洲叙事主要存在题材偏软、场景过少、情节乏力、解说过多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题材偏软。题材的选择,体现的是B站UP主对非洲生活的感悟、对作品价值的判断、对观众喜好的预测。UP主们往往偏爱非洲民俗、风景、美食之类的文化题材或非洲民众生活工作情况之类的社会题材,呈现角度主要是汉语传播、赞颂风景、讴歌文化,以至于题材偏软。实际上,“一带一路”背景下,存在大量人们关心的议题,如新闻咨询、政策环境、五通发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础数据、合作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B站UP主可以在其中去找人物、找故事,提升题材的价值性以及作品传播的生命力。
其次,场景过少。场景是视频内容的基本单元内容,但多数B站UP主进行非洲叙事时呈现的场景都比较单一,如自己日常工作环境的画面、UP主对着镜头的讲述、被拍摄对象对着镜头的讲述,而体现人物活动、故事、事件的画面不够多。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UP主的非专业性:一方面,对视频表达特点体认不强;另一方面,时间精力的付出不够,缺乏跟拍、守候、陪伴,采集不到丰富的动态画面。
此外,情节乏力。B站UP主的非洲叙事,有很多是对“一带一路”下非洲发展的呈现,但缺乏时间延续、空间转换和事件脉络,更遑论情节的推进,主要是一种碎片化的讲述,叙事节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一则视频的长度超过10分钟,要吸引观众的持续观看就需要具体的人物、鲜明的个性、贯穿的事件,而这些要素都要通过情节予以展现,这是很多UP主作品所不具备的,他们往往缺乏合适的脚本,在讲述故事时也鲜见简洁明了的情节线索,因此,有时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最后,解f过多。在B站UP主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对人物、事件、主题的解说或评价。很多时候,UP主生怕观众看不懂,理解不了或担心作品不够深刻,希望“引导”一下观众,将作品的意义一一道出,但实际上,视频叙事和文字叙事区别很大,在元素、语法、解读方面完全不同。视频作品并非必须靠大量的解说,用画面配以说明性字幕就能实现清晰、完整的叙事。解说词可用,但不能喧宾夺主,一切内容应以清晰、直观地传递主题为宗旨,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共振。
2.对B站UP主非洲叙事的建议。针对非洲叙事既有的问题,B站UP主应从创新挖掘非洲叙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开叙事格局两个维度入手,反思自身媒介实践的局限。
第一,要创新挖掘非洲叙事模式。目前B站UP主的非洲叙事模式较为单一,所以尽管缺乏资金与条件,UP主仍可以效仿电影制作,尝试进行多种模式类型创作。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一些中国人逐渐融入非洲,甚至移民非洲。这些移民中,有的人是看重非洲的巨大市场,有的人则喜欢上了非洲慢节奏的生活,这些都可以作为UP主们的素材和灵感来源。UP主们要做的就是选好题材,打破文化隔阂,更加深入地体验非洲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非官方、民间的交往,去寻找和探索其中的深层逻辑,以及每一段故事里的精彩之处,不断提升非洲叙事的宽度与深度。
第二,以合拍片形式打开叙事格局。中非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之间也留下了很多故事。目前,在B站UP主的非洲叙事中,非方参与的较为有限,更多是邀请一些非洲当地人作为演员。很多时候,他们受限于自身的身份和学识对非洲的民族性和现代文明缺乏阐释能力,无法传递出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随着非洲的发展,在YouTube、快手、抖音等平台上,出现了很多非洲本土视频博主,有些博主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们作为当地的精英,对当地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充分的理解。B站UP主如果能与之合作,共同开展视频作品的创意、策划、编剧、制作,既可以提升在非洲当地的影响力,又可以进一步打开中国的观众市场,还可以在国际上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
作者系新疆艺术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汤辉.非洲的异域想象――中国拍摄的非洲纪录片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7.
[2]周海金.非洲华侨华人生存状况及其与当地族群关系[J].东南亚研究,2014(01).
【编辑:杨石华】
nlc2022092713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40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