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闻左右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太空“新地球”
  美国航空航天局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首颗类似地球的、适合居住的行星。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言人约书亚・巴克说,此次发现的“开普勒-22b”是从2000余颗候选行星中证实的首颗太阳系外最类似地球的行星,位于天体“宜居带”的正中位置。除水之外,“开普勒-22b”行星的其他先天条件都非常良好:它距其恒星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仿,这保证它的地表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约为21℃;它围绕恒星的公转周期是290天。运行轨道也类似地球。
  零碳建筑
  造价达2.4亿的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预计于2012年年中落成使用。这座“零碳建筑”位于九龙湾常悦道,占地13700平方米。连地库共有三层。这座建筑70%的电由生物柴油产生,其余30%由太阳能提供,平均每小时可回馈电网80兆瓦,估计在未来50年共可减低排放温室气体8250吨,真正做到零碳排放。除了使用再生能源。“零碳建筑”还率先使用了“三联系统”的冷气系统,采用风力大但转速低的风扇。以达环保之效。大楼还通过透明的光伏板,白天室内完全采用自然采光,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希望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能尽快康复。
  70亿人口的困惑
  随着“第70亿宝宝”在菲律宾马尼拉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然而,地球能够长期承载70亿人甚至上百亿人生活吗?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发表观点认为,地球的最大承载力为90亿-100亿人。他的估算是这样的:如果把所有的谷物都用来喂养人类而不是牲口,并且所有人都愿意成为素食主义者的话,现在的14亿公顷耕地可养活100亿人口。因此,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无论具体数字是什么,都在传达着一个信号: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
  揭开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的科学家小组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在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他们在论文中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地震发生前,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非常敏感,可能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看来。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来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病毒毒株引发争议
  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病毒学家荣・费奇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的研究论文日前引发了巨大争议。据悉,他们在实验室中创造了一种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这种病毒是在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毒株基础上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制成的,其致病性大大增强,并且可以轻易在数以百万计的人群之间快速传播。目前在人类中间发现的H5N1病毒传染力不是很强,其致病性尚不足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但是这项新的研究中制造的高致病性毒株则完全不同,人们很担心一旦这些毒株落入恶人之手。将可能会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科学从来都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如果对待和应用它呢?
  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严重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28日在南非城市德班召开,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着手进行最后一轮协商。2010年年底在墨西哥召开的上一轮气候变化大会虽然通过决议认可《京都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却没有设定第二承诺期的具体时间,针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表述措辞模糊。然而,设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不容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针对第二承诺期存续议题分歧严重。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保留第二承诺期,日本、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却拒绝这一提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65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