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丽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不断更新。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本文中谈到了目前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深刻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不断更新。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我对于目前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我想很多同行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迫于中考指挥棒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分,大部分教师采取了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相应地以被动接受式、机械记忆式、他主学习的方式为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究竟怎样才算得上是一节好课,一节效果很好的课呢?下面简单谈一谈我的看法。
  什么是“学习”?学习不是一种刺激――反应的现象,它需要自我调节。知识不是机械地学习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去发现、去获取而达到目标。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少,那么,即使你这节课讲得再深、再细、再透彻、甚至成了“堂老压”,讲得口干舌燥,也不会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学生只能是对所学知识被动地接受、短时的记忆,而不会真正地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也会因此感到苦恼:“明明上课听得很明白,为什么一做题就一塌糊涂?”那么,这节课也会让教师“费力不讨好”。课堂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真正去理解它,消化吸收它,变成自己的“营养”。记得去年我教的两个班级,在第一个班级讲到“氧气性质”时,因为有些实验难度大,且与硫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所以实验我都是演示给学生,学生当时看得很惊奇、很高兴,但中午小考时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却回答得一塌糊涂。所以下午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每个实验都是在我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甭提学生有多积极了,实验很成功,同学也记忆深刻 ,小考效果也要好很多。所以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一定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不断培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轻松、效果也更好!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是书面习题,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不多。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们“为考试而学、而做”的局面,使教学实际中仍旧存在着简单地传授,学生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局面。
  作为一线教师,总是听家长说:“孩子作业太多,几乎每天做到十一二点。”也经常听同事说:“作业完成太差,不是没做就是抄答案。”我想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作业布置得是不是合理。记得一位同事要上一节课――《水的污染和水的净化》,她提前布置的作业是:了解你周围水的情况,取一些样品、查阅书刊有关水的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报道。结果出人意料,上课时全班39名学生无一空手来到课堂,有的学生用矿泉水瓶取的水样,有的学生从报纸上剪下了有关的报道,有的学生甚至拿来一本杂志,课上同学们共同分享这么丰富的教育资源,收获会小吗?还有一次,我们讲到“面碱和食盐怎样区分,你可以回家试一试。”结果第二天上课,班上除几个人忘记以外,绝大部分学生都回家亲手做了实验,得出了结论,甚至有的同学把家里的面碱、盐和醋都带来了,要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比找学生说答案要好出不止一点儿吧。所以,我们的学生不但可以在课上主动,课下也同样积极。
  化学是学生在进入初三年级才开始学习的起始学科,所以,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的学习动力,这是由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第一节化学课很重要,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对奇妙的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充分利用化学趣味实验的魅力,准备了“水变牛奶”,“魔棒点灯”等趣味实验,在学生的惊奇声中,一同走进了奇妙的化学世界,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注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用课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图片展示、动画、视频短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用微笑使学生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学习化学,对实验现象兴趣浓厚,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技巧,不知道怎样由表及里、由潜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我们学知识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用而学。所以,现在的化学更趋向于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学生要多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化学知识,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瓶外会有水珠,然后再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的现象――窗花、露珠、瓜子变潮、眼镜模糊……
  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让学生参与其中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果会显著提高。衡量问题质量高低的标准应包括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你提出的问题使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皱眉头,那么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意义了。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我们可以由简单的问题一步一步加深,而不要直冲终点,使学生不知所措,甚至使学生失去信心而放弃学习。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不应使教材内容习题化。如: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对比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如果把以上问题设计成:你能写出哪些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安排和设计可以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探索中学习,克服了简单答题、死记硬背、机械寻找答案的不良现象。
  问题使学生发出疑问,学生的思维是从“疑”开始的,靠“疑”推动的,如果设“疑”适当,学生带着“疑问”学习针对性更强。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首先提出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亲自测定,得出结论。然后小组间交流,比较实验优点与不足,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再去分析实验,这样使学生学得灵活、理解深刻、掌握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尽可能为全体学生创设适宜的自学情境。按照全体学生的认知情况,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一定梯度,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量,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课时的片面性,忽视差生等弊端,使教与学得到互补。
  以上是我从学生学习兴趣、学科特点、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简单看法,希望对同行们能有一点点帮助,愿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