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最受企业追捧的互联网产品(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昊 歌
本报上期文章《2008互联网“新锐利器”(上)》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竞价排名”、“网络加速”、“虚拟主机”三类当前热门的互联网业务,本期将介绍另外三类备受企业追捧的互联网业务。
B2B平台:企业的“虚拟人生”
大多数网民们了解的互联网支付平台是“支付宝”,但对于已经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电子支付平台绝不仅仅只是支付宝,发生交易的地点,也不是淘宝网。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数据中心在2008年1月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07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12500亿元人民币;另一个分析机构iResearch的报告中则称,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21239亿元。数以万亿元计的支付通过网上交易达成,如此庞大的数据,在几年前是否就是难以想象的神话?
尽管2004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万亿美元,但在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将其和中国市场联系起来。当然,这些人中不包括阿里巴巴的马云。2007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马云无疑是最为风光和耀眼的明星,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一举使其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而马云的成功,无疑也是B2B电子商务在中国成功的缩影。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利用互联网进行的B2B电子商务交易已经不再新鲜,甚至有相当多的企业,对于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已然“司空见惯”,不会再如同前几年那样心存犹疑。而提供B2B支付平台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提供商们,也在2007年赚得盆满钵满。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从事B2B业务交易的平台,例如海虹医药、中国制造网、慧聪网、金银岛和中国化工网等,都在2007年“发了大财”。
当然,B2B电子商务平台除了提供交易平台之外,还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支付平台。PayPal、快钱、网银等等国际和国内的各种支付平台,早已和全球的、国内的各大银行关联起来,甚至于,通过支付平台所进行的交易支付,要比国内的跨行交易都来得更便捷了。
当然,B2B电子商务并非尽善尽美了。安全和政策两大未解悬疑,一直困扰着B2B交易平台的运营商们,而物流和支付两大钳制因素,更困扰着在这些交易平台上发展的企业。是否能进一步推出切实可行的扶持B2B电子支付市场发展的政策,将在2008年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一大看点。
商务视频会议:
实现快速沟通
个人视频应用早已经为互联网民所理解、接受和应用。对于普通的互联网聊天者而言,没有视频摄像头,已经嫌落伍了。但对于企业而言,应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议,还是件“奢侈”的事。
企业在应用传统视频会议系统的过程中,面临高额的成本问题,这导致一些专业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商的产品,例如思科、宝利通、腾博的视频会议系统应用,需要企业划拨相当的费用支持――尽管相对而言,这一类专业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例如高清,但是大部分拥有分支机构的中小型企业仍然无力承担其高昂的费用,同时,专业高端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质量、维护人员等其他环节的要求,也让中小型企业在应用时力有不逮。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基于互联网的通用型视频会议系统开始受到中小型企业的关注和欢迎。
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存在两种力量:纯粹利用互联网、通过Web界面向用户提供接入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和介乎这一方式与高端视频会议系统之间的、提供更低成本解决方案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平台。在中国,前者的代表为IpMeeting、QMeeting等,后者的代表则为威速科技(V2)。
根据Wainhouse Research的报告,2008年全球商务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规模将成长到11亿美元左右,但是其中大部分仍然为传统高端视频会议设备商们所拥有,而面向中小企业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的Web界面视频会议业务,则在迅速升温。
以IpMeeting为首的一些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们正在鼓吹新的观点,认为基于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业务是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的典型性业务,而这一描述,也恰恰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视频会议业务,是Web 2.0概念业务的表现形式之一。
智库预测,中国2007年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规模在45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计世资讯的报告则称,2008年视频会议运营业务收入就多达5亿元人民币,视频会议整体市场规模则在34亿元人民币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以SaaS理念的互联网视频会议平台租用市场的规模。
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将会从硬件会议系统搭建逐步向软件会议系统迁移,并最终会走向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应用。和大多数新应用从大型企业开始不同,互联网商务视频会议将从中小型企业开始,逐步影响和渗透到大中型企业当中。未来数年中,该类型应用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缩减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商务IM:
企业新宠
尽管商务IM(即时通信)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其计算方式仍然模糊,但商务IM的概念在2007年已经渐渐成型。
在中国,面向个人的IM市场早已被QQ、MSN垄断,而且QQ的市场占有率在2007年第二季度已经达到79.1%,MSN则为13.4%。虽然在过去的数年中,包括Skype等在内的其他IM产品也开始尝试进入该领域,但前两者的地位似乎已是难以撼动。
随着IM用户的增加,企业应用IM也已经成为主流。尽管有相当部分企业认为,使用IM或许会导致员工工作时间减少,但IM带来的沟通便利性也使得企业在允许或禁止使用IM上较为矛盾。
互联网企业的策略,在作为终端产品的IM上留下了明显的烙印。以娱乐为主的QQ,使得其主要用户虽然有着更高的忠诚度,但是在选择将其作为商务联络工具时心有疑虑。大部分企业目前还认为,在自己的公司主页上留有QQ号码或者MSN地址显得“不够专业”,它们希望能够拥有体现商务形象的IM。
尽管商务IM和当前的普通IM都采取免费策略,但是其背后隐藏的商业机会,足以让有实力参与其中的互联网公司为此激烈竞争。
从目前情形看,阿里旺旺作为商务IM的特征正在被强化。由于阿里旺旺一直以来作为电子商务(个人和企业都是)的IM工具之一,其凭借阿里巴巴B2B平台和淘宝网B2C平台的支撑,在2006年和2007年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阿里巴巴将原来的淘宝旺旺和贸易通整合为阿里旺旺,其迅速崛起为继QQ、MSN之后的IM市场前三甲。
更重要的是,这款IM工具尽管在功能上并没有比前两者有太多的优势,但由于从刚开始就定位于商务领域,目前已经成为网络电子商务的首选IM工具。
腾讯公司在此前曾数次尝试建立面向商务的QQ品牌,未获成功,但有理由相信腾讯不会轻易放弃该市场。2008年腾讯或将和阿里巴巴在商务IM工具领域有新的竞争出现,无论结局如何,这些竞争都将进一步促使企业使用商务IM的热情上升。
换言之,商务IM的使用,或将促使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效率的大幅提升,随后,商务IM潜藏的商业机会也将会渐渐浮出水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9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