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发展趋势下广播记者的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新媒体在我国迅速发展的趋势,对现阶段广播记者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包括获得新闻的及时性降低、内容的质量相对不足、受众相对狭窄、互动性差;并进一步找出了广播记者的转型策略,包括提升综合素养、提升辨伪能力、提升自身修养等,以向全媒体记者、新闻求证者、舆论引导者转型。
  关键词 新媒体;广播记者;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1-0068-02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4G网络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得到快速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我国移动网民达到7.72亿人,普及率为55.8%。而这些移动网民多是中青年,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得新闻信息,各类移动终端包括今日头条、UC等也成为他们获得新闻的首选途径。而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的重要性逐步降低[1]。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广播记者,根据这种趋势,对广播记者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探讨,并找出转型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新媒体发展趋势下广播记者的发展困境
  分析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记者面临着多方面的发展困境。
  1.1 获得新闻的及时性降低
  在新媒体时代,所有的人都有发布新闻的条件。当一件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环境下,是发现者通过电话等方式传递给记者,记者赶到现场,对事件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的记录,并进一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途径进行传递,使得人们了解该事件。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拍摄、录像,并通过自媒体的方式传播出去,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微博的动态、豆瓣的广播等,而看到的好友或粉丝如果觉得有必要,就会转发,迅速传播开来[2]。在这种情况下,广播记者在过去及时获得新闻的优势就已经大打折扣。
  1.2 内容的质量相对不足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一方面是传播的途径倾向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另一方面是全民制作,很多在某方面具有专业性的创作者,或者具有一定灵性的文学爱好者,都加入到自媒体的职业之中,这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的内容,也提升了新闻内容的?质量。
  新媒体极大地发挥了集思广益的特点,使得每个人的创作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在一些移动新闻媒体上,可以阅读和浏览到十分精彩的文字与图片、视频内容,看到十分深刻到位的新闻报道与解读,可以说这是部分广播记者难以企及的。
  1.3 受众相对狭窄
  在过去,人们获得新闻信息主要依赖于电视、报纸和广播,相对于电视与报纸,人们可以手持可以移动的收音机,可以将收音机内置于车中来获得广播信息,更加便捷,因此受众一度呈连续增长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的受众是持续增多的。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更加习惯通过手机获得信息,过去通过听广播的音乐台的需求,现在改成了通过移动音乐App听自己选定的歌单。现阶段广播的受众,只涵盖了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群体和部分习惯听广播的司机等群体,受众越来越狹窄。
  1.4 互动性差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对新闻和各类信息进行评论,比如当我们在UC上看到一条关于车祸的新闻,就可以在其下方的评论区,讨论谁是责任方,表达对受害者的哀痛等;在抖音等视频分享应用上,我们同样可以表达自己对内容的各种看法,同时评论的内容也可以继续被评论,由此形成众说纷纭的讨论区。很多时候,评论区比新闻等信息本身更精彩。
  由此可见,这样自由丰富的互动性,一定程度上给了读者参与的空间,使得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而在广播新闻中,人们只能通过电话接入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对来说体验很差,在一段时间内只有有限的人可以发表看法,且接入本身也比较难以操作。这种互动性强弱的对比,使得广播媒体的受众进一步减少。
  2 广播记者的转型措施分析
  2.1 提升综合素养,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前文已述,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年少群体更愿意通过UC、今日头条等移动新闻软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等获得新闻,而信息的具体形式也不再局限与文字与声音,是将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进行了综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广播记者的角色的重要性就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广播记者就应当积极地适应新媒体的趋势,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定位。所以,广播记者就需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突破过去的单一记者定位,不再拘束在采访和播报,要立足新媒体的思维和观念,培养综合能力,利用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新闻整合能力,向全媒体记者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其一,需要改变过去的观念。在新媒体没有兴起之前,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具有重要的地位,记者如果具有较快的采访效率,具有较好的文笔和播报能力,就很容易获得行业和群众的认可。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全民均可以进行创作,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环境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广播记者仅仅拥有文笔和播报能力是不足的,对此他们应当进一步认清新媒体环境,主动寻求突破,改变过去的观念。其二,提升综合能力。在新媒体发展成为新的趋势下,广播记者需要认清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并根据新媒体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广播记者不仅需要有相应的采访技巧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掌握文字的编排技巧,摄影能力,剪辑能力,内容制作技巧等,从过去传统的文字语音记者,转化为多功能的全媒体型的记者。
  2.2 提升辨伪能力,向新闻求证者转型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所有的新闻内容都经过记者和编辑的审核,因此新闻的真实性能够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可信度较高。但在新媒体的带动下,全民都可以进行新闻的发布,这就造成了很多发布者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没有能力辨识真假,进行了假信息的发布,混淆视听,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广播记者负起责任来,对这些虚假信息和谣言进行及时有效地甄别,以明视听,并由此树立起正规新闻媒体的地位,向新闻求证者转型。首先,要尽量渗入到基层和一线。对于传统广播记者而言,其核心职能是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而真实的新闻无疑需要去现场,到基层,需要深入到群众的生活现场中去。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带动下,新闻事件被发现和传播的速度是惊人的,这就需要传统广播记者放下优越的办公室环境,及时地深入到一线中去,更快地获得最新的信息,以掌握新闻报道的先机。其次,需要对新闻线索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在网络媒体的带动下,舆论环境十分复杂,一些新闻被反复炒作;一些图片和视频有可能是后期制作和剪辑出来的,有失公正;有些则是以讹传讹。对于这些新闻,传统广播记者应当对其线索进行仔细地辨别,找到出处,对图片和视频等修改的痕迹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其漏洞,以正视听。对于一些自媒体作者发布的一些具有偏激和片面的信息,则应当进行纠正,使得新闻更加客观。
  2.3 提高自身素养,向舆论引导者转型
  新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其也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很多“大V”在获得很多粉丝的同时,也开始利用舆论的特点,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舆论的制造和引导,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近期饱受批评的“咪蒙”,就经常根据伪女权主义者的心理特点,制造拜金主义和女人至上舆论,不利于社会和谐安定。作为传统广播记者,有必要对这些舆论进行合理引导,基于传统广播电台的权威性,使得公众更加信任。首先,广播记者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新媒体的带动下,想更好地引导群众舆论,所做的事情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通过一定的操作将有害信息进行尽快屏蔽,比如投诉等;更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对于网络上的各路新闻和舆论,要理性分析,不能跟风。对于不良舆论,广播记者应当勇于指正,发出正确的声音,发出理性的声音,把正确的、高品质的信息提供给公众,由此利用传统广播电台的公信力,赢得舆论的认可。其次,需要根据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传递积极的信息。一些自媒体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有意地去追求负面新闻,夸大事实,寻求猎奇信息,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作为广播记者,应当积极倡导信息的正能量,引导公众的理性思考,促使他们树立与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发挥纸媒的社会价值。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基于全民创作和传播的机制,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广播记者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广播记者应当正面困难,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素质,向全媒体记者、新闻信息求证者、舆论引导者转型,熟练运用新媒体的表达和传播方式进行客观事实报道,推动传统广播进一步发展,这样才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崔玉玲.新媒体背景下记者面临的伦理冲突与对策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8(11):111-112.
  [2]刘珂.新媒体背景下报社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探究[J].新闻传播,2018(22):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39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