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山区水稻绿色轻简栽培及减药控害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在介绍霍山县山区水稻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稻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和减药控害技术,以期为提高当地水稻绿色种植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轻简栽培;减药控害;安徽霍山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2-0042-01
霍山县是安徽省西部的一个山区农业县,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1.33万hm2,分为丘陵平畈区、低山区、中山区3种区域类型。山区种植以众多的小农户为主,户均面积小,田块较分散,产量低,主要满足自用口粮需求。山区水稻生产简单粗放,小农户对病虫害发生特点把握不准,防控不科学,乱用药、滥用药,或者种后不管,放任病虫危害,往往是既耗费了工时,产量又低,所产粮食难以满足自用。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提炼了适合山区的水稻绿色轻简栽培及减药控害技术,以期指导生产。
1 山区水稻生产现状
一是种植区域分散,以小农户为主。低山区、中山区水田面积约5 333.33 hm2,分布在全县10多个乡镇,少有6.67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水田,以梯田、山冲田、冷浸田为主,单个田块较小。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多数是贫困户、留守弱劳动力户。二是水田基础条件较差,难以支撑高产。梯田耕作层较浅,保水保肥力较弱,冷浸田长期沤水,土壤温度低,不利于水稻生长。此外,山区光热条件也不足,制约了水稻生产。三是生产管理简单粗放,产量较低。山区基本上一季中稻,以杂交稻品种为主,兼有少量常规稻品种,平均产量4 500~6 000 kg/hm2。品种运用不合理,没有做到因户因田选种使用。肥水运筹不科学,移栽大田后,肥料、农药、除草剂“一炮轰”,没有根据苗情、病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随意施肥、施药,或者放任不管,出现缺肥缺水、病虫危害,造成穗期有效穗数不足,影响到当季收成。
2 绿色轻简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用
选用高产、稳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品种,合理品种轮换与搭配使用。低山区选用生育期130~140 d的品种,中山区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大田用种量15.00~18.75 kg/hm2。
2.2 苗床整做及播种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深厚的菜园地或旱地作苗床。每667 m2本田需苗床20~30 m2。苗床整地前,施入适量三元配方肥,旱做旱整,做到畦平、土碎、无残茬杂草。畦床成形,在畦面10 cm表层土均匀混施入适量壮秧剂,播种前浇透苗床水。播期4月中旬后,中山区适当推迟。播前晒种、浸种处理,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摊晾备播。均匀播种,播后压谷、覆土、不露籽[1]。
2.3 苗床管理
旱育壮秧,二叶期后发现卷叶时可于傍晚浇水,不宜水养或湿养,雨天及时排去畦沟积水。追肥以培肥苗床、施足床肥为主,秧苗叶色褪淡缺肥时,追施1%尿素液,施后清水洗苗。
2.4 大田管理
山区水稻种植目标产量6 750~7 500 kg/hm2。移栽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栽植密度25.5万~30.0万穴/hm2,每穴4~5个茎蘖苗,基本苗达120万株/hm2,穗期有效穗225万~240万穗/hm2。
2.4.1 肥料運用。肥足素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以基肥为主,少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目标产量7 500 kg/hm2时,纯N施用量不少于150 kg/hm2,氮、磷、钾比例因田而异,山冲冷浸田增施锌肥等中微量元素肥。
2.4.2 水浆管理。采取“薄水移栽,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干湿交替间歇灌溉,活熟到老”的原则。前期薄水促蘖,中期总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90%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拔节后及时复水,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田间保持湿润[2-3]。
3 减药控害技术
山区水稻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稻象甲、负泥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其中二化螟、稻蓟马、稻象甲、稻瘟病、稻曲病等常年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减药控害技术策略,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因地制宜应用农业防控、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配套技术措施,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
3.1 培健抗逆与生态调控
培育构建健壮群体,有效调控田间小生态环境,增强水稻植株抗(耐)病虫害能力。一是优选抗性较好的对路品种。山区稻叶瘟、稻穗瘟常发、重发,选用适宜的高抗稻瘟病品种,单一抗性品种在当地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二是培健强抗逆。大田翻耕灌深水,灭杀越冬代二化螟。适期播种移栽,水稻敏感生育期尽可能与病虫多发期避开。合理密植,采用宽行窄株栽植,科学运筹肥水,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三是调控田间良好小生态。分蘖期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3.2 施送嫁药
移栽前2~3 d,优选长持效药剂均匀喷雾畦床秧苗,施送嫁药(带药下田),主要预防本田前期(栽后1个月)的二化螟、稻蓟马、灰飞虱、稻象甲、稻瘟病等病虫害,减少本田前期用药,兼治畦床秧苗后期病虫害。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呋虫胺、噻虫胺、吡蚜酮等,杀菌剂可选用咪鲜胺、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合理组配药剂施用。 3.3 破口前总体预防
破口前预防性综合用药,主要针对水稻穗期稻穗瘟、稻曲病等。一是要把握施药适期及时机。预防稻穗瘟在水稻破口前3~5 d喷药;预防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0~15 d,即叶枕平期喷药;同时,预防稻穗瘟、稻曲病,因两病的最佳施药适期不同,可在水稻破口前7~10 d喷药,1周后视天气情况再补施1次。施药时机由于受天气制约,要抓住无雨、无大风天喷药到位。二是要选好对路药剂。预防稻穗瘟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三环唑、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预防稻曲病选用戊唑醇、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噻呋·嘧苷素、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药剂,合理搭配药剂均匀喷雾。
3.4 应急达标防治
分蘖期发生稻叶瘟,穗期突发稻飞虱,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开展应急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减少对分蘖期田间天敌的影响,避免穗期稻谷农药残留。防治指标:稻叶瘟病叶率达3%~5%;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 000头,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 500头[4]。
4 结语
霍山县山区水稻种植分散,基本是千家万户小农生产,推广水稻绿色轻简栽培和减药防控病虫害,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技术措施。一是适应当前劳动力现状要求。种植业者多是农村留守老人及妇女,生产技能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推广应用轻简栽培及减药控害技术,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三是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要求。推进水稻生产节肥节药行动,有效减少施药次数、施药量,避免乱用药、滥用药。四是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推行代耕代收、代防代治等,解决无劳动力户、外出打工户以及留守弱劳动力户生产经营困难。
5 参考文献
[1] 胡小荡,胡雅杰.水稻轻简栽培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13,28(5):1-5.
[2] 韓劲涛,唐曹甲子.水稻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总结[J].农业与技术,2017,37(3):100-101.
[3] 黄次伟,钱久谦,葛为彬,等.轻简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J].浙江农业学报,1999(6):287-292.
[4] 赖添奎,吴新洪,邹岳威.水稻减药控害技术推广策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7,11(2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