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对日常生活及传统媒体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摄影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从手机摄影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它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两方面探讨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手机摄影;社交媒体;传统媒体;新闻摄影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39-0150-02
1手机摄影的诞生
第一部能拍照的手机是由韩国三星公司制作,于2000年推出的,但是该款手机的摄像头和手机部件如果从根本上讲是独立的。同年9月份,由夏普公司和日本移动运营商J-PHONE联合在日本推出了夏普J SH04,实现了电子发送照片的功能,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第一部真正的能够拍照的手机。当时这部手机的分辨率只有11万像素,同时由于人们的固有使用理念,认为手机仅仅只是通话工具,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2003年夏普公司又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百万级像素的摄影手机,手机生产商们看到了内置摄像头的重要性后,纷纷生产具备摄影功能的手机,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手机的拍摄功能不断提升,现在已经成为手机的最基本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自动对焦、防抖动、脸部识别功能等,手机摄影更是成为广大手机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手机更加便于携带,容易上手。在生活中人们随时可以拿出手机进行拍摄,通过分享增进朋友问彼此的感情交流,使手机摄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更好的沟通平台。
2生活中的手机摄影
在当今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的时代,手机像素的疾速提升,WiFi、4G、5G网络的普及以及手机的随手拍摄性能,为拍摄者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满足了大家张扬个性,传播自我的心理需求。
在过去传统的大众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相互之间是固定的传与受的关系,前者主动传播给后者,传播者具有垄断性地位。手机媒体却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模式,使获得和传播信息机会逐渐向均衡的方向而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跨入了自媒体时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用户完全都可能成为自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有趣的生活片段。在博客、个人微博、微信、QQ空问等主要社会化媒介中,随时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成为其主要的基本功能。照片、视频的说服力往往要強于语言,因此人们更喜欢在文字后配一张图片或视频来增强直观效果,更具有说服力。
当今手机摄影仿佛与流行文化有了日益增多的交集,似乎每一秒钟都会有大量的照片被拍摄出来,并且被快速分享到社交网上。从孩童到老人都会使用手机拍照,摄影的门槛已然变得越来越低了。当今的智能手机能够从拍摄参数调整做到后期图片的处理,完全一手包办。在我们的周围,使用手机摄影的人比比皆是,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许多精彩的瞬间成为永久的记忆。当今时代每个人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理念,随时随地抓住生活中的灵感,真实的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与此同时手机拍摄功能与互联网的结合也使普通百姓对荧幕的向往感得到满足,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大大增加了普通人群的上镜率。
另外手机摄影满足了人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要求,缩短了个体与社会的距离。普通市民都可以随手拍下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有效的大众社会活动,同时也可以投入到政府事务当中,比如手机随手拍功能让政府工作人员处于手机拍摄的监督之下,帮助老百姓更好地实现监督权。
3手机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3.1手机摄影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2005年伦敦地铁发生了爆炸事件,当时在场的乘客亚历山大·查德威克用手机拍下爆炸后的现场照片,后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这幅照片。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首次在传统媒体的头版出现,这一天也被称为“改变新闻摄影历史的日子”,意味着手机新闻摄影的时代宣告来临。
2011年,《纽约时报》记者Damon Winter用手机拍摄的摄影作品《一名步兵的生活》在国际年度摄影比赛中获得新闻组三等奖。2012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由战地摄影师Benjamin Lowy手机拍摄的飓风“桑迪”席卷美国的照片。在国内《京华时报》2005年刊登了北京地铁大火图片,是最早刊登突发新闻事件中手机新闻图片的,随后各大纸媒也纷纷采用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在“9·11”事件、“5·12”汶川大地震、“9·27”地铁追尾事故、“4·20”芦山地震、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手机摄影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场群众用手机拍摄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视频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突发新闻事件采用的珍贵图片和视频资料,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突发事件的过程。因此,在很多突发新闻事件,在场群众拍下的图片和视频,记载下转瞬即逝的突发事件场景,弥补了专业摄影记者不能够及时赶到、拍不到第一现场造成的遗憾。
此外在突发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问,手机摄影数字化的快速传播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极高的时效性。手机拍摄的现场照片和视频完全能够实现即拍、即传、即编,让新闻第一现场的情况及时得到展现。
3.2手机摄影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现今进入全媒体时代,全民参与手机摄影,人人都是摄像师。伴随着3D动画、短视频、无人机拍摄等新的数字影像技术的崛起,传统的新闻摄影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以前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现场就是唯一的新闻来源,传播途径也是单一的。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通讯的飞速发展,广大网民随时能够成为突发事件的目击者和传播者,通过转发、评论推动事件成为热点话题,信息已实现跨平台自由流动。受地域和时间影响,传统新闻摄影常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迫切需求。而手机能够做到直播事件动态现场,实现了即时性传播。目前很多记者开始使用手机进行直播、现场连线、现场播报等任务。
手机摄影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垄断,使传统媒体的控制地位受到挑战,而从另一方面看也缩短了传统媒体和受众的话语距离。随处都在的手机用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转瞬即逝的突发事件中,专业不专业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民众参与报道传播新闻事件打破了以往由上至下的线性传播模式,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为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媒体可以更好的引导,同时发布的信息通过手机和社交网络迅速传播蔓延,新闻信息无法隐瞒,趋向透明公开,对媒体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传统媒体要走出困境,必须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自身多年来积累的资源和成熟专业的技术团队,增进不同媒介与平台之问的联系和协作。
3.3手机摄影的欠缺和负面影响
尽管手机摄影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负面影响。目前智能手机都具备拍照功能,大部分已经接近单反相机的拍摄性能,但是手机在画质、清晰度、镜头、像素和感光元件等方面,与专业相机相比还存在不足,成像达不到专业水平。在时政新闻以及大型体育比赛报道等,对于一些画面要求高的新闻拍摄达不到要求。此外专业摄影记者能够更全面、更真实、更专业地选择新闻摄影报道的视角,能从新闻人的角度更客观全面地呈现事件的全貌。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可以做到立体化、全方位地进行新闻图片构建,通过新闻图片故事的撰写、后期的合理剪辑,使新闻报道更加精致,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使受众在短时问内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完整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深刻揭示所要表达的主题。而非专业的摄影者,则是对新闻现场的纯粹记录,可能造成信息不全面。由于追求传播速度,容易造成片面性、甚至反面记录。更严重的是普通手机用户在面对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时,直接把拍摄到的画面上传到网络,各个环节没有严格监管,不受道德约束,可能传播不良信息,造成内容片面性或者不真实。
如何正确地引导和规范手机摄影报道?首先要树立社会责任感,秉承客观报道的理念,遵循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客观记录事实真相,提升公民的新闻摄影素养。此外,要制定完善手机新闻摄影的法律监督机制。对于那些侵犯他人隐私、肖像权,以及充满血腥、恐怖、黄色暴力的图片和视频,都不宜拍摄。同时也要考虑到视觉传播的社会效果,不要产生负面影响。
由古至今,人类智慧的启迪和文明的传承无疑离不开传播。现今世界人们更加渴望大信息量传播。当影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在传播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重时,可以预测,它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就像100多年前,惊叹于相机发明的人们怎么会预料到现在数码摄影时代的来临,今天我们似乎也很难想象这部小小的手机能够带着摄影走向多么遥远的未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8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