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省槟榔椰心叶甲的形态特征,阐述其发生症状,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槟榔椰心叶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槟榔;椰心叶甲;形态特征;发生症状;防治对策;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S4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11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槟榔是象征海南省的“形象树”,也是海南省生态环境的“生态树”。槟榔是海南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据统计,2018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收获面积超过7.3万hm2。槟榔产业已成为海南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椰心叶甲是一种危险性、外来的有害生物[1],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2002年在海口市椰子树上首次发现椰心叶甲,后迅速为害除椰子树外的棕榈科其他树种。近年来,槟榔椰心叶甲在海南省各地发生频繁,扩散蔓延快,造成槟榔大面积受害,对槟榔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了槟榔的产量以及农民的收入。尽管政府近几年来对槟榔椰心叶甲的防治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椰心叶甲的危害仍然在持续发生和扩展。近年来调查发现,椰心叶甲在海南省琼海、文昌、万宁、定安等地槟榔上的发生危害程度日趋严重,扩散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先为害最幼嫩的心叶,严重时心叶类似火烧,影响了槟榔的正常生长。受害槟榔产量减少,有的槟榔园已暴发流行成灾,严重的槟榔园只见槟榔树干,不见槟榔树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椰心叶甲的入侵破坏了海南独特的“形象树”,影响了海南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为保障槟榔产业健康持续生长,提高槟榔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槟榔椰心叶甲的防治。
1 形态特征
槟榔椰心叶甲全生育期经过4个虫态,即成虫、卵、幼虫、蛹。成虫,体扁平狭长,雄虫比雌虫略小,体长8~10 mm,宽2 mm左右,头部呈红黑色,鞘翅两侧基部平行,后渐宽,中后部最宽,往端部收窄,末端稍平截;卵,椭圆形,褐色,长1.5 mm,宽1.0 mm,卵上表面有蜂窝状平凸起;幼虫,一般有5龄,白色至乳白色;蛹,与幼虫相似,长10.5 mm,宽2.5 mm,但个体稍粗[3]。
2 发生症状
槟榔椰心叶甲主要潜藏于槟榔的未展开心叶,树干高,不易发现。主要以成虫、幼虫在未展开的心叶上取食叶脉表皮薄壁组织,留下狭长的褐色条纹,心叶展开后呈大型褐色坏死条斑,叶片皱缩、卷曲、枯萎,撕开被害叶表面可见破裂虫道和虫体排泄物。受害初期叶尖下垂干枯,后期叶片枯萎,褐色顶冠[2],影响了槟榔的正常生长,直至茎干变细后植株死亡。发生初期若不及时跟踪防治,2年后槟榔树会变成无叶的光头杆。
3 发生原因
一是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槟榔椰心叶甲的繁殖生长。二是槟榔是热带棕榈科经济植物,椰心叶甲是棕榈科植物的最主要寄主,有利于槟榔椰心叶甲扩散发展。三是椰心叶甲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向近距离扩散发展,特别是遇到台风时传播速度更快。另外,各虫态均可随寄主种苗通过调运向异地迁移远距离传播发展,加之不及时、不持续的防治,有利于槟榔椰心叶甲的扩散发展。
4 椰心叶甲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植管理者的思想保守,以为槟榔椰心叶甲的危害属正常,不会影响槟榔生长。加之对椰心叶甲的认识不够,不听从农技人员的指导,存在轻视防治的侥幸心理。二是种植户防治槟榔椰心叶甲使用药物不科学,防治技术水平不高。不及时、不持续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种植区域不连片的农户防治时间不统一,导致椰心叶甲发生危害的面积不断扩大。
5 综合防治对策
5.1 建立健全普查监测
以市、县为普查单位,组织农技人员查清棕榈科植物种植区域,查清椰心叶甲的发生地点、面积、染虫范围和危害程度。根据发生危害的程度设置感染区、封锁隔离区、非感染区监测点。普查监测能及时发现和掌握椰心叶甲的动态变化,摸清椰心叶甲的发生危害情况,为防治提供了可靠信息,利于控制椰心叶甲的扩散蔓延,实现早发现、早防治,切断扩散发展。
5.2 植物检疫,切断虫源传播
对棕榈科植物的省内跨区调入、调出需进行检疫,禁止省外棕榈科植物的违規调入,对疫情发生区棕榈科植物禁止外调,特别是在疫情发生严重区还未解除之前禁止种植棕榈科植物。同时,开展疫情普查,切断虫源传播。
5.3 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对严重的染虫株进行清理并砍伐销毁,控制椰心叶甲的繁殖发展,切断虫源传播,降低虫口密度。 5.4 化学防治
在椰心叶甲发生危害的过程中,幼虫、成虫、卵和蛹都藏于心叶内,时间一长易导致病害发生。在发生时各种虫态都存在,只杀灭成虫,后期卵依然会孵化,产生破坏力。为了彻底防治,使持效期更长,根据多年试验实践,建议在发生危害区域将杀虫、杀卵、杀菌的药剂一起混合喷施,如将高效氯氰菊酯、银农威、吡丙醚、乐斯本、中生菌素、加收米等农药轮换使用,按商品药使用浓度要求稀释,均匀喷洒,并淋灌于植株心叶处,将藏在心叶内的虫、卵杀死。在发生初期或发生前使用,预防效果更好。在暴发期间隔7 d喷1次,连续2次用药防治,可克服椰心叶甲世代重叠度高的问题,增加防治持效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虫口基数。对感染区、封锁隔离区需持续防治,视发生情况按月、按季度进行防治。可采用挂药包防治法,即将装有内吸性杀虫杀卵剂和杀菌剂的布袋悬挂在槟榔心叶上,通过雾水及雨水渗透药包后滴在心叶上,让心叶内吸药剂,椰心叶甲取食心叶后死亡。挂药包法无雾无喷灌,无滴飘污染,对环境污染小,且药效期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防治方法。由于椰心叶甲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危害,且有较长的潜伏期,因而全年视情况需要持续进行化学防治。
5.5 生物防治
目前,海南省多地释放了椰心叶甲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主要有姬小蜂和啮小蜂,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减少了受害槟榔上的虫口密度。椰心叶甲寄生蜂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 2004年先后从越南和台湾引进,现已建立了寄生蜂天敌工厂,日生产寄生蜂可达到40万~50万头。研究表明,释放寄生蜂是一种椰心叶甲最有效、最安全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控制过程[4]。
5.6 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
槟榔椰心叶甲发生速度快、扩散快、危害大,槟榔种植在平地山岭等不同的坡度上,树体高,这对槟榔椰心叶甲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示范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大面积统防统治的防治成效显著。海南农飞客从2015年6月开始在槟榔上飞防作业,根据危害的程度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对发生区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改变农户传统喷药方式,同时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组织化程度。应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人的生命安全不构成威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节约了农业投入成本,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6 结语
综上所述,槟榔椰心叶甲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加强防治,槟榔椰心叶甲的继续扩散蔓延将严重影响槟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海南省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此,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大危害情况宣传力度的同时,组织对其他棕榈科植物的普查监测,并组织统防统治,同时结合科学管理,使槟榔产量和农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
7 参考文献
[1] 莫景瑜,符永刚,郑奋,等.文昌市槟榔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南方农业,2018,12(31):30-31.
[2] 覃伟权,陈思婷,黄山春,等.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1):46-47.
[3] 黄山春,覃伟权,李朝绪,等.海南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葉甲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1):41-44.
[4] 覃伟权,朱辉,黄山春,等.万宁市槟榔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2):8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