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宫粉紫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几年,随着泉州市城市绿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宫粉紫荆栽植数量不断增加,病虫害也逐年增多。本文探讨了宫粉紫荆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主要防治方法,以期为泉州市宫粉紫荆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宫粉紫荆;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091-01
  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别名洋紫荆、宫粉羊蹄甲、红花紫荆等。宫粉紫荆为落叶乔木,整树形态呈扩展形,高度可达7 m[1];在泉州地区花期一般为1—3月,先花后叶,花大,花形如蝶,紫红色、白色或淡红色[2],花期时花开满树,绚烂夺目,蔚为壮观,深受市民喜爱。近年来,随着泉州市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宫粉紫荆因具有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花量巨大且美观等特点,栽植规模和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病虫害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也逐年增加。本文主要探讨了宫粉紫荆角斑病、叶枯病、大蓑蛾、褐边绿刺蛾、蚜虫等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1    角斑病
  1.1    危害症状
  角斑病由半知菌类尾孢霉菌和紫荆粗尾孢霉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叶片。泉州市该病发生较普遍,雨季尤甚。发病后病斑呈黄褐色至深红褐色不规则多角形,后期病斑上常着生墨绿色或黑褐色霉点。
  1.2    发病规律
  角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未落尽的叶片上越冬。泉州市一般在展叶后即可见到病叶,6—10月达到发病高峰。该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感染,多雨季节发病更为严重。
  1.3    防治方法
  平时加强管理养护,增施有机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树体抗病性;在不影响整体景观前提下,加强植株管理,合理控制植株密度;秋季及时清除落叶和未落尽残叶,集中焚烧,减少病源;展叶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间隔1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    叶枯病
  2.1    危害症状
  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由叶片边缘始发。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呈现红褐色圆形病斑,后病斑渐合并为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面积可发展到叶片面积的1/3~1/2,甚至整片叶片呈红褐色枯萎。
  2.2    发病规律
  叶枯病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寄生能力较强,春季温度升高叶片展开后便可发病。泉州地区4月中旬即可见到病叶,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畅时更易发病。
  2.3    防治方法
  一是控病源。秋季彻底清除落地病叶,集中烧毁,消除发病源头。二是早预防。展叶后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1 000倍液喷雾,每10 d喷1次,连喷2~3次,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三是早治疗。在日常养护过程中留心观察,一旦发现发病苗头,可选用必菌杀800~1 000倍液喷防,间隔1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病严重时,用喷克菌2 000~3 000倍液进行喷防,间隔1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抑制病菌向其他植株蔓延。
  3    大蓑蛾
  3.1    危害症状
  大蓑蛾以幼虫在护囊内附着于植株枝条上越冬。泉州市大蓑蛾幼虫在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叶片,此时幼虫多为3~4齡幼虫,少见老熟幼虫,食量大。大蓑蛾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局部枝叶全无,导致植株死亡。
  3.2    防治方法
  可采用人工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法。一是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防治方法。日常养护时多加观察,发现虫囊及时摘除并烧毁,可有效降低虫源数,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3]。二是药物防治。幼虫进入3龄前药物防治效果较好,可在幼虫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防治,喷洒药物时注意保护大腿蜂等天敌昆虫。
  4    蚜虫
  4.1    危害症状
  蚜虫繁殖速度快,常为害植株的嫩叶、嫩芽,吸食汁液,造成植株叶片皱缩、植株生长缓慢;另外,蚜虫与蚂蚁是共生关系,蚜虫分泌的蜜露会招来蚁类,传播其他病害[4]。因此,要抓住防治适期,及时防治。
  4.2    防治方法
  主要采取药剂防治,虫害发生时可采用吡虫啉系列产品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蚜虫可随风迁移,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施药效果更好;喷药时尽量在不同路段同时施药,防止迁移。
  5    褐边绿刺蛾
  5.1    症状
  泉州地区最早在4月即可发现幼虫活动,主要为害植株嫩叶、嫩芽。老龄幼虫危害严重时叶片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植株营养生长和绿化景观观赏性。
  5.2    防治方法
  褐边绿刺蛾卵一般排列成块状或分散分布在叶片背面,在秋冬养护时可留心观察植株和枝条上是否有虫卵块或附着虫卵的叶片,一旦发现及时摘除并烧毁,可有效降低虫源数;也可利用低龄幼虫聚集的特点,及时摘除低龄幼虫聚集的叶片并销毁,可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天敌。药剂防治主要在幼虫发生期进行,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900倍液或90%巴丹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防治。
  6    参考文献
  [1] 涂桂永.宫粉紫荆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4):146.
  [2] 黄伟锋,黄雁婷,李艺伟.3种羊蹄甲属乔木的形态辨识[J].中国园艺文摘,2013(9):153-154.
  [3] 陶卉.厦门绿化树害虫大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5):25-27.
  [4] 马骁勇,林秀莲,阮凌暄,等.宫粉紫荆栽培技术规程[J].园艺与种苗,2016(6):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3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