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新安 李耀立 刘福久
摘要 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丰花1号花生在东海县的最佳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9 cm×40 cm,每穴2苗,种植13.514万穴/hm2左右。此密度下,花生植株长势良好,群体优势明显,最容易获得高产。
关键词 花生;丰花1号;种植密度;经济性状;产量;影响;江苏东海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70-01
花生是东海县传统优势产业,针对该地区花生老品种亟需更新的实际,东海县农业委员会及有关乡镇及时引进以丰花1号为主的生育期适中、稳产、高产的花生新品种[1-2]。2011年东海县牛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对丰花1号花生新品种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得出适宜东海地区种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大面积示范、推广该品种提供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花生品种为丰花1号。试验设在东海县牛山镇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地地势平坦,能排能灌,土壤为白浆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甘薯,产量为33.75 t/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株行距24 cm×40 cm,种植10.638万穴/hm2(A);株行距21cm×40 cm,种植12.195万穴/hm2(B);株行距19 cm×40 cm,种植13.514万穴/hm2(C);株行距17 cm×40 cm,种植15.152万穴/hm2(D);株行距15 cm×40 cm,种植16.667万穴/hm2(E)。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 m2(3 m×4 m)。每个小区播种10行,每穴播3粒,留2根苗。
1.3 试验方法
2011年5月4日播种,于起垄前一次性全层施土杂肥37.5 t/hm2、45%复合肥(15-15-15)600 kg/hm2,然后用旋耕机旋耕整平。播种时按试验设计的株行距和栽植株数进行操作。5月5日用50%乙草胺(昆山产)3 L/hm2,对水900 kg喷雾防除杂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花生于9月15―17日收获。成熟期进行考种,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分小区进行收获,称产,取样晒干、计算干率,折合成小区荚果干重[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丰花1号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千克果数和有效枝长逐渐增加,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结果枝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等逐渐减少,各处理间有效节数差异不大。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花生荚果产量以处理A最低,为6 333.33 kg/hm2;处理C产量最高,为6 861.11 kg/hm2,较处理A增产527.78 kg/hm2,增幅8.33%;处理B产量第2位,为6 638.89 kg/hm2,较处理A增产305.56 kg/hm2,增幅4.82%;处理D第3位,为6 583.33 kg/hm2,较处理A增产250.00 kg/hm2,增幅3.95%;处理E第4位,为6 416.67 kg/hm2,较处理A增产83.34 kg/hm2,增幅1.32%。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C与处理A、处理B、处理D、处理E差异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A、处理E差异极显著,处理D与处理A、处理E差异显著,处理A与处理E间无显著差异(表2)。由此表明,丰花1号在东海县的最佳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9 cm×40 cm,栽植13.514万穴/hm2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东海县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东海县推广种植丰花1号花生新品种的最佳的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9 cm×40 cm,每穴2苗,种植13.514万穴/hm2左右。在此种植密度下,花生植株长势良好,群体优势明显,最容易获得高产。丰花1号要实现高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其关键性的技术措施,密度过大,易造成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过盛、过密,不仅容易生病,而且不利花生扎针结果,易造成果数、果重、果仁下降,产量和品质降低;密度过稀,虽然百果重有所增加,但花生总果数偏少,无法达到高产[4-6]。
4 参考文献
[1] 张佃文,杨善伟,韩琴,等.大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在春夏播试验中的产量表现[J].花生学报,2003,32(S1):238-240.
[2] 曹耿全,李凤兰,张为社,等.大花生丰花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36.
[3] 孙廪召,刘巧,胡必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丰花1号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07.
[4] 于洪全.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46-47.
[5] 殷冬梅,张新友,汤丰收,等.不同播期、密度对豫花14号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2(3):22-23.
[6] 周彦忠,李才华,刘平.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对播期、密度的适应性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7(4):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1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