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襄阳市蔬菜生产提档升级的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丹 母俊 宿秀丽 温海霞

  摘要:襄阳市作为全国农业大市,其蔬菜生产也成为全市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门类。面对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薄弱,菜农文化水平低、素质差,蔬菜产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力差,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营销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问题,围绕如何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全面提高菜农的劳动技能、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促进襄阳市的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蔬菜生产;提档升级;对策;襄阳市
  中图分类号:S63-33(633XY)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139-03
  
  Ideas on the Upgrading of Xiangyang City Vegetable Production
  
  CHEN Dan,MU Jun,SU Xiu-li,WEN Hai-xia
  (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angyang 441057,Hubei,China)
  
  Abstract: As an big agricultural city,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Xiangyang city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infrastructure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low leve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w vegetable industry intensific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imperfect extens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 on, Xiangyang c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policy guiding, establish and impro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improve labor skills, strengthen the radiation power of bibcock enterprise in order to promote Xiangyang vegetable industry.
  Key words: vegetable production; upgrading; countermeasure; Xiangyang city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技术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1]。目前,襄阳市作为全国农业大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加快蔬菜生产的提档升级,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蔬菜生产现状
  近年来,襄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丰富市民菜篮子、增加菜农收入为目标,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市场均衡有效供给、生产良好快速发展的可喜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1 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2010年襄阳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3.37万hm2,占全省蔬菜面积的11.2%;蔬菜总产量由2005年的39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20万t;蔬菜生产总产值由2005年的3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9.8亿元;全市人均消费蔬菜量由2005年的219 kg上升到2010年的274 kg。
  1.2 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
  襄阳市已形成了“两区一带”的蔬菜产业格局,即以襄城区近郊乡(镇)为主体的城郊精细蔬菜产区;以保康县龙坪镇等为核心的西部高山、二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区;以谷城、老河口、襄州、宜城等汉江沿岸县(市、区)的乡(镇)为主的百里汉江优质蔬菜、瓜果种植带。全市在“十一五”末新发展蔬菜专业化生产基地1.54万hm2,占全市蔬菜复播面积的11.5%,形成了山药、红萝卜、大白菜、马铃薯、西甜瓜、豇豆、大头菜、辣椒、魔芋、食用菌等十类蔬菜生产基地[2]。
  1.3 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农产品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3]。襄阳市在2010年启动了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方案,设置了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15个,建立了市、县(区)两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站7个。制定推广了结球甘蓝、豇豆、山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25个地市级地方标准,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了2.62万hm2;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68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9个,绿色食品49个。全市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8%,比2005年高出了14个百分点。目前已开始进行基地检测、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等试点工作。
  1.4 产业特色优势逐步显现
  襄阳市蔬菜在参与大流通、大循环中取得了较强的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了襄阳大头菜、襄阳大山食用菌、汉江流域山药、双沟和张家集马铃薯、宜城孔湾大白菜、南漳金皇冠辣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其中襄阳大山公司的食用菌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出口量达到4 500 t,成为湖北省食用菌出口大户之一。汉江流域山药的种植面积发展到7 200 hm2,产量达55.8万t。
  1.5 市场营销体系日臻完善
  襄阳市建有产地批发市场13个,农贸市场181个,专业性批发市场3个,年蔬菜交易量达到330万t;其中襄阳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了75万t。目前,全市马路市场交易量151.8万t,占全市蔬菜交易量的46%;集贸市场交易量141.9万t,占全市蔬菜交易量的43%,超市蔬菜交易量29.7万t,占全市蔬菜交易量的9%,净菜配送入户和蔬菜生产基地与超市对接日益频繁。
  1.6 产业化程度提高
  产业集群理论是波特马歇尔“地区专业化产业集中”概念的延伸与发展[4]。结合襄阳市实际来看,注册资金在百万元以上的蔬菜企业有28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年蔬菜加工、销售能力达90万t,占蔬菜产业综合总产量的21.4%;蔬菜产品加工总产值16亿元,占蔬菜产业总产值的16.8%;其中鼎顺实业年加工大头菜1.2万t,产值2.8亿元;宜城同心园公司年加工冬瓜600 t,产值640万元。全市已建立菜农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1家,会员(社员)有1 385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拥有基地面积3 067 hm2。
  1.7 种菜比较效益逐年提高
  2005年到2010年的露地蔬菜每公顷年收入由45 000元左右提高到67 500元左右;大棚蔬菜每公顷年收入由75 000元提高到105 000元;山药生产每公顷由210 000元增加到300 000元。目前,种菜的年收入是稻-麦模式、稻-油模式、麦-棉模式的5~7倍。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扶持力度小
  近十年来,新菜地开发基金、蔬菜风险基金、种菜补偿补贴等相关激励措施没有落实。各县(市、区)虽然出台了鼓励、奖励政策,但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性,而且力度小,难以调动菜农和蔬菜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2.2 基础条件薄弱
  当前老菜地的沟、渠、泵站等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而丧失功能,新菜地开发又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抗灾能力差。而且绝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从事种菜的农民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他们对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慢,使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2.3 蔬菜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辐射力弱
  蔬菜生产与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不大,订单蔬菜面积只有9%,大部分菜农仍以家庭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为主;有产品,无特色,有品种,无品牌,抗灾能力弱,品牌意识差,严重制约着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2.4 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到位
  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中只有4个县(市、区)有固定的蔬菜生产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少,职能弱化;蔬菜推广过程中必要的试验示范工作无法开展,不仅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营销渠道不畅
  蔬菜物流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购销大户和流通经纪人在涉外对接、营销网络畅通、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生产单位和营销人员信息不灵,使蔬菜的对外销售处于弱势。
  3 发展思路与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襄阳市成立由市长牵头,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工商、质检、卫生、环保、公安、农发、外经、科技、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城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在市农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菜篮子”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设立相应的机构。
  3.2 加大政策导向与扶持力度
  一是认真贯彻湖北省蔬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湖北省在2010年发布的有关全省蔬菜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蔬菜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力度,强化蔬菜产销对接调度,扩大蔬菜产业办点示范规模,积极检查督办蔬菜生产奖励政策的落实,促进涉菜组织或个人加入湖北省蔬菜协会,并抓好今冬明春蔬菜生产,确保市场安全有效供给。二是要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搞好蔬菜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落实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紧扣襄阳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3],有序推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县(市、区)、乡(镇)、村要因地制宜完善规划,加大财力、物力扶持力度。汇集各部门优势,形成蔬菜发展合力。要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新菜地开发基金、蔬菜生产补偿、风险调补资金等财政保障体系。引导工业反哺蔬菜产业,倡导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的多种方式共同开发,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对老菜地的沟渠、泵站要尽快修复,增强抗灾能力。同时加快新设施工程建设的进度,使工程尽早发挥作用。
  3.3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稳定科技队伍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技队伍数量减少、人才流失严重[5]。因此,要实行人才战略,以科技做支撑,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能力。各县(市、区)、乡(镇)要建立蔬菜生产专业机构,定员1~2人专抓蔬菜生产。要建立稳定的科技队伍,保证待遇到位,加大组织培训,尽快更新知识,有效发挥潜能,褒奖爱岗敬业。
  3.4 全面提高菜农的劳动技能及文化素质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普及蔬菜实用技术,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水平,强化蔬菜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培训活动,开发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网络科技培训系统,特别要突出网上视频点播功能,将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制作成多媒体数字节目上传网络,方便广大用户点播学习[6]。特别是要办好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大棚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等内容的培训班,为菜农及时排忧解难。
  3.5 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工程建设[7]。在蔬菜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办贷模式,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龙头企业及农产品的信贷投入,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3.6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目的地引进食品加工类大企业来襄阳市落户,大力发展菌菇类产品深加工[8],增加蔬菜的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并引导资金投入,加强流通各环节设施建设。可在樊城区牛首镇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完善功能,形成一个集蔬菜交易、电子结算、质量检测、信息发布、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蔬菜交易中心;在蔬菜集中产地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各县(市、区)可因地制宜建设1~2个蔬菜批发市场;引导蔬菜生产基地、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共同建设蔬菜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稳定菜价[9]。同时,还需要做好国内外市场的调研,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共同推动襄阳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 /fortune/ 2010-12-2/c_1365961.htm,2010-12-12.
  [2] 李煜锋. 襄阳市蔬菜发展现状[N]. 襄阳晚报,2010-01-07(5).
  [3] 翟虎渠. 建议国家实施三大战略, 确保粮食安全[J]. 中国农业信息,2011(8):4.
  [4] 吕拉昌,魏也华. 产业集群理论的争论、困惑与评论[J]. 人文地理,2007(4):21-26.
  [5] 信乃诠.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J]. 农业科技管理,2011(2):3.
  [6] 赵 霞. 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J]. 中国农业信息,2011(8):13.
  [7] 袁祖伦. 重庆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160-161.
  [8] 赵建波.郑州市蔬菜生产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瓜菜,2010(1):49-50.
  [9] 黄莉新. 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J]. 江苏农村经济,2009(7):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