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组织都走上信息化管理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技术革新,根据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检索和资料查询服务的需要,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信息化科学管理,更好地为读者、为学校服务。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弊端 对策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必然要融入进计算机网络大应用的环境中来。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信息化整体建设的需要。为促进社会文化和学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强资料的管理与服务,为社会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资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项目的系统集成能够有效保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工作需求,承载未来新型图书馆业务工作。由于各个图书馆长期以来自成系统,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发展不均衡与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要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必须从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找准定位,突显馆藏特色,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改善管理软硬件设施,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其良好运转。下面就谈谈自己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几点肤浅看法。
  1.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弊端
  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它应该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随着国家加大对各高校资金的投入力度,学校图书馆的建筑物、书籍、网络、现代信息等硬件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面着极大的挑战,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图书馆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本管理。
  1.1馆藏图书明显不足
  高校图书馆一直没有把图书的采购工作作为难点来抓,工作方法也过于形式化。把当年经费花光,照着书目报进行简单地筛选就算完成任务,图书经费紧缺,书源不足,客观上也限制了采购人员对采购方针的有效执行,导致藏书结构不合理。采购时对市场热门书的过分青睐,而忽视了科技书籍。新设学科与专业的基本馆藏不足,在采购过程中对出版发行信息的收集缺乏前瞻性。原有图书破损严重,内容陈旧,购置新书不多,导致藏书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图书信息化功能的发挥。
  1.2服务水平不高
  计算机是高效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技术手段,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不十分理想,没有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优势,没有提供高校图书馆资料网络信息服务,缺少能让读者进行交流信息的网络平台,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明显落后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资料、档案文献报道、专题提供、资源共享等深层次服务网络还没有形成,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1.3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管理上,不少高校对馆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具有“读者为本,方便读者,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但是对馆员的素质提高与人性化管理经常忽略,难以实现人尽其才,馆员服务的能动性未能被充分地调动,有的图书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利用网络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有限,借助计算机开展图书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将有障于实现校园网、局域网、互联网的联通,更谈不上图书信息管理现代化。
  1.4分工不宜过细
  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并不是针对馆员的具体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其内在的愿望,而是主要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命令方式。主要领导缺少和官员谈心与做深入的思想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馆员的智慧和潜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储存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员素质信息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处理、再生和利用的方式,它依托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传播与信息共享。高校图书馆工作最大的特点是服务性,因为图书馆总是面向读者,服务于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要通过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和业务工作的标准化来完成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水平。
  2.1人员素质信息化
  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它是建立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以上的经济,其主要方式是信息技术革命。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进程中培养一批具有信息观念和理论,素质较高,知识面广,相通一两门专业科学技术的管理人才。钱学森院士指出:“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图书馆员应该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语言文字水平较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作为信息的导航员,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情报检索技能和广博的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馆员,由过去知识积累的轻量型向现在的重量型转化,整体知识结构要有质的提升,以满足读者多方位的需求。
  2.2 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
  图书馆员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决定性因素。采取以老带新、到外地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等形式,不断地提高馆员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素质。
  2.3提倡个性化弹性管理
  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源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理念的一种硬件设施化的体现。高校读者对图书馆需求呈多元化、综合化。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应建立决策权下移的分权型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弹性化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使每个馆员决策更快更有效率,对馆员的培养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塑造,是构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根本所在。
  2.4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化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服务对象、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实体和网络虚拟资源,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更广的信息化服务。
  2.5 实施人性化管理
  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树立“读者第一”理念,尊重读者的平等人格、理解读者、方便读者,对读者一视同仁。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方便读者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进行交流,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实现图书馆员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总之,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及其馆员的影响是深远的,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走向,确定馆藏定位,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储存自由化、信息服务技术化、信息利用共享化等特点。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丽敏.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04):221-222.
  [2] 戚艳华. 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化发展对策研究[J]. 硅谷, 2010, (05):70.
  [3] 余婕. 浅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 人力资源管理, 2010, (05) :3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