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7日张家界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孟琼 刘良玖
摘要通过对张家界市2003年5月27日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以及几种常用的气象要素、物理量变化的分析,从过程的反馈机制进行总结,得出一些预报经验,为今后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思路及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湖南张家界;2003年5月27日
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
2003年5月27日,张家界全市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永定、慈利、桑植3站降雨量分别为65.8、62.7、54.0 mm。这次暴雨过程特点是降水平缓,持续时间长达24 h。现将这一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如下。
1天气形势分析
1.1500 hPa天气形势演变
由图1可知,中高纬5月24日8:00贝加尔湖冷槽,巴尔额什湖以北有一近似东西向的横槽,25日8:00贝湖东部冷槽,巴尔额什湖南部、新疆北部横向槽,26日8:00巴尔额什湖低槽转竖移到天山一带,带动冷空气南下东移,贝湖以东的低槽移到东北,27日8:00内蒙中西部冷槽,日本有一深槽;中低纬25日8:00我国东经105~115°为脊控,高原中东部青海冷湖有低槽[1],26日8:00,冷湖低槽东移南压到甘南盆地,27日8:00该槽东移北缩位于河套。
1.2地面天气形势演变
25日14:00蒙古国南部到新疆南部为高压,华东高压脊,东北到西北地区为一带状低压区,26日14:00西北地区东部到内蒙中东部低气压995.0 hPa,新疆至青海西部高压1 015.0 hPa,华东高压脊,26日20:00,新疆至青海的高压脊向南加深,河套西部低气压减弱为997.5 hPa,27日2:00西北冷高缓慢东南移,河套西部低压东北收缩到内蒙中部,西北高压与华东高压连成一片[2]。
2气象要素诊断分析
2.1500 hPa 24 h变高分析
25日8:00东北、华北、河套、川黔正变高,华北为正变高中心值+10,新疆、西北高原负变高,中心值-6;26日8:00正变高东移到华东,中心值+6在黄海,西北负变高东移到河套、川黔,中心值-4在甘南、渝西;27日8:00正变高入海,负变高东移到华北、江南、华南,中心值-5在华北南部。26日8:00随着高空负变高的东移,全市开始出现了降水。
2.2张家界永定站和鄂西、怀化2个高空站气象要素变化
由表1可知,中低层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露点差从25日20:00开始逐时减小,到26日20:00达最低值;风速从25日20:00逐渐增加,到26日20:00达到最大。在温度露点差达到最小,风速达最大值时,张家界市降水加大。
2.3张家界永定站14:00实况资料逐日变化
24日14:00张家界市本站气压988.6 hPa,到26日14:00张家界市本站气压降到最低984.5 hPa,27日14:00气压回升到985.7 hPa;24日14:00气温26.8 ℃,水汽压23.4 hPa,相差3.4,25日14:00气温29.5 ℃,水汽压18.6 hPa,相差10.9, 26日14:00气温26.0 ℃,水汽压22.6 hPa,相差3.4,27日14:00气温18.9 ℃,水汽压19.0 hPa,相差-0.1。由此可见,26日气压最低,温度较高,且水汽压较25日明显增加,气温与水汽压差值较小,说明水汽充足,具备形成暴雨的有利条件之一[3-4]。
3物理量分析
3.1比湿
湿度场的变化主要看比湿的水平平流和垂直变化对湿度场的影响,垂直变化对水汽局地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将低层水汽迅速输送到中高层,使中高层水汽增多,湿层增厚,有利暴雨的产生。从25日8:00至27日8:00张家界上空各高度层比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看,比湿垂直分布是低层湿,高层干,比湿时间变化是25日20:00低层850 hPa先由8~10 g/kg增多到10 g/kg,随后将低层水汽迅速输送到700、500 hPa,26日8:00 700、500 hPa比湿分别由4~6 g/kg增大到6~8 g/kg和2.5 g/kg增大到4 g/kg以上。可见,当某时中高层比湿出现突然增多,说明湿层增厚,预示着该地将有较大降水发生。
3.2水汽通量散度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辐合进来或辐散出去的水汽克数,也就是水汽的净流入或流出量[5],用水汽通量散度表示,若其小于0,水汽辐合,向内流入,该处是水汽汇。表示辐合到气柱中的水汽全部凝结成水降落到地面,也表示从降水区以外的水汽通过水平辐合集中到降水区上空,对该区域降水的贡献是造成暴雨的重要水汽来源。若水汽通量散度大于0,水汽辐散,向外流出,该区为水汽源。从25日8:00至27日8:00张家界市上空各高度层水汽通量散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看,25日8:00,700 hPa向下到925 hPa均为正值,到25日20:00,700 hPa首先转为负值;到26日8:00,700~850 hPa均为负值,而925 hPa处于0线附近;到26日20:00,从700 hPa到低层925 hPa均为负值。说明水汽含量高,区域内有水汽辐合,满足水汽集聚条件,有了充沛的水汽供应和水汽集聚;加之有强上升运动的配合,从而酿成张家界市暴雨。
3.3垂直速度
垂直速度分析对天气分析和预报有很重要的意义。垂直上升运动可使空气块从未饱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大范围的上升运动产生水汽、热量、动量和涡度的垂直输送,伴随着大气中发生凝结现象,它不仅可能造成降水,且对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还可能触发中、小尺度系统发生,从而造成暴雨和大暴雨。分析25日8:00至27日8:00张家界上空各高度层垂直速度随时间的变化,25日8:00―20:00从低层到高层均为正值,张家界站上空西边有负垂直速度中心,到26日8:00,200~850 hPa均为负值,925 hPa从正值减小为0,26日20:00,从上到下各层均为负值,且300、400、500 hPa的垂直速度的绝对值突增,而张家界降水从26日白天开始,到20:00后降水加大,以至产生暴雨。从实际分析中看出,垂直速度小于0与雨区范围配合较好,暴雨都发生在深厚的上升运动区内。
3.4散度场和涡度场
散度场和涡度场的计算能较客观、定量地反映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一些结构特征,比常规天气图分析的更细致。利用涡度场和散度场作暴雨预报是一个很好的物理量[6]。暴雨时散度场分布,以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主的基本特点,辐合层在800~900 hPa,辐散层在200 hPa,无辐散层在600 hPa。26日8:00,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到26日20:00,低层辐合,高层200 hPa有强辐散中心+10,且辐散大于辐合,即大气运动的强盛抽气作用的形成和维持,是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暴雨时涡度场的分布,低层在800~900 hPa为正涡度,高层200 hPa为负涡度,零涡度层在400 hPa附近。25日8:00张家界站从高层到低层均为负值,25日20:00 925 hPa增大为正值,26日8:00正值向上伸到850 hPa,26日20:00低层涡度剧增,925 hPa增大了10,850 hPa增大5,700 hPa增大12,400~500 hPa为0,再往上到200 hPa为-20。由此可见,暴雨区一般发生在强涡度中心附近,500 hPa以上为负涡度,以下为正涡度。
3.5相对湿度
从相对湿度的分布来看,最能反映天气变化的是500、700 hPa高度层的变化趋势,26日8:00 500 hPa的相对湿度突增到82%,本站开始出现降水;26日20:00 500 hPa相对湿度为88%,降水强度加大;27日8:00 500 hPa的相对湿度从88%减到68%,本站降水有减小趋势;26日20:00 700 hPa相对湿度从50%突增到92%,降水开始加大。由此可见,500 hPa较700 hPa的相对湿度变动较早一些,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3.6k指数
k指数是反映大气稳定度和湿度条件的综合指标,k指数值越大,越有利于降水。25日8:00在河西有东北西南向的k指数高值区,最大中心值+40在云南、缅甸;25日20:00高值区转南北向,中心k值为+36,在云南;26日8:00时,最大中心k值为+36,在广西;到26日20:00,高值区东移,最大中心北扩,在广西至贵州一带,k值为+36。可见,k指数中心值随时间推移在向张家界站靠近。
42003年5月26日8:00至28日8:00日雨量分布
由图2可知,26日8:00 24 h雨量在川东有25 mm以上的降水,中心最大48 mm;27日8:00 24 h雨量在湘西北张家界市有50 mm以上的降水,中心最大为56 mm;28日8:00 24 h雨量在湘北有50 mm以上的降水,中心最大为58 mm。从日雨量和各物理量特征分布来看,26日8:00 700 hPa在贵阳有+12的比湿中心,在张家界站西边有负的垂直速度;850 hPa在贵北盆地南部有-10的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在张家界西边中低层有-10的散度中心和正涡度值以及k指数最大中心值。而实况26日8:00日雨量四川盆地出现了大雨,局部大到暴雨。随着天气系统的东移,上述物理量变化也在随之东移,与大的降雨区配合较好。
5结语
这次张家界暴雨是由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注意中低层水汽输送,若有逐日加强,再配合有地面抬升运动,考虑暴雨;根据本地区的压、
(下转第301页)
(上接第299页)
温、湿、风等资料寻找出一些暴雨预报指标,当本站有明显降压、升温、升湿等现象,且气温与水汽压之差较小,风向转西南风,风力加大,出现低空急流,注意暴雨;认真分析各物理量各高度层随时间的变化,要比天气图上的系统更直观,而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和“超前性”,对暴雨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最后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手段,结合上级指导预报作出本地的暴雨预报。
6参考文献
[1] 梁明增,黄骏,许丽华,等.张家界“6・8”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84-287.
[2] 毛诚辉.张家界“5・10”暴雨成因分析[J].民航科技,2009(1):63-65.
[3] 成秋影.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4] 寿绍文.天气学分析[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5] 赵杰,杨静.一次秋季暴雨过程的物理量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5,29(S1):7-9.
[6] 任遵海,孙锦铨.从散度场入手预报暴雨[J].气象,1995,21(9):40-42,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