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进春
[摘要]:美术活动是引导幼儿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的最佳途径。在科学引导幼儿美术的教育活动中,应重视启发幼儿的想象、质疑以及操作探索。本文主要从激发幼儿兴趣、提高绘画技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及赏识教育四方面阐述了有效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 创造性思维 教育活动
一、激发兴趣,为幼儿大胆表现提供支持
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敢于拿起笔大胆作画时关键的一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幼儿已能熟练画出的线条和图形,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赋予这些线条、图形以意义,也就是说,要把幼儿画的线条与想象的形象或事物联系起来。3~4岁幼儿是波形涂鸦阶段,即最初画的是波形线。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生动的情境,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宽阔的场地和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大胆涂鸦。比如在一节绘画活动中,我先以游戏的方式让玩具小鱼在水里游,支持幼儿把波形线与水、鱼联系起来,形成一幅有意义的画面。然后拿着课前准备的小鱼图片,对孩子们说:“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我要找我快乐的家,哪里是我快乐的家呢?”孩子们都说水里、河里。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给小鱼画些水,当做他们的家。有的孩子拿起了笔,有的孩子似乎还有顾虑。于是,我在孩子们中间扮作小鱼游来游去,并不停地启发他们。发现有的孩子开始画水波纹了,我就赶快把准备好的小鱼贴在他们画的水波纹中间,并鼓励他们说:“快乐的小鱼住我家!”旁边的孩子羡慕极了,也央求着我说:“小鱼来我家吧。”我马上对孩子说:“你家有水了,小鱼就搬到你家去。”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赶快拿起笔画水波纹了。
这种做法符合幼儿特点的绘画水平,可以使他们觉得波形线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小鱼的家,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不再有顾虑、胆怯,会竞相为小鱼营造家园。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作画,就巧妙解决了他们不敢动笔的问题。
二、提高绘画技巧,增强幼儿创造力
幼儿善于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为基础,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仍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即只能停留在涂鸦期、象征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增强表现力,使幼儿保持对绘画创作活动稳定兴趣的内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小班幼儿的创造欲望。
方法一:用写生画的方式突出主体形象,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帮幼儿抓住特征。例如,当幼儿画鸽子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带孩子去观察鸽子,引导孩子认识和描述鸽子身体结构的主要特征,以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勾画鸽子的形象。这样,孩子们就知道如何下笔了。
方法二:用描轮廓画的方式降低绘画难度,为幼儿围绕主体形象添画和自由表达提供支持。例如,当幼儿画“大恐龙”遇到困难时,我为孩子们准备恐龙模板,给他们的自由表达提供具体的支持。
方法三:用投放纸型的方式做铺垫等活动,让孩子熟悉主体形象的轮廓动态和不同动态,为学画人物动态积累经验。
三、赏识教育,鼓励幼儿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幼儿怕自己的作品特殊,被同伴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提倡幼儿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孩子,尤其在评价作品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幼儿创造的源泉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幼儿对生活直接的体验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发挥想象的基础,丰富幼儿的创作源泉是创造的关键。所以要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我们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旅游,使他们出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观看人们的劳动,看看季节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春天到了,带幼儿去田间、公园找亲身的体验,故画出了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画面,有“柳树姐姐梳辫子”、“青蛙在田里歌唱”、“小草扭动着舞姿”、“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穿梭”等,诗一般的画面,充分表现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
秋天到了,让幼儿画“秋叶宝宝”,我们就带幼儿园去拾落叶,通过观察落叶不同的颜色,有黄色、枯黄色、褐色、褚红色等,再让幼儿抛一抛落叶,感受落叶从空中飘落下来时优美的姿态,从而得到经验:树叶总是斜斜飘落下来的。由于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在绘画时显得很自信、自如,画面上树叶飘落的方向各不同,倾斜角度不同,颜色不同,千姿百态、充满生气。
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能依据美的造型原则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吴颃琛.二十一世纪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课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3][英]赫伯特•斯宾塞著.颜真译.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