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建国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自主 合作 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发挥。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势在必行的改革思路。但在运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推动和激励作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创设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课文内容的精髓,摸清着力点,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启迪学生多向思维的目的。
二、引导品读感知,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有感情朗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品读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实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品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学朱自清的《绿》,我在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文眼“绿”后,让学生研究:作者为什么会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作者笔下描绘的绿给你怎样的感受?这些描写绿的句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反复复。运用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地,真切地体验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三、指导学习方法,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在《春》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最喜欢那幅图画?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一部分内容汇报一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给同学,形式不限。几分钟后,同学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用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图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的;有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的;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四、尊重个体差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能力有高低,成绩好的、强的自然热情高,而那些综合能力差的、被动和机械的学生很容易退出探究活动,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造成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决不能让他们脱离集体。课堂活动力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既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更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完整独立的人格的培养,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