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保如

   [摘要]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颁布实施,我国群众体育蓬勃兴起,高职院校的体育也逐渐与社会体育接轨,传统的体育教学正向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了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相关问题,然后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势与意义,最后论述了其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策略,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俱乐部 教学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掀起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不能教会学生支配余暇时间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因为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现行的高职体育教育,拘泥于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重技术、轻理论,模式统一、内容竞技化。学生虽掌握了一些运动项目的操作技术,但并没有掌握科学锻炼方法以及形成毕业后继续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长期效应。对于体育教学的这些不足,可以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形式来弥补。
  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和设备为依托,具体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它作为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2.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集体育课教学与俱乐部活动与一体。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能发挥教师的专长,因为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项目设置多元化,为教师充分发挥和展现个人专业特长和个人风格提供了平台,充分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目标方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锻炼项目,只有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水准的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教学,他们在特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某一运动项目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但针对体育思想资源、项目资源、设施等资源开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都能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进健康,享受娱乐,也可参与竞技,体现较高的体育教育价值。
  二、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势与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深圳大学率先实施高校体育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以来,时至今日,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实施了体育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给高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势。笔者为了解在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优势,对100名公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41%的学生认为免费体育向消费体育过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趋势,45%的学生认为这是克服高职院校体育经费不足的有效方式,39%的学生认为这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运动需求的新举措;37%的学生愿意交纳一定的会费,以会员的身份参加俱乐部的各种活动,53%的学生希望在俱乐部内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等等,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已有一定的基础,具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为其提供了指导保障。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是我国体育界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群体,从教学、科研和训练诸多方面而言,他们都堪称为专业的一流人才。二是高职院校的科研部为其提供了信息优势。高职院校的科研部能获取国内外最新体育信息,并加以综合利用和传播,是进行体育科研,开发现代体育科技成果的重要场所。三是高职院校的场地和器材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一般都拥有宽敞的体育场馆,先进的仪器设备,国家和学校是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资金方面的后盾。四是学生的充裕时间为其提供了时间保证。“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周国平语)。”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自由的时间能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展。
  2.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意义。一是可促进学校对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基于学生的兴趣开设不同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这就需要相应的场地和器材保证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学校迫于上述压力,不但要加大对体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与维护,而且也要增进学校与校外场馆的交流。二是可提高专业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实施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三是可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在体育俱乐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发、自娱的竞赛活动增多,激发了他们参与练习与提高的欲望,教师能在足够的观察中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从而提升学校运动竞技水平。
  三、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腾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策略面对市场经济也随之变化和更新。
  1.建立多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规定,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高职院校立足于体育设施、师资情况和学生实际建立多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根据学生的需求分别侧重技术、战术、健身及体能训练等不同方面授课内容,从而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采取俱乐部制。俱乐部制采取“混合――分层”和“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混合――分层”即在一个俱乐部内部,刚组建时不分年级、性别、专业,全体成员是一个整体;指导教师对整体掌握后,再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其分成“基础层”和“提高层”;分完层后,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指导教师的个人资料,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课内外一体化”,即学生可选择课内的课程,也可选择课外的课程,还可同时兼顾,从而解决了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衔接问题。
  3.科学管理和评价。体育俱乐部教学体验性的活动居多,但为使指导老师和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且能在活动中自律、自控,在给予他们一定自由的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发挥教师必要的辅助作用。
  纵观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历史,不难发现,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建立社会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这是俱乐部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康鹤鹏.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天中学刊,2006, (02).
  [2]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3]刘蔚.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4]管林华.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体育俱乐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4).
  [5]刘建时.高职院校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8,(23).
  [6]崔杰华.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0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