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乐于学习。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老师放下身段,和小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不要以“大人”自居,强行给学生们“输入”知识。而应该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然后才是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辅导者。只有和学生站在一个台阶,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所思所想,只有和学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指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也应该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赞美。当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同感,心里才会感到安全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重视课前预习的过程。课前预习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小学生往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细化预习的每一个方面,再由家长进行协助,督促学生按时按标准完成预习,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以一篇阅读课文为例,好的预习要完成以下几个要求:①扫除字词障碍。能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利用字词典工具弄懂字、词的意思;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在达到这两点后还需要能够对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区分;能够用生字、词造句;②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作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③思考课文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④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请教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学习经验少,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做到会读、会认,能顺利朗读课文即可。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如今,课堂教学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因而,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到上文所述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其次要结合课文的情况,设置适当的活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注意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小学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来说,导入非常重要。小学生好奇心强,但变化也比较快。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们的心。而在教学中,也要时时注意用新鲜的问题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使自主学习成为小学生的能力,就要启发学生的学习态度,最直接的莫过于质疑能力的开发。当学生们懂得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进行自主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正面引导。对提出质疑的同学进行鼓励,对好的质疑进行表扬,对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要肯定他们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良性循环,使同学们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肯定。也会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们应该在上面尽情挥洒。所以要运用恰当的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注重课外学习辅导、延伸自主学习范围
  
  课外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无时不刻不被实践着。我们有必要对课外的语文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和利用。组织各种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于小学生大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思维,不会做学习计划,总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语文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安排一定的题目或活动,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课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无疑就是在进行自主的学习。相比于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课外学习延伸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延伸了学习的范围。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觉养成思考习惯,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