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中学数学教学应立足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各自学习习惯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了班内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应用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如何正视这种差异,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从而解决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就成了每个数学老师急需思考、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大胆尝试分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说明如下,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了解学生。科学分层
新学期初,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及智力状况,结合学生意愿、申请,实施具体分层,通常分为A、B、C三层,各层所占比例为3:5:2。A层由学习态度较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思维比较灵活、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组成:B层由学习成绩一般、思维不够敏捷或学习比较勤奋的学生组成;C层由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比较困难,或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贪玩的后进生组成。学生分层后。教师作好记录,然后将全班同学按层次或自由组合合理搭配成六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各组长按自由组合选好本小组的帮扶对象,组成“黄金搭档”,为小组间及每个同学的合作学习、公平竞争作好准备。这样分层分组。既照顾了学生个别差异。又照顾了学生间的关系,便于好伙伴间的合作探讨。分好的A、B、C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定期测试成绩及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适当调整,为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备教材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题组训练、作业设计等方面都精心设计。哪些内容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的?对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备教法备学生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A层次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多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解题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让他们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对B层次学生,则适当点拨引导,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方法,加强A、B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数学思维能力;对C层次学生则恰当设计问题,做到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小步子,密台阶,多鼓励,在教师及A、B层次同学的帮助下逐步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分层施教。分类同步达标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具体操作如下:
1 根据各层次学生提出详细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后弄懂,并对新知识的应用提出初步要求。本环节主要是学生活动,教师重点辅导C层次学生,或者学生自学后互相解疑问难。
2 提问学生对所列问题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共性问题、疑难问题精讲、检查。一般情况下。该环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师生双边活动。
3 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应用阶段。鼓励A层次学生自己钻研例题,总结解题方法、注意事项。面对B、C层次学生,可引导他们通过对例题的解答,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明确注意事项。本环节也是自学与指导相结合。
4 巩固阶段。一般以教材上提供的练习题为主,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情况,重点对C层次学生个别指导,或对A、B层次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提示点拨。
5 检测提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题量适当、难易适度的题组,有的题目可紧扣概念、例题,有的题目可变换形式,有的题目可适当引申拓展。作完必做题后各层次学生根据自己实力选作附加题,开阔自己的思维。对B、C层次学生。教师可悄悄地个别辅导或学生之间可悄悄地讨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合理分层,异步教学,是一个动态不断完善的过程,有许多问题有待继续研究。教育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分层教学注重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此,只要教师乐于奉献。这块教改的实验田一定会给教育带来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县新世纪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