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就业服务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 永
摘要:构建有效的就业服务机制是高职院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围绕行业办专业、围绕市场育人才”的办学机制、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机制、有效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机制;构建;实践
一、高职院校构建就业服务机制的意义
1.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高职学生就业和人才流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人才资源配置作用。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人才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渐加速,供求矛盾显性化。因此,建立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客观要求
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服务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为高职学生就业消除制度性影响,创造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适应市场化的就业服务机制,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3.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以高职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利实现就业为基础的,因此,只有实现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如何构建“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机制
1.建立“围绕行业办专业、围绕市场育人才”的办学机制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其专业设置必须具有预见性,并瞄准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协调共振的效应。基于这种思路,高职院校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把握与各专业有关的行业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校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分析论证,科学设置专业、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知识、能力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以保证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度吻合,从而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要真正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必须全面发动学校的各个教学机构和教学管理部门,切实“以就业为导向”来开展工作,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与学校各级“一把手”的年度考核相挂钩、与各部门年度考核相挂钩、与专业建设相挂钩,建立激励制度,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联系企业、就业推荐、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每个专业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服务就业的管理机制。
3.建立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机制
所谓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就业服务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学校的培养目标、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内容体系方面来说,要根据学生成才的规律,按照年级不同教育内容也不同的原则,分别制订出就业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从而达到不同的培养目标。
4.建立有效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要认真开展就业市场分析,职能部门要协同系(部)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素质的评价,并将社会调查情况反馈到学院有关部门和各系(部),便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招生计划,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从而使就业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三、“四位一体”就业服务机制的运行与实践
1.坚持“一把手”负责的原则,建立就业工作保障机制
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各部门之间必须树立教育管理市场化的意识,适时共同分析和研究市场信息,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此外,还要把就业工作列入系(部)工作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机制中,充分调动各部门及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的局面。
2.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的需求构建就业教育体系
一是确立“全员参与、全程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理念,科学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教育和指导,不断创新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二是建立就业教育教研室,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材和《大学生就业实践案例》,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时间授课,形成以课内职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课外职业指导讲座为补充的全程化就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教育三年不断线”。三是按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以就业指导人员为主体,选定一批德才兼备、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四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创新就业教育载体,多形式开展就业教育。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结合,努力构建功能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方面,围绕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及时调整专业服务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2+1”“三阶段代职顶岗”“双循环”“构建技术教育新平台”“双证书制”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建立校企合作发展联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网络
以郑州牧专为例,学校按照“产学研密切合作,校企生良性互动”的原则,遴选了72家在社会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成立了郑州牧专合作发展联盟,搭建了学校与企业在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学生就业、信息交流方面的互动平台,形成了便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顾客群体”和毕业生“销售”网,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此外,学校还聘请了20位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为就业指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成功就业、创业。
5.加强就业市场调研,建立就业市场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应分地区、分专业、分层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点,掌握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学校教育的得失提出建议,形成有效反馈,为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调整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一是充分发挥系(部)的能动性,使学校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之间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二是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母校信息反馈的良好平台。三是加强与人才市场以及各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和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建议。四是加强就业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发展动态和规律,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全面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范爱兰.论高校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冯峰.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J].大学生就业,2006,(18).
[3]刘科荣,年瑞玲.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06,(3).
[4]黄少斌.高校新型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5]李明中,崔永,吕全建,王春明.高职高专院校全过程就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6).
责编:一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