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小玲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报什么数,教师都知道能否被2、3、5整除,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2.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再准备一桶水,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作者单位:安福县平都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224.htm